[快訊] 黃暉凱醫師團隊,以統合分析回覆對自家文章之討論,獲 European Heart Journal 刊登!

 

 

01_ESC_HuangHK_20

 

 

文章介紹

 

之前,黃暉凱醫師團隊,在頂尖期刊 European Heart Journal 刊登了一篇,關於不同的口服抗凝血劑與骨折風險的研究,獲得社群廣泛注目。

 

 

過陣子,日本琦玉的(對,這地名剛好跟一拳超人主角的名字一樣:琦玉 Saitama)研究者 Toshihiro Sugiyama 寫了一篇致編者信,指出文章中的細微發現,也就是 NOAC 類藥物比起 warfarin,雖然可以減少脊椎骨折的機會,但似乎不會減少髖部骨折或其他四肢骨折的機會,而且 NOAC 的保護效果,似乎主要在老人,對年輕人效益有限。然後提了一下自己過去曾經推廣過的理論,暗示由於因為病生理機轉,NOAC 的保護力或許只在特定的族群與部位。

 

其實這樣的致編者信,算是肯定整體結論,只是釐清一些對於次族群的主觀判斷不同。理論上,黃醫師團隊是可以不用回的,不過可能有把《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的建議聽進去,「只要有機會回,就要回」,不只把握了機會增加曝光,甚至還稍微炫技一下,採用了很特殊的方式回覆:跑個 meta-analysis 給你看。

 

黃醫師注意到,當初的研究,NOAC 對髖部骨折的保護力也不錯,只可惜稍微跨過 1(0.70-1.04),統計上不顯著。這種日後如果有更大量的數據,就有可能達到統計意義。於是他將包括他自己的研究在內的三篇文章,跑了 meta-analysis,作了張圖。

 

 

20200515_1833_00

 

 

可以看到,三個研究個別都通過 1,不顯著;但三個合起來之後,剛剛好就顯著了,上限為 0.99,剛好閃過 1。

 

一般的作者回覆,都是寫寫字回一回,有附圖的就很有誠意了。黃醫師團隊還跑了 meta-analysis,送 forest plot 一張,用高等級證據委婉的說:「其實我覺得不見得是機轉、部位、次族群的問題耶,也許只是單一研究的個案數不夠。」

 

回覆上有禮謙和,也同意 Dr. Sugiyama 提出的大方向。是個高手過招,決勝於無形之間的精彩討論。

 

嚴格說來,這個 meta-analysis 是可以單獨寫成一篇 original article 的,而且剛到 0.99 就被黃暉凱醫師抓到機會,時機也相當早。不過他仍選擇將這個主題用在致編者信的回覆上。通常這會出現在「手頭上有很多好題目正在發展」的資深研究者,因為他不缺好題目,所以一有機會可以發表,就乾脆提交出去。

 

你也可以發現,黃醫師替這個回覆,取了一個堪比 original article 的題目。雖然在升等計分上只能算是致編者信,但在 PubMed 上看就是個強大論述,內行人真點進來看,也會佩服黃醫師團隊對於資料與主題的掌握能力。更重要的,先發表,就搶得先機,日後這領域的 original article 或 review,都必須引用這篇首先發現 NOAC 對髖部骨折有效的「致編者信」,對自己的總引用數也有推升效果。

 

如果您是已經在自己的領域有了幾篇文章發表的研究者,蠻建議可以參考這一系列的論文與問答,很有學習意義!

 

 

恭喜黃醫師!

 

 

期刊介紹

 

European Heart Journal 發行於 1980 年。近十年經歷了一波 impact factor 快速提升,從 2006 年的 8.917,一路拉升到 2018 年的 24.889,甚至超越了美國 AHA 的 Circulation 與 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成績,除了歐洲心臟社群的傑出貢獻外,美國心臟學會刊物改採多期刊策略,讓 Circulation 與 JACC 分出許多不同領域的子期刊,或許也有關係。無論如何,不管怎麼分析,European Heart JournalCirculationJACC,都是很不錯的期刊。

 

本刊 2018 年 impact factor 為 24.889、在 Cardiac & Cardiovascular Systems 領域排名 Q1(1/136) 期刊。

 

 

黃暉凱醫師與新思惟

 

 

 

發表入門 / 統合分析

 

 

本篇發表於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