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電腦,身體卻不聽使喚的偷懶,課程能治偷懶症嗎?

 

作者:成大醫院 口腔醫學部 口腔顎面外科 陳畊仲 主任

 

 

CLIP_20220109_0310

 

 

一大早趕第一班車北上,進到熟悉的新思惟教室。校長一如往常,熱情的打招呼。「畊仲,老朋友。我看你最近論文也有陸續發表,這次來上課是有哪裡卡關,想進一步突破嗎?」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20109 (日) 第十九梯次 | 已標籤 , , , , , | 打開電腦,身體卻不聽使喚的偷懶,課程能治偷懶症嗎? 已關閉迴響。

2022 / 1 / 9(日)課程照片記錄

 

 

00_FB_CLIP_20220109_0233

 

 

回顧 2021 年校友的論文趨勢,發現越來越多年輕醫師願意在學術生涯早期投資自己,選擇來參加研究課程,讓自己盡早順利起步,成功發表人生第一篇,以因應日後的專科考試或升等條件。

 

2022 年仍延續了這股潮流,參加一月首發班的學員之中,有還在念書的醫學生,也有剛進入臨床學習的 PGY,更有資深校友回鍋進修!

 

原先以為對接觸臨床經驗不到一年的我,在參與課程時會有無法理解的狀況發生,但是內容其實對真的非常初學的我還是相當的清楚,相信能為未來的論文寫作也極大的助益,及節省走彎路的時間。

 

持續進化更新的課程,老校友來重修一樣有滿滿的收穫,一樣聽到腦袋爆炸。

 

這門課提供系統化學習,由三位講者分享第一手的實戰經驗,從論文怎麼寫作、reviewer 怎麼審稿、revision 怎麼回應,到臨床研究如何建立自己的資料庫,以初學者最容易起家的方式,帶領各位突破研究路上的層層關卡,朝「發表 SCI 論文」前進。

 

相見恨晚,真的收穫豐富。踏入研究世界的入口,希望可以減少冤枉路。

 

幫助新手認識問題外,更重要還教如何應對,相信可以少走許多冤枉路!感謝黃醫師特別分享小醫院起步的經驗及資料庫收集的方法,特別有指引明燈的感覺!謝謝校長與吳醫師很精采的分享,內容清楚,會回家再吸收反思!

 

無論你是剛上路找不到方向的新手,或是半路卡關想追求突破的老手,都能透過一日工作坊,快速掌握學術發表的關鍵要素,在研究路上避開「一犯錯就被退稿」的地雷,並以正確且符合科學期刊的方式來呈現文章及圖表,逐步邁向穩定產出,成功打造自己的論文生產線。

 

自開辦研究課程以來,新思惟的研究課程校友們,共發表了 3299 篇的 SCI 文章!其中臨床研究(Clinical)佔原創研究比例,從 2018 年的 50%,上升到 2021 年的 57%,是目前拚發表的主力。

 

很榮幸我們的課程,能給予同學們實質的幫助,也期待上過課的同學,在未來能順利發表,和我們一起共享榮耀

 

一起來回味,活動當天的精彩時刻。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20109 (日) 第十九梯次 | 已標籤 , , | 2022 / 1 / 9(日)課程照片記錄 已關閉迴響。

2022 / 1 / 9(日)「統計製圖大賽」得獎作品:劉馨鎂醫師、陳苓諭醫師

 

 

00

 

 

這個版本的互動實作,更好上手,也更容易懂。在細節引導上,採用了更適合新手的教法,最終成果相當不錯,不只優秀的作品不少,多數的同學所做出的圖片,都已經具備能刊登在國際期刊的水準。

 

以下,就一些常見的,還可以建議的細節,做個補充!然後一起分享得獎作品。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20109 (日) 第十九梯次 | 已標籤 , , , , , , | 2022 / 1 / 9(日)「統計製圖大賽」得獎作品:劉馨鎂醫師、陳苓諭醫師 已關閉迴響。

2022 / 1 / 9(日)課程滿意度與手寫回饋

 

 

01_20220109_radar

 

 

本課程以發表為導向、實戰作核心,提供最佳的助力,無論是資深研究者,或者新進初學者,都能搬開研究路上的大石,突破學術困境。讓各位學術起飛更為順遂,是我們持續努力的目標!

 

感謝各位給籌備團隊的匿名回饋,各項分數都在 4.67 以上,單堂分數最高達到 4.8 分,謝謝大家的肯定。

 

這次報名的同學們,有以下特色:

 

  • 老朋友佔 33%,新朋友佔 67%。這次,更有老朋友第二次參與《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無論年輕伙伴或是資深朋友,都能在一天之內,融入新思惟節奏,快速掌握學術研究的關鍵要素,是團隊的工作重心,也是課程設計所考量的要素。
  • 年齡標準差44,最年輕者為 22 歲,學員年齡最長者為 47 歲。課程專為初學者量身規劃,內容易懂好吸收,無論年齡或資歷深淺,均能輕鬆上手。
  • 至少一篇「第一作者 or 通訊作者」文章的學員佔 47%,有兩位主治醫師分別有 5 篇與 12 篇 SCI 論文。新思惟運用多年的教學經驗,在課程安排上,考量到個別學員的吸收程度、理解能力,並且兼顧傑出夥伴的實戰需求,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來授課。
  • 以醫院服務或訓練的醫師為大宗,主治醫師比例佔 47%,住院醫師比例則為 40%,另外有兩位醫學生。學習做研究,不限研究資歷,只要開始,永遠不嫌早。很感謝各位選擇「最多校友擁有實際發表成績」的新思惟研究工作坊!
  • 本次的學員組成:實習醫學生、PGY、住院醫師、主治醫師。新思惟的研究課程,協助諸多校友突破困境登上 PubMed,讓文章擺脫菜鳥味,不斷有論文登 PubMed,甚至還有學員從 author 到 reviewer,再到成為 academic editor從專科重考生,到分院小主管……,各個專業領域如藥師物理治療師大學助理教授等傑出校友,也都陸續傳來佳音,期待課後您也能捎來好消息。

 

以下是參加者們的匿名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研究如何改進。

 

謝謝您,我們會繼續努力!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20109 (日) 第十九梯次 | 已標籤 , , , | 2022 / 1 / 9(日)課程滿意度與手寫回饋 已關閉迴響。

[快訊] 許智維醫師團隊,關於猝睡症與出生月份相關性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刊登!

 

 

01_JCSM_HsuCW_12_ChenTY_02

 

 

文章介紹

 

許智維醫師前幾年做了大量的資料探勘,以健保資料庫,研究各種精神科相關疾病與月份的關係,並進一步結合既有文獻,做統合分析。這是個蠻完整且特殊的操作,將原創資料加上既有文獻,對一個現象做出總結。

 

一般以臺灣的升等狀況來說,這樣的資料量,直接寫成兩篇會是比較常見的狀況,不過在生涯早期,能堅持自己想要的發表樣貌,不走分數與論文量最大化策略,也是很帥氣的!

 

這次許醫師團隊,想研究的是猝睡症與月份之間的關係,藉由臺灣的資料,加上既有世界各國的文獻,更多了地理上的分析。本篇收入 7 篇研究,共 3776 位患者,來自 8 個區域。整體來說,三月跟八月猝睡症比例最高,四月最少。不過,月份分析並沒有達顯著差異。

 

進一步,作者發現,其實北美、亞洲、歐洲,好發跟少見的月份並不相同。在所有分析中,只有在北美的春天月份出生,有顯著較高的機會產生猝睡症(RR=1.21)。

 

作者認為,以上的資訊表示,猝睡症可能是有環境因子的,才會導致各地區的出生月與疾病發生率都不一樣。

 

 

恭喜許醫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許智維醫師團隊,關於猝睡症與出生月份相關性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刊登!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