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直接、最有臨場感的模範教學

 

作者:林口長庚 教學部 吳柏毅 醫師

 

 

CLIP_20211017_1166

 

 

這日,天色微微亮,便驅車前往台大集思會議中心,參加新思惟國際舉辦的《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第二度探訪新思惟,即便坐在同樣的教室、同樣聞著咖啡香(僅有冷氣似乎沒有上次冷,可能是初秋的緣故),但心情已不若第一次如劉姥姥探訪大觀園般擔驚受怕,且依然能被精實的課程內容所震懾。

 

(釔編按:吳醫師曾參加《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並獲得「統計製圖大獎」。)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11017 (日) 第十八梯次 | 已標籤 , , , , , | 最直接、最有臨場感的模範教學 已關閉迴響。

2021 / 10 / 17(日)課程照片記錄

 

 

00_FB_CLIP_20211017_0399

 

 

隨著時代進步,不斷調整和更新,2021 年我們推出全新改款的梯次,不改初心地專為初學者量身設計,且添入更豐富的實戰內容,以「發表第一篇 SCI 論文」為目標,協助各位解決研究路上的疑難雜症。

 

課程設計得很好,為論文初學者開啟一盞明燈,希望能發揮所學早日通過論文關卡。

 

從 reviewer 的角度出發,教你如何避開「一犯錯就被退稿」的地雷,以正確且符合科學期刊的方式來呈現「標題、摘要、結論、圖表」。對外打理好門面之後,內裡的骨幹架構更是不容馬虎,我們提供一套有系統的寫作方法,將論文寫作從申論題變成填充題,即使新手上路,也能穩定產出。

 

從第一堂課就當頭棒喝,聽完後知道為何自己一直被 reject。

 

參加本次課程,讓我對論文寫作的方式有一個很好可以遵循的架構,大大增加寫論文這件事的可近性。

 

剛在學術領域起步的人,往往缺乏資源、沒有題材、統計卡關,而講師們都是過來人,也是從一篇論文都沒有,到現在學術起飛,所以深知初學者的罩門在哪,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不藏私地傳授寶貴經驗,引領大家突破研究困境。

 

如果你總是找不到寫作主題,課中會提出實用的建議,告訴你在臨床工作如何找到起步的方向,建立自己的資料庫;倘若你看到統計就害怕,新思惟備受好評的互動實作,定能翻轉你對統計的既定印象,只要兩個小時,人人都能做出好看的圖表,且是 SCI 投稿等級的!

 

以前總是執著在好的主題跟研究設計,現在了解與其抱怨科內資源,不如審視自己手邊有何資源,利用今天所學基本統計來完成自己的第一步,是目前的目標。

 

統計圖表互動實作課程設計很棒,讓統計不再可怕,甚而令人期待趕快完成第一張圖表、第一篇論文。

 

自開辦研究課程以來,新思惟的研究課程校友們,共發表了超過 2000 篇的 SCI 文章!臨床研究,尤其 retrospective study,如果掌握住核心基本原則,注意不犯關鍵錯誤,還是初學者最容易起家的方式之一。

 

很榮幸我們的課程,能給予同學們實質的幫助,也期待上過課的同學,在未來能順利發表,和我們一起共享榮耀

 

一起來回味,活動當天的精彩時刻。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11017 (日) 第十八梯次 | 已標籤 , , , , , | 2021 / 10 / 17(日)課程照片記錄 已關閉迴響。

2021 / 10 / 17(日)課程滿意度與手寫回饋

 

 

01_20211017_radar

 

 

本課程以發表為導向、實戰作核心,提供最佳的助力,無論是資深研究者,或者新進初學者,都能搬開研究路上的大石,突破學術困境。讓各位學術起飛更為順遂,是我們持續努力的目標!

 

感謝各位給籌備團隊的匿名回饋,各項分數都在 4.81 以上,單堂分數最高達到 5 分滿分,謝謝大家的肯定。

 

這次報名的同學們,有以下特色:

 

  • 老朋友佔 38%,新朋友佔 62%。這次,更有老朋友第二次參與《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無論年輕伙伴或是資深朋友,都能在一天之內,融入新思惟節奏,快速掌握學術研究的關鍵要素,是團隊的工作重心,也是課程設計所考量的要素。
  • 年齡標準差93,最年輕者為 22 歲,學員年齡最長者為 53 歲。課程專為初學者量身規劃,內容易懂好吸收,無論年齡或資歷深淺,均能輕鬆上手。
  • 至少一篇「第一作者 or 通訊作者」文章的學員佔 38%。與之前我們所做過的統計類似,「來到課堂的伙伴,真的幾乎都是新手。」新思惟運用多年的教學經驗,在課程安排上,需考量到初學者的吸收程度、理解能力,並且兼顧傑出夥伴的實戰需求,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來授課。
  • 以醫院服務或訓練的醫師為大宗,主治醫師比例佔 44%,住院醫師比例則為 47%。學習做研究,不限研究資歷,只要開始,永遠不嫌早。很感謝各位選擇「最多校友擁有實際發表成績」的新思惟研究工作坊!
  • 本次的學員組成:實習醫師、PGY、住院醫師、主治醫師、獸醫師、聽力師。新思惟的研究課程,協助諸多校友突破困境登上 PubMed,讓文章擺脫菜鳥味,不斷有論文登 PubMed,甚至還有學員從 author 到 reviewer,再到成為 academic editor!各個專業領域如藥師物理治療師大學助理教授等傑出校友,也都陸續傳來佳音,期待課後您也能捎來好消息。

 

以下是參加者們的匿名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研究如何改進。

 

謝謝您,我們會繼續努力!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11017 (日) 第十八梯次 | 已標籤 , , , , , | 2021 / 10 / 17(日)課程滿意度與手寫回饋 已關閉迴響。

2021 / 10 / 17(日)「統計製圖大賽」得獎作品:施恩潔醫師、王韶靖醫師

 

 

00

 

 

這次的課程改款,除了演講部分,連互動實作的主題也更換了,這次邀請各位用統計,解決投資銀行理財專員的內鬥問題 XD 在製圖流程方面,也根據我們過去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所觀察到的學員趨勢特質,做了調整。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11017 (日) 第十八梯次 | 已標籤 , , , , , , , , , , , , , | 2021 / 10 / 17(日)「統計製圖大賽」得獎作品:施恩潔醫師、王韶靖醫師 已關閉迴響。

時下疫苗正夯?此疫苗非彼疫苗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治療慢性偏頭痛之單株抗體藥物統合分析,獲 Neurotherapeutics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1107_0431

 

 

偏頭痛疫苗和傳統疫苗的混淆

 

我們這篇研究主要在探討一種新的偏頭痛免疫針劑治療,這個免疫針劑的原名叫做 Monoclonal Antibodies Targeting the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and Its Receptor,這個免疫針劑的治療原理,主要是因為 CGRP 這東西對於偏頭痛的病生理有著決定性的關鍵影響,而 CGRP 可以藉由人工的 antibody 去做處理而達到預防偏頭痛的效果。

 

但因為這東西的概念比較複雜,很難用三言兩語跟一般民眾解釋清楚,所以坊間比較常用的說法就是「偏頭痛的疫苗」。(雖然廣義來說也是合理,因為一般民眾的觀念裡面「疫苗」就是「打了之後就不會得那個病」,所以這東西的確也可以算是「偏頭痛的疫苗」。)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41108 (六) (午晚班) 第三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時下疫苗正夯?此疫苗非彼疫苗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