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紹
兒童若發生複雜闌尾炎,並接受經肚臍單孔內視鏡闌尾切除術(TUSPLA),究竟術後的引流管要不要放,如果要放的話,應該放哪一種的,目前並無定論。蔡醫師團隊,預計針對這個議題作分析統計。
研究收入高雄長庚 2012 到 2018 年的病歷紀錄,收入兒童因複雜闌尾炎接受 TUSPLA 的案例,其中 86 位沒有放引流管、19 位放被動引流的 Penrose、16 位放了真空主動引流的 JP 引流管。術後的疼痛分數、住院天數、後續是否形成膿瘍,均為收集重點。
分析發現,術後疼痛程度,以沒有引流的最痛,顯著高於其他兩者。放了 Penrose 的患者,住院天數明顯比沒放的長,產生腹內膿瘍比例也顯著較多。使用 JP 主動引流的患者,有較短的術後住院天數,而且沒有產生任何的腹內膿瘍。
作者總結,JP 真空吸引的主動引流,對於縮短住院天數,以及減少術後腹內膿瘍有幫助。
這篇文章有意思的是,作者群採取了清楚而且強烈的標題寫法,直接說明使用錯誤的引流方式,會導致患者術後的疼痛,以及住院天數增加。這種把結論跟建議寫在標題的作法,在外科系期刊比較會被接受,內科系期刊通常傾向只說研究主題,不說結論。這也與一般印象中的內外科醫師個性特色一致。
恭喜蔡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