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紹
口腔癌患者的治療,原則上是以開刀為主,較為嚴重的狀況,則加上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不過,N1 口腔癌則有些尷尬,因為 N1 指的是在主要腫瘤旁有一顆淋巴結受到侵犯,不大,而且沒有吃到淋巴結界線之外,這類的患者到底要不要做放射治療來加強,一直有爭議。
支持者認為,附近有淋巴結,就表示已經跑出原發腫瘤區,應該要做放療。反對者認為,開刀的時候這個淋巴結會拿掉,既然沒有吃出去,拿掉原發腫瘤、拿掉淋巴結,就清得差不多了,剩餘的稀少癌細胞不見得能存活。蔡醫師團隊對這個主題有興趣,決定看看自己醫院的患者狀況,來回答這個問題。
研究收入了 2002 到 2019 年,1056 位新診斷的口腔扁平細胞癌患者,接受過手術與頸部淋巴結廓清。其中 102 位為 N1 患者,76 位做過術後的放療。經排除一些有其他負面預後因子的案例,再做分析後發現,有做放療的患者,並沒有明顯的好處,包括頸部復發率、無頸部復發存活率、整體存活率、口腔癌存活率,都沒有顯著差異。
作者總結,對於 N1 口腔癌的患者,手術後有沒有做放療差異不大,開刀加上淋巴結廓清,對於沒有其他負面預後因子的患者來說,應該是足夠了。
在醫學中心做研究的其中一個好處,就是大刀多,而且患者追蹤資料完整。病人不太會在診斷後跑掉,手術後失聯也少。對於臨床上覺得有點爭議的題目,撈一下院內資料就能做個回溯型研究。是個很適合年輕醫師起步的研究方法。
恭喜蔡醫師!
期刊介紹
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 是一本由 BioMed Central 於 2003 年開始發行的全電子版、open access 期刊,2020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2.754,在 Surgery 領域排名為 Q2(86/212) 期刊,在 Oncology 領域排名為 Q4(195/242) 期刊。
蔡宗佑醫師與新思惟
- 蔡宗佑醫師所參加的《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第七梯次
- [快訊] 蔡宗佑醫師參與團隊分享異物經鼻穿入顱底合併視神經損傷之治療經驗,獲 Journal of Craniofacial Surgery 刊登!
- [快訊] 蔡宗佑醫師團隊,根據口腔癌術後放療患者,產生放射性骨壞死之因素,所設計之列線圖,獲 The Laryngoscope 刊登!
- 蔡宗佑醫師所參加的《統合分析工作坊》第十八梯次
- [快訊] 蔡宗佑醫師團隊,關於口腔癌淋巴結的預後價值之統合分析,獲 The Laryngoscope 刊登!
- [快訊] 蔡宗佑醫師團隊,關於鼻咽癌患者影像預後價值之統合分析,獲 Oral Oncology 刊登!
臨床研究怎麼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