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則,讓你順利 update 前人發表過的題目。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光照治療對癌因性疲憊之統合分析,獲 BMJ Supportive & Palliative Care 刊登!

 

 

Meta-analysis_20210911_0567

 

 

分一組不夠,你有沒有分第二組呢?

 

誠如我在另外一篇心得中提到,光照療法對於「癌症引起的疲倦」這個問題過去已經有人做過網路統合分析,乍看之下好像已經沒有戲可唱,但是其實不然,仔細推敲前人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前人「統計未達顯著」的原因有許多種可能,當然,有些原因是顯而易見,但是一旦被我們說出來時,卻又很傷前人的面子,而有些原因是需要一些技巧,才有機會注意到,而這些原因,有一大部分是來自於實驗設計的侷限。

 

是的,前人並沒有針對光照療法進行分組分析(其實也可以理解,因為前人是「把所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全部放在一起統計」,所以根本沒有空間或餘裕可以做這種個別治療的分組分析),而事實上,透過一些分組分析可以讓平淡無奇的主菜,獲得更多的調味,以我們這篇為例,我們根據「病人是否 baseline 有合併精神疾病」進行分組分析,就可以清楚確認光照療法對於「癌症引起的疲倦」的治療效果是否其實是來自於「改善病人的憂鬱症」,進而得到更進一步的資訊。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41108 (六) (午晚班) 第三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三原則,讓你順利 update 前人發表過的題目。 已關閉迴響。

八竿子打不著關係,那就用九竿子打打看。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彥、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使用非侵入性腦刺激協助肥胖患者減重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10822_0518

 

 

看似不相干的兩個東西

 

在執行這個研究之前,我壓根子無法想像非侵入性腦刺激術對於減肥會有什麼幫助或影響,然而直到實際體驗到非侵入性腦刺激術之後,我才注意到,這機器似乎對於人體的各種不同疾病有特定的療效。

 

從我們團隊過往的研究開始(包括非侵入腦刺激術在耳鳴的應用、提升開刀技術、協助戒菸),我們逐漸拓展非侵入性腦刺激術能夠應用的範圍。這一切都歸功於我們在執行最初那篇非侵入性腦刺激術的研究時,對於非侵入性腦刺激術對於大腦功能調節的效果,做過非常深入的了解,所以「先了解原理,再開始找方向」,讓我們在找題目的過程能夠少走一些冤枉路。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41108 (六) (午晚班) 第三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八竿子打不著關係,那就用九竿子打打看。 已關閉迴響。

如何撰寫出一篇深獲審稿者認同的研究?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彥、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抗黴菌藥治療口咽食道念珠菌症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Expert Review of Anti-Infective Therap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10417_0340

 

 

先確認你的主要目標物是什麼?

 

就如同我在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裡面提到的,今天你會想到這個主題的時候,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專家們也會想到這個主題,那麼你要能夠脫穎而出,就一定要想得比其他專家更多,這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是開始統合分析的第一個心理門檻(尤其是對我這種進行跨科跨領域的研究者來說,這個問題更是一個巨大門檻,因為我不見得知道這個領域的專家真正在意的賣點是什麼),既然這樣,我們該如何克服(或說是跨過)這個門檻呢?

 

教大家一個小訣竅:多翻翻這領域的回顧性研究(review article),多讀幾遍之後,你會對這些專家的思考脈絡開始有一些感覺,然後拿著這個感覺,去比對下一篇回顧性研究,如果這個感覺仍然適用下一篇回顧性研究,恭喜你,你抓到那個感覺了!

 

以我們這篇研究為例,當初我在閱讀回顧性研究的時候,就一直很納悶,為什麼他們要把口 / 咽的念珠菌感染分開寫分開討論呢?難道這兩者真的有不一樣的地方嗎?當我帶著這個疑惑念下一篇回顧性研究的時候,驚訝的發現到下一篇,也是用這個模式架構去討論與撰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41108 (六) (午晚班) 第三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如何撰寫出一篇深獲審稿者認同的研究? 已關閉迴響。

抗癲癇藥物對於睡眠的影響:一場神經與精神共演的研究 part 2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葉威志與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抗癲癇藥物影響睡眠多項生理檢查結果之統合分析,獲 Sleep Medicine 刊登!

 

 

Meta-analysis_20210417_0319

 

 

過多的 outcome,過多的字數。

 

如同我在 part 1 的心得裡面提到的,我自己在進行統合分析研究的過程中,通常不喜歡 outcome 超過 3-4 個的統合分析研究,其中有一個原因是:森林圖畫出來很難看。

 

關於森林圖難看與否這件事情,其實有件事情也是值得思考的,在我學得新思惟的寫作技巧前,我個人都是走直男風格,什麼東西都直來直去,所有的 outcome 都用文字敘述。這種作法在只有 1-2 個 outcome 的研究還好,但是如果遇到 outcome 3-4 個以上的研究,就會面臨另外一個問題:字數不夠用。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41108 (六) (午晚班) 第三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抗癲癇藥物對於睡眠的影響:一場神經與精神共演的研究 part 2 已關閉迴響。

第一次嘗試多種心理治療的統合分析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懼高症各種介入方式比較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1107_1375

 

 

過去在單一心理治療的統合分析

 

精神科對於各種精神疾病或症狀的治療方式裡面,藥物是最廣為人所討論的,主要是因為藥物的治療好處理、也很好分類、真實藥物和安慰劑也都很好安排,因此目前為止已經有許多篇關於藥物治療的統合分析研究。

 

但是另一方面,心理治療的統合分析就很難處理,主要是因為心理治療門派眾多,分類不易,而且心理治療的「安慰劑」很難達到理想的安慰劑角色(其實也是有道理,總不能讓那些分配到安慰劑的病人,專程跑來聽心理治療師講一些鬼話連篇,當作安慰劑吧?病人聽到心理治療師講一些鬼話連篇的話,反而會被嚇到,這時就不是安慰劑,而是惡化劑了),這也造就了心理治療相關的統合分析不容易執行。

 

我們團隊過去曾經試著做過一篇正念療法對於躁鬱症患者療效的統合分析,這篇文章刊出來後,團隊成員已經接到許多正念療法的審稿邀請,顯見這類治療的統合分析一旦刊出來,會受到許多臨床工作者的青睞!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41108 (六) (午晚班) 第三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第一次嘗試多種心理治療的統合分析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