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來新思惟課後三十多篇發表的主治醫師
2018、2019 年期間,我陸續上了《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與《統合分析工作坊》,時隔多年,2025 年再來上《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仍是獲益良多,深感不虛此行。
自第一次參加新思惟以來,已經過六年,我一共發表了 28 篇 original retrospective study / review article / meta-analysis,以及 13 篇 case report / case series / image,雖然我對寫作已經不再會感到害怕,也對於自己熟悉的領域的雜誌有所理解,並了解在我的專業領域裡雜誌的品味跟編輯喜好,甚至也開始被一些小雜誌邀請作為 reviewer,但是我仍然從兩位講師的分享學到很多!
起飛之後如何穩定飛行也是重要課題
吳昭慶醫師提到他目前有約兩百篇以上的著作,也是雜誌的 editor 成員,但是在發表數達六十篇之前,研究經費或研究助理依然是申請不易。這個經驗告訴我,要在學術上起飛,跟飛到平流層該如何持續的向前飛,飛的平穩、飛的遠,還是需要慢慢累積一定實力,才會被被專業領域的其他學者看見。
吳醫師也根據自己寫作兩百篇的經驗,萃取了如何找題目的訣竅,分別是 indication / intervention / evaluation / complication,我想,將這四點牢記在心裡,相信在臨床上遇到病人的時候,可以更敏銳地找到未來研究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