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OA 期刊被針對,論文產量回不去了,研究者如何突圍?

 

 

 

officehour_128_1

 

 

答:(蔡依橙)

 

 

疫情期間,論文發表量暴漲。

 

從課程開辦至今,我們統計了每個月校友論文發表量,發現一個很明顯的趨勢線:在疫情期間特別升高一陣子!

 

因為學過論文寫作的同學,會趁著大家對未來比較不確定、工作時數稍微減少的時候,快點把握時間把手邊的材料寫好投稿。那陣子全世界的論文量也是升高的。

 

 

trend

 

 

疫情後的論文潮退了,竟是這個原因!

 

疫情之後,本來是回到原本的趨勢線,繼續上升,但接著遇到部分醫院學校開始針對 OA 期刊做政策上的調整。

 

在這些醫院學校工作的校友,必須全部轉到傳統期刊尋找稿件適合的去處,但偏偏現在傳統期刊的審稿期都相當久,能容納的稿量也有限(受限於紙本,一年約 300-500 篇最多)。所以刊登的時間持續往後延,反應出來的就是每個月刊登量下降。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Office Hour | 已標籤 , , , | 問:OA 期刊被針對,論文產量回不去了,研究者如何突圍? 已關閉迴響。

2025 / 4 / 20(日)活動內容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Clinical research and publication hands-on workshop

 

2025 年 4 月 20 日(日)9:00a – 4:40p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吳昭慶醫師 / 黃志生醫師 / 蔡依橙醫師

 

 

2021_banner

 

 

【2024 年新思惟學員臨床論文發表 390 篇!】

 

作為研究初學者,常常面臨缺乏資源、不懂統計、找不到題目等困境,從稿件送出到經過 editor、reviewer,再到 revision,每一步都是挑戰,究竟要如何趨吉避凶,才能成功發表?

 

新思惟提供最容易起家的方式,教你如何有效整合手邊資源,達成「發表 SCI 論文」的目標。從論文怎麼寫作、reviewer 怎麼審稿、revision 怎麼回應,到臨床研究如何建立自己的資料庫,我們給你務實建議,讓做研究不再是遙不可及!

 

  • 從審閱者角度,學會正確的標題與摘要寫法,避免一眼就被退稿。
  • 學會又快又有效的寫論文,不靠靈感靠結構,能夠持續穩定產出。
  • 統計不好別擔心,當天讓你在親手跑出統計,做出 SCI 等級圖表。
  • 讓 revision 有高機率能夠被 accept,讀懂 reviewer 真正想表達的。
  • 研究環境不夠好?其實大家都是,教你整合手邊資源,順利起步。
  • 想不到研究主題嗎?不知道怎麼累積研究資源嗎?讓我們教你。

 

 

 

 

由具有國際頂尖期刊 editor 經驗,長期評估大量稿件的吳昭慶醫師,與實際從中小型醫院學術起步,並產出系列論文的黃志生醫師,搭配多次獲得研究獎項,並在國際學會擔任顧問的蔡依橙醫師,一同講授。

 

最適合初學者的入門課程,為你而開。

 

 

20231015_feedback_02

 

20240818_feedback_0001

 

 

馬上報名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50420 (日) 第二十六梯次 | 2025 / 4 / 20(日)活動內容 已關閉迴響。

2025 / 4 / 20(日)課程記錄

 

 

 

 

 

 

 

 

2025 / 4 / 20(日)活動內容

2025 / 4 / 20(日)課程講者

2025 / 4 / 20(日)報名額滿

2025 / 4 / 20(日)課程滿意度與手寫回饋

2025 / 4 / 20(日)課程照片記錄

2025 / 4 / 20(日)「統計製圖大賽」得獎作品

 

 

 

 
 

最新活動

 

 

發表於 20250420 (日) 第二十六梯次 | 2025 / 4 / 20(日)課程記錄 已關閉迴響。

【趨勢觀察】Office Hour 進行方式點擊次數增加?中壯年的終身學習者!

 

 

 

 

00_Office Hour_125

 

 

作者:(蔡依橙)

 

最近在新思惟的活動中,有兩個特別趨勢。

 

 

Office Hour 進行方式點擊變多

 

最近在我們的網頁中,關於 Office hour 進行方式的連結,被點擊最多。許多來上課的同學也提到,每個禮拜都有一個小時能夠問一些課程之後實際應用的問題,讓人感覺安心。

 

Office Hour 的進行方式,是在指定時間內,使用 Messenger 傳訊問答。這種「打字之後會收到回覆」的模式,對社恐者友善,除了回答精準之外,還能讓同學發現到一些自己沒注意到的事情。

 

 

中壯年的終身學習者

 

最近的課程,有不少中壯年的同學來參與。他們並不一定有迫切的論文發表或升遷壓力,而是人生發展到一個程度,覺得應該要挑戰一些過去認為困難或者不擅長的事情。

 

有的人是在診所工作很多年,生活與收入都已經穩定,想要挑戰一下年輕時候很嚮往的論文發表,於是來報名統合分析課程,當作一項才藝來學習實踐。

 

也有人已經拿到碩博士,但總覺得所寫的是老師的題目,畢業後想維持發表產能,更想試試看自己是否能夠獨立找到題目,並完成全部的統計寫作。全部只用自己的力量,讓名字出現在 SCI 期刊上面,於是來學網絡統合分析

 

資深主治醫師,得知醫院有方便的 TriNetX 資料庫,操作介面方便,PGY 都在撈出資料回答臨床問題,於是想說快點來學統計方式與寫作架構(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儘速讓自己具備指導能力。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需求,只要同學想進步,我們有課程也有 Office hour,持續提供協助。

 

 

參加課程立即擁有 office hour 服務

 

 

發表於 Office Hour,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 , , , , , , | 【趨勢觀察】Office Hour 進行方式點擊次數增加?中壯年的終身學習者! 已關閉迴響。

[快訊] 吳靖農醫師團隊,比較 IMPT 與 VMAT 對於鼻咽癌患者生存率與副作用之長期多中心世代研究,獲 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 刊登!

 

 

01_RO_WuCN_11

 

 

文章介紹

 

吳醫師團隊的研究比較了針對鼻咽癌患者的兩種放射治療技術——「強度調控質子治療(IMPT)」和「體積調控弧形治療(VMAT)」的長期效果,並評估這兩種技術在生存率及副作用上的差異。

 

鼻咽癌是一種在亞洲地區常見的癌症,其治療方式以放射治療為主,而質子治療是一種較新的技術,因其高精準度能更有效集中放射劑量於腫瘤,同時降低對周邊健康組織的損傷。然而因為治療費用較高,IMPT 在台灣仍屬較少使用的方式。

 

這項研究回顧了台灣在 2016 年至 2021 年間的患者數據,研究中有 552 名符合條件的患者,分別接受 IMPT 與 VMAT 治療後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IMPT 組患者的整體生存率顯著高於 VMAT 組,而接受 IMPT 的患者死於任何原因的風險降低了約 69%。此外,IMPT 也顯著減少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需要使用鼻胃管進食的情況(風險降低近 70%),顯示其對減輕治療引發的吞嚥困難效果更佳。

 

在疾病復發的風險方面,IMPT 組的患者也表現出較低的復發率,雖然在進一步的敏感性分析中,這一結果並未達到統計顯著。除此之外,兩組患者在耳中積液(中耳炎)等其他副作用的發生率上,並沒有顯著差異。

 

根據研究結果指出,IMPT 能提供更好的治療效果與較少的副作用,特別是在降低因放射治療引起的吞嚥問題方面。然而 IMPT 的高成本及現階段數據的限制,建議仍需要更多隨機對照試驗,來進一步驗證其效果與成本效益。

 

 

恭喜吳醫師!

 

最近有許多同學在 Office Hour 詢問投稿期刊相關問題,包含期刊有無分數、傳統期刊或 OA 期刊,該怎麼選擇投得上、分數又不會差距太多的,這些大家常有的疑問,蔡校長整理了最新 PubMed 投稿期刊四大類型全解析,歡迎前往閱讀!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70618 (日) 第十梯次 | 已標籤 , , , , , , , , , , , | [快訊] 吳靖農醫師團隊,比較 IMPT 與 VMAT 對於鼻咽癌患者生存率與副作用之長期多中心世代研究,獲 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 刊登!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