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新思惟,輕鬆能變成投稿達人。

 

作者:臺南市立安南醫院 – 委託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經營 蔡宜蓁 督導

 

 

01_innovarad_YTTsai_20231015_CLIP_0654

 

 

想快速獲得投稿技巧,新思惟從來不讓人失望。

 

這是第二次參與新思惟的工作坊,而一如既往地,講師們展現了他們在學術發表方面的卓越水準,能在短時間將重點彙整並融會貫通講授,將重要內容提煉並生動地傳達,透過行雲流水又不失詼諧幽默的表達課程重點,這背後必然有深厚的學術底蘊和實戰經驗。

 

不愧是新思惟的專業論文課程,總能讓學員在短時間內,掌握繪製 SCI 投稿圖表的專業技巧,讓新手建立了信心。期望不久的將來,我也能把自身經驗,依循講師的傳授重點,將臨床數據發表成自身專業領域的研究文章。

 

 

原來寫論文不困難,連審閱者要什麼都弄懂了!

 

對於剛起步的臨床研究者而言,往往面臨資源匱乏、題材不足、統計不熟等種種困難,即使辛苦地寫出一篇論文,也可能一次次遭遇拒稿的挫折。作為一名醫院臨床工作者,如何撰寫一篇令審閱者一眼難以拒絕的學術文章,對初為研究新手的我的確不易,尤其極具經驗的投稿者,也很難將他們投稿經驗轉化成外顯且高結構化的知識,再讓新手依樣畫葫蘆,節省在學術路上跌跌撞撞的顛簸。

 

但,新思惟講師們做到了!他們不僅將腦袋的知識結構化,教會我們如何從過去的投稿經驗,萃取有用的重要元素,課堂中再依據重點分解細節步驟,要注意每個步驟的竅門,並且避開雷區,以免惹怒審稿者。這樣的學習方式讓我們充分了解每一個步驟的關鍵,避免一些容易犯的錯誤,這對於研究的成功至關重要。

 

 

透過系統性的教學,一定能面對學術的挑戰。

 

這次工作坊就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透過講師的視角,獲得珍貴的知識技能,可廣泛應用到不同的研究領域,這正是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的高深之處。這次工作坊讓我深刻體會到,投稿學術論文的路上仍需高人指點,透過專業講師的指導,掌握投稿的必要技能。不論是從研究、寫作、審稿到回覆審閱者意見等事項,讓我更有信心地迎接學術挑戰,期待不久的將來,也能在學術路上紮根茁壯。

 

 

最新活動

 

 

發表於 20231015(日) 第二十三梯次 | 已標籤 , , , , , | 跟著新思惟,輕鬆能變成投稿達人。 已關閉迴響。

[快訊] 吳南鈞醫師團隊,關於信號強度係數,檢測主動脈瓣狹窄所致的心肌纖維化及其長期結果相關性研究,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刊登!

 

 

01_IJC_WuNC_04

 

 

文章介紹

 

隨著人口老化,主動脈瓣狹窄(AS)的患病率逐漸增加。即使手術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AVR)不斷進步,但 AS 所導致的不可逆心肌纖維化,仍對治療結果產生不良影響。

 

除了早期診斷外,檢測心肌纖維化對於醫生確定手術的適當時機至關重要,而心臟磁振造影(MRI)被認為是最可靠且非侵入性的方法;不過,它較為費時、可近性有限以及顯影劑的潛在不良影響,降低了其臨床應用。

 

在心臟超音波中,信號強度係數(SIC)是一種衡量心臟內不同組織超音波反射度的指標,現今已有多項研究表示 SIC 值與心肌纖維化之間存在關聯,但是,對於 SIC 是否能反映 AS 患者的心肌纖維化程度並預測心血管死亡風險尚不清楚。

 

吳南鈞醫師團隊為了探討 SIC 是否與心臟功能異常和纖維化有關,於是從臨床的角度進行調查,收集了 2010 年至 2015 年間,接受 AVR 治療的 AS 患者之醫療記錄和心臟超音波影像。在 109 名患者中,有 15 名因心血管原因死亡,平均追蹤時間為 80 個月。雖然在 AVR 後,所有患者的 SIC 均下降,但在手術前 SIC ≥ 0.34 的患者,出現心血管死亡的機率更高。

 

此外,吳南鈞醫師團隊對進行過主動脈緊縮和解緊縮手術的小老鼠做 SIC 測量,用來比較其心肌纖維化程度。結果顯示,在主動脈緊縮後,小老鼠的 SIC 持續上升;而在解緊縮手術後則逐漸下降,這表示解緊縮手術可以逆轉主動脈緊縮引起的心肌纖維化。

 

這篇文章證實 SIC 可應用於檢測心肌纖維化,且在進行 AVR 手術前,SIC 與心血管死亡的風險有關,這對於早期診斷心臟瓣膜疾病和確定手術時機具有重要價值,有助於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後。

 

 

恭喜吳醫師!

 

想要成功發表臨床研究,除了具備基礎的寫作技能外,還需要有能力識別出具體的臨床問題。好的內容,再配合吸睛的標題,讓 reviewer 一眼就喜歡你的文稿!

 

 

 

最新活動

 

 

期刊介紹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的前身是創刊於 1973 年的 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logy,並於 1981 年更名至今。2022 年 impact factor 為 3.5,在 Cardiac & Cardiovascular Systems 領域排名 Q2(62/142) 期刊。

 

 

吳南鈞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發表於 20200412 (日) 第十六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吳南鈞醫師團隊,關於信號強度係數,檢測主動脈瓣狹窄所致的心肌纖維化及其長期結果相關性研究,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刊登! 已關閉迴響。

2023 / 10 / 15(日)課程照片記錄

 

 

00_FB_20231015_CLIP_0356

 

 

越來越多年輕醫師願意在學術生涯早期投資自己,選擇來參加研究課程,讓自己盡早順利起步,成功發表人生第一篇,以因應日後的專科考試或升等條件。

 

謝謝你們安排這麼實用的課程,讓理論與實作可以接軌。各醫院這麼看重論文,但在產出論文的路上,卻要大家自行摸索,實在是一件奇怪的事。

 

在過去受到的教育中,學到的統計是以「理論」為主,而非「實際應用」。我們都看過大量難懂的公式與細節,然後,上完課,對統計只留下懼怕的印象。新思惟的互動實作規劃,透過精準的題目設計,以及隨時支援的講師助教,一步一步陪著您克服統計門檻,親手做出國際期刊水準的統計圖表!

 

謝謝蔡校長和新思惟團隊清楚的講解研究所需的要件,及清楚的 MedCalc 操作圖示,覺得學到很多!

 

課程不講高深理論,以發表為導向、從應用切入統計,由三位講者分享第一手的實戰經驗,從論文怎麼寫作、reviewer 怎麼審稿、revision 怎麼回應,到臨床研究如何建立自己的資料庫,尤其從投稿者到審稿者的角度來分析,透過講師內化整理成經驗教學,以初學者最容易起步的方式,帶領各位突破研究路上的層層關卡,朝發表自己的論文前進。

 

謝謝新思惟團隊提供如此精實簡潔的課程,讓論文小白的我看到一些可為之的努力方向。其中,課程間以互動實作來製作統計圖表,更能讓我們深刻地學習圖表之應用。Thanks~ : )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31015(日) 第二十三梯次 | 已標籤 , | 2023 / 10 / 15(日)課程照片記錄 已關閉迴響。

2023 / 10 / 15(日)課程滿意度與手寫回饋

 

 

01_20231015_radar

 

 

寫論文,最終的目標都是被接受,「只要給我機會 revision,95% 以上都是被 accept。」這是講師們論文投稿的實戰經驗,我們用一天的時間,帶你進入這個境界。

 

課程以發表為導向、實戰作核心,提供最佳的助力,無論是資深研究者,或者新進初學者,都能搬開研究路上的大石,突破學術困境。讓各位學術起飛更為順遂,是我們持續努力的目標!

 

感謝各位給籌備團隊的匿名回饋,各項分數都在 4.83 以上,甚至有 5 堂課分數達到滿分 5 分,謝謝大家的肯定。

 

這次報名的同學們,有以下特色:

 

  • 年齡標準差 6.04,平均年齡 32.5 歲,創下開班以來最年輕的梯次。課程專為初學者量身規劃,內容易懂好吸收,無論年齡或資歷深淺,均能輕鬆上手。提前讓自己擁有寫作能力面對各種挑戰,絕對是有好無壞的。
  • 以醫院服務或訓練的醫師為大宗,主治醫師比例佔 33%,住院醫師比例則為 58%。現況是,在熱門科別,PGY 帶著學術成績應徵住院醫師,機會更大。因此許多醫學生、年輕醫師,選擇在繁忙訓練之餘,學會學術寫作技能。把握機會,拚出 SCI 和升等
  • 至少一篇「第一作者 or 通訊作者」文章的學員佔 25%。根據 2022 年的校友成績統計,課後成功從零起步的同學共 110 位,其中 54 位為住院醫師或實習醫師,佔將近一半為 49%。新思惟運用多年的教學經驗,在課程安排上,考量到個別學員的吸收程度、理解能力,並且兼顧傑出夥伴的實戰需求,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來授課。
  • 老朋友與新朋友各佔一半。無論年輕伙伴或是資深朋友,都能在一天之內,融入新思惟節奏,快速掌握學術研究的關鍵要素,是團隊的工作重心,也是課程設計所考量的要素。
  • 本次的學員組成:督導、PGY、住院醫師、主治醫師。新思惟的研究課程,協助諸多校友突破困境登上 PubMed,讓文章擺脫菜鳥味,不斷有論文登 PubMed,甚至還有學員從 author 到 reviewer,再到成為 academic editor從專科重考生,到分院小主管……,各個專業領域如藥師物理治療師大學助理教授等傑出校友,也都陸續傳來佳音,期待課後您也能捎來好消息。

 

 

關於內科系的研究課程,歡迎參考我們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從統計內容到講師,都是針對內科領域所打造,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內科論文常用的 5 種統計法,一樣會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投稿期刊選擇策略、研究計畫申請、甚至連寫論文的時間規劃安排,通通都有。

 

 

對統合分析、網絡統合分析,或者個案報告、技術發表、文獻回顧等不同文體有興趣的朋友,我們也有相應的課程喔!主題不同,一樣高品質、一樣好口碑、一樣充實內容!

 

 

來到工作坊上課,不但不會感到無聊疲累,還覺得內容易懂好吸收,好多學員參加論文課程,也對講師上課簡報感到驚喜,為什麼新思惟的簡報跟演講可以如此清楚有效的傳遞知識呢?如果你想知道好簡報的秘訣,歡迎參考以下兩種工作坊。

 

 

臨床做得很好,研究也發展不錯,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網路個人品牌可以幫助你!

 

 

關於課後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每週一次,專屬於新思惟工作坊校友的線上 Office Hour,提供課程校友線上諮詢,陪著學員走完成功發表的最後一哩路!

 

 

以下是參加者們的匿名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研究如何改進。

 

謝謝您,我們會繼續努力!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31015(日) 第二十三梯次 | 已標籤 , , , , , , , | 2023 / 10 / 15(日)課程滿意度與手寫回饋 已關閉迴響。

2023 / 10 / 15(日)「統計製圖大賽」得獎作品:李彥緯醫師、柳侑昇醫師

 

 

00

 

 

這個梯次最特別的是,有很多在生涯初期的 PGY、住院醫師甚至醫學生來到課堂,他們因為對 3C 產品的熟悉,所以操作上並沒有明顯的問題,課程的統計概念以及學術寫作核心技術,對他們來說則非常有用。

 

另外幾位同學則是在生涯發展到中期左右想要更上層樓的夥伴來學習,這些同學多數是新思惟課程的校友,他們覺得之前上的課很有幫助,想要再進一步突破,於是繼續來上課程。

 

我們的課程設計對於初學者起步以及生涯中期想要更上層樓的夥伴們,都有很明顯的幫忙,也很高興同學們都給予很正向的評價。

 

以下我們針對同學們上傳的內容,所看到可以再進一步建議的細節做分享。然後一起來欣賞兩位最優秀得獎同學的作品。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31015(日) 第二十三梯次 | 已標籤 , | 2023 / 10 / 15(日)「統計製圖大賽」得獎作品:李彥緯醫師、柳侑昇醫師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