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 revision 的機會,拚出 SCI 和升等。

 

作者:台中榮總 婦產科 林俐伶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林俐伶醫師團隊,關於人工生殖培養皿遭精液細菌感染之個案報告,獲 Taiwa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1107_0771_TJOG

 

 

回首五、六年前,這篇文章的起源是在我住院醫師第二年的時候,主任為了鼓勵我們投稿年會所交辦的任務。

 

 

成功的 revision,職涯升上主治。

 

還記得當時,連摘要都不知道怎麼撰寫,甚至在查了幾篇相關文獻後(印象中我是利用挑婚紗的空檔),衝往實驗室向學姊們求救,然後在逼近的截稿時間前,終於有了論文初步的模樣。

 

第一次在學會刊登海報的欣喜不久後,主任交派了第二個任務,需要蒐集和整理更多的案例,然後準備投稿。這一寫下來,我生了兩個小孩,歷經了一次專科考試,為了給自己和主任一個交代,終於完成投稿。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00412 (日) 第十六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把握 revision 的機會,拚出 SCI 和升等。 已關閉迴響。

[快訊] 梁怡珈醫師團隊,使用雷射光凝固法治療早產兒晚發視網膜剝離之個案報告,獲 Medicine 刊登!

 

 

01_medicine_LiangIC_01

 

 

文章介紹

 

由於眼睛血管的發育,是在懷孕後期時完成,如果胎兒早產,可能會因為提早出生,而影響到眼睛血管的發育,甚至產生病變,但也有部分的患者,眼睛血管與視網膜皆能正常發育。

 

梁醫師團隊,就遇到了一個 36 歲男性,從小早產後,視力不良,並感到眼內漂浮物增加,所以來就診。經過詳細的檢查後,診斷為晚發型早產相關之視網膜剝離。經過完整評估,患者接受了雷射光凝固療法,視網膜剝離範圍也沒有再擴大。

 

作者總結認為,早產兒出生後,需要規律且定期的追蹤眼睛狀況,以本例來說,其晚發性剝離甚至出現在患者 36 歲這年。

 

 

恭喜梁醫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快訊] 梁怡珈醫師團隊,使用雷射光凝固法治療早產兒晚發視網膜剝離之個案報告,獲 Medicine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彭瓊慧與黃暉凱醫師團隊,關於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是否增進血糖控制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刊登,並獲多家國際媒體報導!

 

 

01_JCEM_PengCCH_07_clip_meta-analysis_HuangHK_25_clip_mepa_meta-anlysis

 

 

文章介紹

 

在控制胃酸分泌上,氫離子幫浦阻斷劑 PPI,是常被使用的藥物。因其藥物機轉,也可能藉由升高胃泌素的濃度,刺激胰島素分泌,那麼,使用 PPI 的糖尿病患者,會不會血糖控制得比沒使用的糖尿病患者好呢?又,如果血糖控制得比較好,使用 PPI 的非糖尿病患者,會不會因此減少日後變成糖尿病的機會?這是彭醫師與黃醫師團隊想知道的。

 

研究收入了 7 篇血糖控制論文與 5 篇糖尿病產生風險論文。統合後發現,在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剛好也有服用 PPI,其 HbA1c 數值顯著降低、空腹血糖也顯著降低。在沒有糖尿病的患者,使用 PPI,並沒有減少之後發生糖尿病的機率。

 

作者認為,在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剛好也使用 PPI 控制胃酸時,要注意血糖藥的劑量,並與 PPI 的存在做整體考量。

 

 

本文的研究設計有兩層,不只回答一個簡單的血糖控制問題,更進一步回答糖尿病的風險問題,得到「血糖控制會不錯,但在一般人並不會減少日後糖尿病產生的機率」,為 PPI 的血糖效果做了定位,清楚呈現效益,也能避免過度延伸。

 

因為概念簡單且好懂,本文刊出後,迅速獲得許多國際媒體醫療記者的報導,除英文外,中文、西班牙文、法文、土耳其語也有。

 

 

能夠有這麼快速的傳播跟影響力,除了彭醫師與黃醫師本身論文特質之外,也同時因為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與 Endocrine Society 會固定發布新聞稿,將對一般患者有意義的學術論文選出,用白話新聞稿方式發布,這對於增加學會影響力、增加學者投稿意願、增進學者知名度,都有明顯的幫助!

 

恭喜彭醫師與黃醫師!

 

 

20210629_164923

 

20210629_165213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快訊] 彭瓊慧與黃暉凱醫師團隊,關於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是否增進血糖控制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刊登,並獲多家國際媒體報導! 已關閉迴響。

[快訊] 姜苾淩醫師團隊,關於胸腔內甲狀腺腫,以單次射頻燒灼治療之研究,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perthermia 刊登!

 

 

01_IJH_ChiangPL_04

 

 

文章介紹

 

甲狀腺腫大,有時會大到延伸進入胸腔,在醫學上,我們定義延伸低於胸骨切跡者,為胸腔內甲狀腺腫。這類甲狀腺腫,不像一般的甲狀腺問題,在頸部就能處理,手術處理上必須進入胸腔,工作視野跟動作都受侷限,比較麻煩。

 

姜苾淩醫師團隊,認為射頻治療雖然不能完全移除腫大的組織,但燒灼後這些良性組織會縮小,在精確的導引下治療也安全,或許可以做為不錯的選項,於是進行此研究。

 

研究收入了 15 位患者,16 個胸腔內甲狀腺腫病灶,並有完整的超音波、CT/MRI 體積評估。結果發現,不管是超音波量測體積、CT/MRI 量測體積,在六個月後都有顯著的縮小,胸腔內的甲狀腺腫病灶長度也減短。患者的症狀與美觀也有顯著進步。只有一位患者出現暫時性聲帶麻痺,一位則有甲狀腺旁與縱膈腔出血。

 

整體來說,作者認為,超音波導引射頻燒灼,對於胸腔內甲狀腺腫,在頸部與胸腔內的治療效果不錯,併發症也在可接受範圍內。

 

胸腔內甲狀腺腫,使用超音波導引射頻治療,概念上可行,但技術上並不容易,因為病灶附近會有許多重要的動脈,燒灼過程是有風險的,在定位精準度上有一定的要求,作者群並附上清楚的彩色操作圖示,說明他們的治療方式。研究論文除了能呈現結果,更是技術力的展現。

 

 

恭喜姜醫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快訊] 姜苾淩醫師團隊,關於胸腔內甲狀腺腫,以單次射頻燒灼治療之研究,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perthermia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從 author 到 reviewer,再到成為 academic editor。

 

作者:花蓮慈濟醫院 家醫科 黃暉凱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黃暉凱醫師受邀擔任 PLOS ONE 之 academic editor!

 

 

00_innovarad_huanghk_PLOS_ONE_share_Meta-analysis_20180114_0160

 

 

跟大家分享我從菜鳥 author,到擔任各期刊 reviewer,再到受邀擔任 PLOS ONE academic editor 的心得。雖然是要分享心得,但說實在的我也搞不清楚怎麼回事,也不能排除期刊尋找 editor 的 criteria 是不是有 bug……不過既然被邀請了,就先厚臉皮擔下來,之後再努力變強,努力配得上這個新角色!

 

人生大部分也是這樣(被逼迫),intern / PGY 第一天就直接被丟去值班,然後再邊學習如何值班(?);機會來了就先上車,上車以後再邊學開車(?);小孩先生出來,生出來以後再邊學當爸爸。(被揍 XD)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61224 (六) 第九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 | 從 author 到 reviewer,再到成為 academic editor。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