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李宛珊醫師團隊,關於 MLPH 過度表現,與直腸癌患者較差預後相關性之研究,獲 Diagnostics 刊登!

 

 

01_diagnostics_LiWS_04

 

 

文章介紹

 

過去的研究,從美國 NCBI 資料庫中發現,MLPH 基因與直腸癌患者接受術前的化療放療合併治療效果不彰,有顯著關聯。李醫師團隊想在實際的患者上驗證,於是進一步在 172 個患者的直腸癌檢體中,檢測 MLPH,並與之後所做的術前放化療結果做比對。

 

結果發現,MLPH 的過度表現,的確與較低的疾病專一存活率、無轉移存活率有關,而且經過多變項分析後,其 hazard ratio 並不低(10.110 / 5.621)。

 

作者總結認為,在直腸癌患者,檢測 MLPH 是否過度表現,對於預測患者治療效果,並提供個人化治療調整,應有幫助。

 

 

恭喜李醫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快訊] 李宛珊醫師團隊,關於 MLPH 過度表現,與直腸癌患者較差預後相關性之研究,獲 Diagnostics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莊介森醫師團隊,關於 β2 腎上腺素受體藥物與巴金森氏症關聯之統合分析,獲 Medicina-Lithuania 刊登!

 

 

01_medicina_ChuangCS_05

 

 

文章介紹

 

β2 腎上腺素受體(β2AR)遍佈全身,與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有關。有部分研究指出,使用 β2 腎上腺素受體相關藥物,可能與罹患巴金森氏症的機會有關,一般認為,刺激 β2AR 的藥物會降低巴金森氏症機會,而阻斷 β2AR 的藥物如 propranolol,會升高巴金森氏症機會。莊醫師與其團隊,對這個議題很有興趣,想統合一下既有文獻,看看是否真有這樣的趨勢。

 

研究收入了八篇研究,統合後發現,刺激 β2AR 的藥物的確跟較低的巴金森氏症機率有關,RR = 0.859;而阻斷 β2AR 的藥物,則與較高的巴金森氏症機綠有關,RR = 1.49,其中 propranolol,RR 高達 2.82。

 

作者認為,雖然目前研究樣本數偏小,不過這樣的發現,值得後續進一步的研究,尤其這類藥物都是臨床上常會長期使用的。

 

 

恭喜莊醫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快訊] 莊介森醫師團隊,關於 β2 腎上腺素受體藥物與巴金森氏症關聯之統合分析,獲 Medicina-Lithuania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問:周遭沒人能指導論文,如何找院外資源或導師,帶自己寫 paper?建議念研究所嗎?

 

 

CLIP_20211017_0104

 

 

答:(蔡依橙)

 

 

沒人指導

 

首先呢,要給同學心理支持一下。「沒有能夠指導論文的老師」,在所有的醫學中心地區醫院,都是常態。就算老師有論文,人家也不一定想教你;就算想教你,方法也不見得對,效果往往很有限。所以不用難過,大家都是這樣的。

 

至於院外資源,我們就老實說吧,社會是現實的,要先想的是,「人家為什麼要教我?」以及「我能提供人家什麼技能交換?」除非遇到把教學當成自己的使命感,而且還沒燃燒殆盡的老師,否則期望其他醫院的人能幫忙自己,我自己看過的成功案例非常之少。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 | 問:周遭沒人能指導論文,如何找院外資源或導師,帶自己寫 paper?建議念研究所嗎? 已關閉迴響。

[快訊]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阿茲海默症用藥 donepezil 與睡眠結構改變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刊登!

 

 

01_JFMA_TsengPT_65

 

 

文章介紹

 

阿茲海默症用藥 donepezil,其中一個副作用,就是會影響睡眠品質。不過對於整體睡眠結構的改變究竟如何,曾醫師與其團隊,預計整理現有的文獻,並做出歸納。

 

本次收入了 12 篇關於 donepezil 與睡眠結構的研究,經整理分析後,會發現用藥後,的確會增加動眼期睡眠,跟對照組相比,動眼期睡眠比例也是增加的。而在不同的分析狀況下,donepezil 也跟較少的淺睡期(第二期)睡眠、較差的睡眠效果、較少的總睡眠時間有關,但這部分仍需進一步的釐清與研究。

 

 

恭喜曾醫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阿茲海默症用藥 donepezil 與睡眠結構改變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林錞語醫師團隊,關於使用六分鐘行走資訊,預測支氣管擴張患者預後之研究,獲 Annals of Medicine 刊登!

 

 

01_AM_LinCY_06

 

 

文章介紹

 

支氣管擴張的患者,由於肺部結構被破壞,換氣效率較差,且可能造成感染,目前在預後的預測上,使用的是支氣管擴張嚴重程度指標 BSI,以及 FACED 分數兩種方式評估。不過這兩個指標計算起來都稍微有點複雜,林醫師團隊思考,是否有可能,我們用一個簡單的檢查與數據,就能取得類似的預後評估效果。他們思考使用六分鐘行走測試,並以所走的距離,乘上過程中的最低血氧濃度,得到 DSP,希望能確認這個指標的預測能力。

 

研究收入了 2004 到 2017 年共 130 位患者資料,除了歸納 DSP 的預測能力,也一併比較 BSI 與 FACED 的預測力。發現 BSI 與 FACED 對於急性發作的預測力很好。BSI 與病人來到急診室就診有關。

 

如果以 345m% 做為分界來分析 DSP,會發現 DSP 與急性發作和急診就診無關。不過 BSI、FACED、DSP 三者都與患者住院相關。總死亡率的 AUC,也就是整體診斷力評估,三個數值都有近似的數值。

 

作者總結,DSP 對於總死亡率的評估,與 BSI 或 FACED 相當,而且計算相當簡單,值得做為臨床快速評估之用。

 

 

恭喜林醫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林錞語醫師團隊,關於使用六分鐘行走資訊,預測支氣管擴張患者預後之研究,獲 Annals of Medicine 刊登!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