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詹雯惠醫師團隊,關於 4D CT 導引副甲狀腺手術提升洗腎病患的手術效率之研究,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刊登!

 

 

01_IJS_ChanWH_05

 

 

文章介紹

 

對於許多需要長期洗腎(ESRD)的病人來說,他們可能會併發一種叫做「次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問題,而且常常吃藥也控制不好。臨床會建議用外科手術(副甲狀腺切除術)來治療。

 

不過,這種手術有個麻煩的地方:有問題的副甲狀腺常常很難在手術前就精確找到位置,導致傳統手術非常依賴外科醫師的經驗,需要在手術中慢慢「摸索」。

 

詹雯惠醫師團隊想評估一種叫做「四維電腦斷層掃描」(4D CT)的影像技術,看看它是不是真的能幫醫師更準確地定位,從而提升手術的效率,並帶來實際的好處。

 

這項研究分析了從 2023 年 1 月到 2024 年 12 月期間,總共 103 位接受副甲狀腺切除術的洗腎病人。

 

研究團隊將這些病人分成兩組:

 

  • 4D CT 組(45 人): 手術前使用 4D CT 來做精確定位。
  • 傳統組(58 人): 使用傳統的超音波,有時會搭配 SPECT/CT 來定位。

 

研究主要比較的指標是「手術時間」的長短,以及「手術中需要做冷凍切片」的次數。同時,研究也會分析這兩種影像檢查的準確度,並追蹤病人的術後效果,確保兩組的治療成效是一樣好的。

 

研究發現,4D CT 組 的表現明顯比較好:

 

  • 手術時間顯著更短: 4D CT 組的平均手術時間為51 分鐘,而傳統組需要 188.78 分鐘。這代表手術時間縮短了 13.9%。
  • 術中不確定性顯著降低: 在手術中需要做好幾次冷凍切片來確認的比例,4D CT 組只有9%,但傳統組高達 31.0%,顯示 4D CT 讓術中確認的需求降低了 3.5 倍。
  • 診斷更準確: 4D CT 的診斷準確度有 75%,遠高於傳統影像的33%。

 

經過統計分析後也證實,使用 4D CT 是唯一能顯著減少術中冷凍切片需求的關鍵因素(OR: 0.21, 95% CI, p = 0.009)。最重要的是,兩組病人在術後的恢復狀況(如血液指數控制)和併發症發生率都差不多,這證明 4D CT 提升了效率,但並沒有犧牲治療的安全性或效果。

 

對於那些藥物治療效果不好、需要動手術的洗腎病人來說,在手術前使用「四維電腦斷層掃描」(4D CT)來定位,可以透過更精準的定位,顯著提升手術的效率(開刀開得更快、更準)。

 

 

恭喜詹醫師!

 

用比較高階的統計方法處理數據,能投到高分期刊嗎?MedCalc 可靠嗎?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期刊介紹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創刊於,2024 年 impact factor 為 10.3,在 Surgery 領域排名為 Q1(3/314) 期刊。

 

 

詹雯惠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