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nobody 成為 somebody

 

作者:衛福部桃園醫院 泌尿科 柳瑞明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柳瑞明醫師探討疥瘡與躁鬱症之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Psychiatry Research 刊登!

 

 

00_psychiatry_research_liujm_share

 

 

學術研究的漫長歷程

 

打開 YouTube 播著小天后鄧紫棋的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剛好反映我目前的心境。歌曲一開始的引言是這樣子的:

 

「有時,走在白天,也像走在夜裡。孤單和茫然,都會讓人墜入黑暗。每當這時我都會仰起頭。是的,我願意成為一個仰望星空的人,擁有透明的心靈、和會流淚的眼睛。因為懂得痛,才能面對痛。」

 

關於學術研究這個漫長歷程,一開始的很長一段時間,很多時候就算是走在白天,也是一片黑暗。彷彿這條路既是無窮無盡,又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在自己和團隊不斷地堅持下,每發表一次論文,夜空中就似乎點亮了一顆星星,指引我往前進。在一次又一次通過論文的審查考驗,點亮了一顆又一顆的星星,夜空似乎就不再那麼的昏暗。我,仰望著星空,可以指引我往黑暗中前進。

 

 

沒有人在我周邊設限

 

歌詞中提到:

 

「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聽清

那仰望的人,心底的孤獨和嘆息。

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記起

曾與我同行,消失在風裡的身影。」

 

是的,回顧學術研究的過程中,遇到困難窒礙時,仰望著星空看到的卻都是自己心底的孤單和嘆息。然後回顧著周遭,很慶幸有著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組成團隊一起往前行。但是有更多曾與我同行的生涯剛起步的研究者們,漸漸地身影消失在風裡。

 

「每當我找不到存在的意義

每當我迷失在黑夜裡

夜空中最亮的星

請照亮我前行」

 

透過反覆的論文發表經歷中,每一次的一點點小小發現、一些小小的突破,就像是露出微微星光,指引我前行。然而,走的方向對不對?是不是繞了一大圈?這個問題其實我也不得而知,只知道自己踏實地一步一步的走著。天空是自由的,大地也是遼闊的,沒有人在我周邊設限,只要不是在原地駐足,相信可以走出自己的天與地。

 

 

機會將漸漸浮現出來

 

除此之外,近來有些滿深刻的感觸,當自己還是論文苦手,發表文章數目寥寥可數的時候,我就是 nobody。不管是想找大師拜師學藝,或是想要有更大的突破,都屢屢遭受挫折打擊。

 

後來慢慢地與新思惟課程認識的夥伴持續打拼,累積幾篇 SCI 文章後,機會似乎一個一個漸漸地浮現出來。合作前行的志同道合夥伴變多了,也獲得拜師學藝的機會。原來,別人看待我的標準,跟我自己當初的想法有很大的落差。嘴巴說要寫論文、要做學術研究,畢竟是無法說服別人的。人家可能對於跟我合作的 outcome,心中打著一個大大的問號。

 

這裡更是要感謝在一開始就願意冒險跟我合作的夥伴,以及後來願意帶我入門的許老師。

 

最後,希望能把握一次次發光發熱的機會,將自己研究的動能光芒,累積成夜空中最亮的那一顆星。雖然這個目標看來似乎很艱難,但是身為神經外科的吳昭慶醫師卻達成了,獲邀進入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Spine 的 editorial board,這種最高的卓越成就,給了身為後輩的我,莫大的鼓舞以及奮鬥的目標與意義。也期許有朝一日,能有機會達到像吳昭慶醫師一樣的境界。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