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蔡依橙)

分兩個部分回答,一個是 IRB,一個是研究本身。
如果 IRB 送審通過,開始執行研究後,有大的狀況發生,如你這裡所說的疫情。那麼我建議可以先申請 IRB 計畫展延,用疫情為理由,展延個三五年,並向委員說明,你們認為這個主題還是很重要,值得做,預計等疫情結束後,再陸續收案。
這幾年學術上的檢視越來越嚴格,IRB 計畫跟最終發表論文所寫的收案時間不同,是違規而且會被攻擊並懲戒的喔。
答:(蔡依橙)

分兩個部分回答,一個是 IRB,一個是研究本身。
如果 IRB 送審通過,開始執行研究後,有大的狀況發生,如你這裡所說的疫情。那麼我建議可以先申請 IRB 計畫展延,用疫情為理由,展延個三五年,並向委員說明,你們認為這個主題還是很重要,值得做,預計等疫情結束後,再陸續收案。
這幾年學術上的檢視越來越嚴格,IRB 計畫跟最終發表論文所寫的收案時間不同,是違規而且會被攻擊並懲戒的喔。
答:(蔡依橙)

同學這裡問的轉審,以及 portable peer review,意思是,假設我投稿高分的 JAMA 本部期刊,他覺得我的論文有中上水準,但不夠好,過去可能是直接拒絕,但現在因為他們都變成期刊集團,旗下可能有分數比較低的,或者剛成立沒有分數的,他會問你,要不要幫你轉到 JAMA Network Open。
如果你同意,他從系統內部就可以轉過去,而且下一家期刊的 editor 跟 reviewer 可以看到前面的審閱,以及被退稿的原因。有的期刊還會給你針對上家審閱意見修改的機會。
如果你不同意,那就變成一般的退稿,大家不再有關係,你也可以把文章再投稿到其他雜誌社。
在考慮要不要接受轉審的時候,有幾個問題要考量的。

減重手術,對人的身體代謝會有全身性的影響,長期肥胖,也可能讓人處於輕微發炎狀態。藉由減重手術,降低了體重後,這些發炎狀況會不會有所改變呢?中性球淋巴球比值,通常被認為是一個亞臨床的發炎指標,在減重手術過後,會不會改變呢?又,術前的中性球淋巴球比值,是否可以作為手術後體重改變的預測因子呢?這是陳醫師團隊想知道的。
收入 100 位患者並分析後發現,減重手術後,中性球與淋巴球都會降低,中性球降低尤其多,所以中性球淋巴球比值也會降低。但這個降低主要出現在術後三個月內,三個月到六個月的變化就比較不明顯。術前的中性球淋巴球比值,的確有機會做為手術後三個月降低體重的預測因子。
在自己專長的手術領域,用患者的例行臨床資訊做分析,是很好的研究主題。讓我們更理解所服務的患者族群,也更清楚治療的各種影響。
恭喜陳醫師!

檢查發現早期大腸癌時,傳統治療是建議做根除性手術,除了較大範圍的拿下腫瘤,也可以順道清除周邊的淋巴結,以防漏掉可能的早期淋巴轉移。不過因為近年技術的進步,如果患者要求的話,也可能只從內視鏡或肛門做局部切除。
但,這些局部切除的患者,真的預後跟根除性手術患者一樣嗎?會不會比較容易復發?又,根除性手術雖然概念上可能較為完整,會不會後續併發症較多呢?這是林醫師與其團隊有興趣的。
研究收入了 244 位患者,根據其接受的手術分組,分析後發現,局部切除手術真的比較多復發,但根除性手術也的確在後續併發症上較多。作者認為,在臨床決策上,這兩個手術各有特色,需要根據患者狀況與個人意願做決定。
針對臨床上的兩難議題,先做回溯性研究看看趨勢跟現況,是很好的研究主題。可以理解自家醫院的臨床成績,也能提供未來治療同類患者時的實證參考。
恭喜林醫師!

洗腎患者打疫苗,其效益跟一般人一樣嗎?一般認為可能效果會比較差,但究竟差別在哪裡?洗腎方式不同,血液透析跟腹膜透析,有差別嗎?這是李醫師與其參與團隊想要知道的。而他們也把握了 AZ 疫苗接種期,針對洗腎病人做了前瞻性研究。
研究收入了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對照組三組,並在打疫苗前、第一劑後、第二劑前、第二劑後共四個時間點,收集患者的抗新冠病毒抗體。結果發現,在第一劑後與第二劑前,兩種洗腎患者的抗體陽性率的確較低,不過第二劑注射後,抗體陽性率就上來了,與對照組無異。
血液透析的患者,比較不常出現副作用,但在第一劑後的副作用會比較嚴重。抗體量則與患者的年齡、健康狀況、喝酒狀況等有關。
作者總結,洗腎患者打 AZ 疫苗,剛開始打的反應的確會比較差,但完整施打兩劑後,抗體陽性率會上來。
大家都知道,COVID-19 會是學術熱點,但臺灣由於邊境管控嚴格,一直沒有受到疫情衝擊,但相對的,疫苗施打率則相當不錯。李醫師與其參與團隊善用疫苗施打的機會,規劃前瞻性研究,取得高品質研究素材,是相當聰明且果斷的決策!
恭喜李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