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葉大全醫師團隊,刺激左腦額頂葉間對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功能連結研究,獲 Biomedicines 刊登!

 

 

獎狀2

 

 

文章介紹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見負面症狀,例如情感不穩、思考障礙等,研究發現他們的大腦靜息狀態下的 theta 波功能連接較高。

 

葉醫師與其團隊,近期研究使用腦部交替電流刺激技術,進行 theta 波同步調節,使患者負面症狀減輕。這次研究進一步假設,可以透過這種技術調節整個 theta 波的大規模網絡連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狀。

 

研究採用了雙盲、對照實驗的方式,分別對 18 名患者進行 theta 波刺激和對照虛假刺激,每日進行兩次刺激,每次 20 分鐘,持續五天。研究採用了電生理學和大腦成像技術,分析了參與者在刺激前後和一周後的大腦活動情況,發現 theta 波同步調節能顯著降低右半球後扣帶迴與海馬旁迴的大腦區域之間的功能連接。

 

此外,這種治療對負面症狀改善有一定的幫助,但改善效果在一周後並未持續。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探討這種治療對患者的長期效果,以及如何更好地應用這種技術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狀。

 

葉大全醫師團隊這篇研究,有助於發現同相磁場刺激(in-phase theta-tACS)能夠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負面症狀,可能與減低右半球後扣帶迴和海馬旁迴之間的落後相位同步有關,對於發展更有效的治療精神分裂症方法,以及更深入了解病理生理學方面有所幫助。

 

 

恭喜葉醫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葉大全醫師團隊,刺激左腦額頂葉間對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功能連結研究,獲 Biomedicines 刊登! 已關閉迴響。

2023 / 3 / 5(日)「統計製圖大賽」得獎作品:陳識方牙醫師、余品劭醫師

 

 

00_Banner_1200x628

 

 

早上大家才剛安裝完統計軟體 MedCalc,到了中午開始實作時,已經有了一些基本概念,再加上老師們的引導,下午 2 點時大家都成功製作出了各種統計圖表,甚至包括 ROC curve 與 survival analysis。

 

現在,讓我們一起看看大家的作品中還有哪些細節可以改善,並頒發兩份特別出色的獎項!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30305(日) 第二十二梯次 | 2023 / 3 / 5(日)「統計製圖大賽」得獎作品:陳識方牙醫師、余品劭醫師 已關閉迴響。

2023 / 3 / 5(日)課程滿意度與手寫回饋

 

 

01_20230305_radar

 

 

本課程以發表為導向、實戰作核心,提供最佳的助力,無論是資深研究者,或者新進初學者,都能搬開研究路上的大石,突破學術困境。讓各位學術起飛更為順遂,是我們持續努力的目標!

 

感謝各位給籌備團隊的匿名回饋,各項分數都在 4.82 以上,單堂分數最高達到 4.91 分,謝謝大家的肯定。

 

這次報名的同學們,有以下特色:

 

  • 以醫院服務或訓練的醫師為大宗,主治醫師比例佔 25%,住院醫師比例則為 50%。現況是,在熱門科別,PGY 帶著學術成績應徵住院醫師,機會更大。因此許多醫學生、年輕醫師,選擇在繁忙訓練之餘,學會學術寫作技能。把握機會,拚出 SCI 和升等
  • 至少一篇「第一作者 or 通訊作者」文章的學員佔 33%。根據 2022 年的校友成績統計,課後成功從零起步的同學共 110 位,其中 54 位為住院醫師或實習醫師,佔將近一半為 49%。新思惟運用多年的教學經驗,在課程安排上,考量到個別學員的吸收程度、理解能力,並且兼顧傑出夥伴的實戰需求,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來授課。
  • 老朋友佔 58%,新朋友佔 42%。無論年輕伙伴或是資深朋友,都能在一天之內,融入新思惟節奏,快速掌握學術研究的關鍵要素,是團隊的工作重心,也是課程設計所考量的要素。
  • 年齡標準差 11,平均年齡 36.25 歲,最年長者為 55 歲。課程專為初學者量身規劃,內容易懂好吸收,無論年齡或資歷深淺,均能輕鬆上手。
  • 本次的學員組成:呼吸治療師、助理教授、住院醫師、主治醫師。新思惟的研究課程,協助諸多校友突破困境登上 PubMed,讓文章擺脫菜鳥味,不斷有論文登 PubMed,甚至還有學員從 author 到 reviewer,再到成為 academic editor從專科重考生,到分院小主管……,各個專業領域如藥師物理治療師大學助理教授等傑出校友,也都陸續傳來佳音,期待課後您也能捎來好消息。

 

 

關於內科系的研究課程,歡迎參考我們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從統計內容到講師,都是針對內科領域所打造,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內科論文常用的 5 種統計法,一樣會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投稿期刊選擇策略、研究計畫申請、甚至連寫論文的時間規劃安排,通通都有。

 

 

對統合分析,或者個案報告、技術發表、文獻回顧等不同文體有興趣的朋友,我們也有相應的課程喔!主題不同,一樣高品質、一樣好口碑、一樣充實內容!

 

 

來到工作坊上課,不但不會感到無聊疲累,還覺得內容易懂好吸收,好多學員參加論文課程,也對講師上課簡報感到驚喜,為什麼新思惟的簡報跟演講可以如此清楚有效的傳遞知識呢?如果你想知道好簡報的秘訣,歡迎參考以下兩種工作坊。

 

 

關於課後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專屬於新思惟工作坊校友的線上 Office Hour,開辦囉!

 

上過研究課程的歡迎來問研究,上過簡報課程的可詢問簡報問題,上過統合分析課程的歡迎提出統合卡關的地方,上過個人品牌的可問個人品牌。生涯發展問題則不限工作坊課程都可以問。

 

 

以下是參加者們的匿名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研究如何改進。

 

謝謝您,我們會繼續努力!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30305(日) 第二十二梯次 | 已標籤 , , , , , | 2023 / 3 / 5(日)課程滿意度與手寫回饋 已關閉迴響。

[快訊] 徐佳鈿醫師團隊,以機器學習預測糖尿病患者急進性腎病風險之研究,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刊登!

 

 

獎狀2

 

 

文章介紹

 

本研究建立一個 6 個月的機器學習預測模型,用於預測第二型糖尿病成人患者,初始估計腎小球過濾率(eGFR)≥ 60 mL/min/1.73 m2 的急進性腎臟疾病風險和對腎臟科的轉診需求。

 

徐佳鈿醫師團隊從電子病歷中提取患者和醫療特徵,並將病例分為訓練 / 驗證和測試數據集,根據三種演算法 logistic regression、random fore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 開發和驗證模型。團隊還使用軟投票分類器(soft voting classifier)的集成方法來分類轉診組。

 

結果發現 XGBoost 模型在轉診組中具有更高的準確性和相對較高的精度,但 logistic regression 與 random forest 模型具有更高的召回率。集成投票分類器在準確性、AUROC 和轉診組中的召回率方面相對較高,優於其他三種模型。團隊還發現更明確的目標定義可以提高模型的性能。

 

機器學習類的論文,標準做法就是像這樣,分成訓練跟驗證,並且試著去建立一個模型,預測一件之前並不好預測的事情。作習慣臨床研究的人,比較熟悉 logistic regression,但機器學習因為可用的參數變化更為複雜,往往能輕易超越 regression 所能到達的境界。

 

 

恭喜徐醫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快訊] 徐佳鈿醫師團隊,以機器學習預測糖尿病患者急進性腎病風險之研究,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吳柏毅醫師與其參與團隊,有關早產兒視網膜病變中的全身性細胞因子的文獻回顧,獲 Journal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刊登!

 

 

獎狀2

 

 

文章介紹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是全球兒童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是血管增生過度造成。過去學界焦點多集中在血管生成途徑上,但本篇文獻回顧也希望指出炎症反應對 ROP 病因的重要性。

 

吳柏毅醫師團隊詳細介紹了與 ROP 致病過程相關的細胞激素,並說明了它們的特點和作用。

 

回顧並整理後發現,調節缺氧誘導因子、補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促紅細胞生成素及其衍生物、多不飽和脂肪酸、抑制分泌顆粒 III 等治療方法可以抑制失調的視網膜血管生成。近年來,腸道微生物群、非編碼 RNA 和基因治療等,這些新興治療方法也可以用於治療 ROP。

 

在閱讀一個新領域時,若能在搜尋與理解文獻時,順道寫成 narrative review,並由團隊資深長輩指導脈絡與洞見,對團隊的發表資歷也是很不錯的貢獻,也讓醫學界讀者有更好的資料能入門,利人利己!

 

 

恭喜吳醫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吳柏毅醫師與其參與團隊,有關早產兒視網膜病變中的全身性細胞因子的文獻回顧,獲 Journal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刊登!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