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術發展之路,關於起步與策略建議。

 

作者:嘉義長庚醫院 耳鼻喉科 蔡明劭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蔡明劭醫師參與團隊關於表觀遺傳治療用於口腔癌之研究,獲 Oral Oncology 刊登!

 

 

CLIP_oral_oncology_tsaimj_share04

 

 

課後成績

 

2015 年 7 月參加新思惟《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至今已兩年半,這段期間我的學術生涯發生了奇妙的變化。首先是卡關已久的論文刊出於 PeerJ,這是我人生第一篇 SCI 原創論文。

 

接著,持續的努力也陸續獲得開花結果的回報,包括聲帶手術技巧創新研究健保資料庫研究長庚資料庫研究等,陸續成功發表在 Scientific ReportsLaryngoscopeBiomedical Journal 等優質期刊。

 

2017 年 10 月,我的第一篇 basic research 也順利刊登在 Oral Oncology,在此要先感謝我的指導老師對初入基礎研究之門的我,給予悉心栽培與指導。感謝新思惟團隊在研究之路上給我的啟發與協助,也感謝我的研究團隊與好友們的勉勵與交流。

 

 

我的研究起步策略

 

大數據研究、臨床研究、基礎研究都是當前的主流研究類型。剛起步時,我擁有的研究資源(研究計畫、研究經費等)幾乎等於零。

 

非常幸運地,在我的任職醫院有堅強的大數據研究團隊,科內還有研究經驗豐富的前輩願意指導我。因此,我決定把握機會和強者合作,從臨床研究與大數據研究起步。

 

 

大數據研究

 

大數據研究能省下收案的時間與花費,依據假說與研究設計就能進行初步分析。即使分析結果不如預期,損失也不會太大,也能迅速捲土重來。且資料庫研究的金錢花費通常較基礎研究低,因此對研究起步者算是很友善。

 

 

臨床研究

 

臨床研究則針對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持續收案,同時思考前瞻性或創新性。例如外科系醫師可評估創新術式的成效指標、併發症、疼痛程度、生活品質或問卷等等。

 

這部分建議聘請研究助理協助收案追蹤及建檔,主持人則負責訂策略與監督。但通常需一、兩年以上時間才能收集到足夠的案例做分析。在收案期間也不能坐吃山空,因此同步進行資料庫研究維持論文產出,也是不錯的策略。

 

 

基礎研究

 

當臨床研究與大數據做到一定程度後,為了想探究更確切的機制,這時就是可以進入基礎研究的時候了。

 

除了需具備基礎研究的能力,wet lab 的資源門檻也相對高,且一旦研究結果不合乎預期(其實這還蠻常發生的),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往往損失慘重。

 

更慘的情況是投稿後,因為研究設計和實驗操作不夠嚴謹而被 reviewer 要求重做或補做實驗,那可是耗時又傷神。若實驗無法在交稿期限內做完,則會陷入進退兩難的處境。

 

因此在進入 basic research 領域時,有一位好老師帶領是非常重要的。老師的豐富經驗可以幫助入門者走在正確的路上,減少犯錯、也減少時間與金錢的耗損,並提升研究發表的成功率。

 

 

研究從 dry lab 起步的優勢

 

我認為學術新手先在 dry lab 研究站穩腳步,再跨入其他領域的研究,是很有優勢的,也較有機會成功起飛,原因包括:

 

  1. 先用 dry lab 論文穩住陣腳,避免被醫院 fire 或罰錢(澄清一下,我們醫院是不罰錢的),爭取時間來發展較耗時的 wet lab 研究。
  2. 手上有幾篇 publication,有利申請研究經費,聘請助理協助研究。
  3. 論文發表已有心得,即使進入全新的領域,過去的經驗和寫作投稿技能一樣能發揮功效。
  4. 擁有一些名聲(算得上一個咖),更容易找到人合作。
  5. 武器更多樣,玩出更多變化,研究妙趣無窮。
  6. 投入新研究領域即使沒有斬獲,每年靠 dry lab 仍可以有穩定產出。

 

 

學新武器不用怕,善用工具解決臨床問題。

 

剛接觸一種新的研究方法,面臨的諸多困難與挫折常讓人灰心。但以樂觀的角度思考,培養一位專科醫師都需要 5 年以上的時間了;相較之下,要熟悉一種新的研究方法,速度快得多。

 

熟悉各種工具後,思考問題的角度變廣、解決問題的武器變多了,這時便能嘗試組合多種研究方式,解決長久以來無法回答的問題,進行更卓越的研究。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50726 (日) 第五梯次,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