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紹
植入人工電子耳,是藉由儀器實現聲音與電流之間的轉換,並直接以電流形式,提供人類的神經系統適當的刺激。不過,怎樣的聲音要給多少的電流,怎樣才足夠,怎樣最理想,在調整上需要高度專業。其閾值稱為神經反應遙測閾值,可能與患者之後的語言表現有關,作者預計回顧自家醫院的病歷,並嘗試找到其臨床意義。
研究收入了 72 位電子耳患者,平均 16.1 歲,術後的神經反應遙測閾值,顯著低於術中數據。早期啟用的患者,其閾值高於晚期啟用者(21 天以上)。彎曲的導極也與較低的閾值有關。經詳細分析,術後閾值是唯一與後續語言表現有關的參數,性別、年齡、植入型號、啟用時間等,與語言表現無關。
作者總結,彎曲的導極與較低的術後閾值有關,較低的術後閾值可能有術後較好的普通話語言表現。
語言是相當繁複的系統,國外的電子耳和研究,在臺灣並不一定適用,實際探勘自己的患者經驗,並思考優化方式,是很不錯的臨床研究!
恭喜吳醫師!
期刊介紹
Journal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JCMA、中華醫學會雜誌),之前稱為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Taipei),為中華醫學會的附屬期刊,辦公室設於台北榮總。
2008 年收錄於 SCI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JCMA 的 impact factor 從 2014 年的 0.845,逐步上升到 2020 年的 2.743,在 Medicine, General & Internal 領域排名為 Q2(62/169) 期刊。
吳靖農醫師與新思惟
- 點破論文寫作的懵懂與無知(2017/2/18 @ MEPA)
- 真希望助教老師留在我身邊(2017/2/19 @ SAVD)
- 簡潔、震撼,直指核心!(2017/6/17 @ GRSP)
- 2017 / 6 / 17 (六)「醫學簡報設計大賽」得獎(2017/6/17 @ GRSP)
- 時間就是金錢,這堂課無價!(2017/6/18 @ CLIP)
- 2017 / 6 / 18 (日)「醫學影像大賽」得獎(2017/6/18 @ CLIP)
- [快訊] 吳靖農醫師關於「嗜中性白血球與淋巴球比值」應用於早期舌癌預後評估之研究,獲 OncoTargets and Therapy 刊登!
- 我如何寫出人生第一篇 SCI 論文(吳靖農 醫師)
- 邁向成功道路的分享會(2017/9/24 @ YMRF2017)
- [快訊] 吳靖農醫師參與團隊關於鼻竇腎細胞樣腺癌罕見個案之經驗分享,獲 Head & Neck 刊登!
- 論文影像處理,內行人都讚賞!(吳靖農 醫師)
- [快訊] 吳靖農醫師團隊,關於 COVID-19 疫情前中之遠距耳鼻喉科互動看診適用性研究,獲 Biomedical Journal 刊登!
- [快訊] 吳靖農醫師團隊,關於 ARB 類藥物與口腔癌存活率相關性之研究,獲 PLOS ONE 刊登!
- [快訊] 吳靖農醫師團隊,關於使用動眼測試預測中央型前庭疾患之研究,獲 Journal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刊登!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