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暗夜中的燈

 

作者:奇美醫院 婦產部 徐英倫 醫師

 

 

01_innovarad_ILShyu_CLIP_20190310_0322

 

 

沒有光線的黑夜中,該如何探索?

 

這次會選擇參加新思惟的《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主要是受到蔡校長在一則 Q&A 中,將兩個課程簡單區分,內科醫師適合參加《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而外科醫師個案少,適合《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加上已經有報名前一天的《統合分析工作坊》,乾脆一併報一報,用一個連續週末,好好的來朝聖一番吧!

 

在課前問答中,有相當多的問題都切中我的心聲,諸如完全沒有經驗及靈感的菜鳥,該如何起步?沒有資源的年輕醫師該怎麼辦?統計方法該如何學習……等。老實說,少壯時沒努力的我,沒有在住院醫師時期體悟到,該積極學習做研究、發論文,所以現在已經在徒傷悲了。想學習一套有效的方法來定期發表,卻找不到方向,像在沒有光線的暗夜中探索。

 

 

大師的背後,有許多值得摸索的訣竅與細節。

 

今天的兩位講師,吳昭慶醫師及吳青陽醫師,雖然已經是大師級的人物,卻謙虛誠懇的替大家授課,也不吝分享他們在起步時,遇到與大家相同的困境,拉近和台下聽眾的距離。而這樣的距離,也讓我有個錯覺,原來,我們也是有機會變成大師的啊!

 

其實,講得輕鬆的背後,想必他們也下了許多的功夫。但有幸聽到他們的分享,讓我們有機會踩在巨人的肩膀上,避免犯下錯誤。尤其是一些站在 reviewer 的角度看 revision 的想法,或是該如何寫出不會被 editor 一眼退稿的文章,都有許多我從沒想過的細節及訣竅。

 

 

親手做出比期刊還要漂亮的圖,怎不叫人興奮!

 

一如前一天參加的工作坊,互動實作的時間還是令人熱血沸騰。實作前,我數年來無法分清楚的生統概念,就在蔡校長列出的簡單表格,瞬間變得非常清晰。把會分散注意力的旁枝末節去掉,留下最常使用的重點,先讓初學者蓋好骨架,之後的填補,自然是輕鬆多了。若是像以往在課堂上,或是自行研讀書本,常常卡在長篇大論的細節,見樹不見林。

 

開始實作後,看著一張張漂亮的圖表出現,這些圖表,都是以前看別人論文時才會出現的圖,竟然從我的手上產出了(甚至比許多期刊上的圖表都漂亮),這怎能不叫人欣喜若狂。而最後評選時,也看到蔡校長對細節的要求,像是文字的置中與否、字體的選擇該如何挑選、甚至不同顏色的要求,都讓人不斷的讚嘆,沒有最美,只有更精。

 

 

把記憶,變成本能!

 

上完一天令人激動萬分的課程後,我想必須趁著這股熱血,趕緊勤加練習,畢竟一次兩次的短期記憶,很快便會流失而去。只有反覆操作熟練成為工作記憶,才能成為帶不走的本能。

 

對我來說,今天的課程好比是暗夜的一盞燈,讓我終於對研究的路,稍稍看得清楚,雖然仍然迷濛且遙遠,但起碼有了前進的動力。平常除了臨床,還得負擔些許雜事,家庭也有許多責任得負擔,本來就少之又少的時間,必須一點一滴的精確利用。

 

這次的課程,我覺得完全值得,不但不後悔報名,甚至慶幸有來上課。推薦給有發表需求或壓力的同仁們參加。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90310 (日) 第十四梯次 並標籤為 , , , , ,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