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時事中處處是靈感:談談跨領域研究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降低大腸癌術前術後輸血量方法比較之統合分析,獲 Current Oncology 刊登!

 

 

Meta-analysis_20200510_0368

 

 

跨領域跨科,向來都有一道門檻。

 

很多同學都會問我:「曾醫師,你常常都能寫出各種領域的不同題目,你到底是如何想到這麼不同的題目?」、「曾醫師,你明明不是這個領域的人,為什麼你能夠想到這個題目在這個領域也有賣點?」

 

坦白說,我可以理解同學們的好奇,因為跨領域跨科,從來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雖然醫學教育最剛開始入門的時候,我們是什麼科都會去見習 / 實習,然後從中學習我們所謂的「基本醫學人文素養」。

 

我相信過來人都知道,「學習知識」和「創造知識」是兩個不同境界的事情,因此在一般醫學教育過程學習的東西,是不足以拿來創造未來新知識的(也就是說不足以作為未來新研究論文的主要架構)!

 

 

廣告信件暗藏玄機

 

那麼,該如何在一個相對陌生的領域尋找適合的新題材呢?這篇文章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呢?

 

其實這篇文章最早的時候,是我在最近 JAMANEJM 的廣告信件中,注意到最近這些大師們在討論 colorectal cancer 患者輸血的問題,而大師們有興趣的議題,就會是近幾年的重點議題,因此我在確認這個新趨勢之後,就把廣告信件刪除了(嗯,email 的儲存空間還是有限的)。

 

當然,這樣的操作方式也可應用在其他各科的專科期刊上面,因此同學們在註冊各大期刊的帳號時,可以順便在期刊的信件訂閱中留下資料,一方面可以隨時關注世界醫學趨勢,一方面也是作為尋找新題目的靈感來源!

 

 

跨過這道檻之後,要小心後面的溝。

 

在做跨領域跨科的研究過程中,要特別小心一件事情:「有沒有一些這個領域專家才知道的誤區。」

 

作為一個剛剛才跨越門檻的跨領域研究者,一定不可能知道這些誤區在哪裡,因此不小心踩到這些誤區的機率就會高很多。

 

那麼該如何安排,才能夠順利避開後面這些溝呢?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廣結善緣」,也就是說透過認識與邀請該領域的專家前輩,請他們針對你的研究提供專家意見!

 

就像我在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上課時提到「聯絡最關鍵的人」,我們邀請這領域的專家加入我們的團隊,因為他們在這領域研究已久,知道這個題目背後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以我們這篇為例,通常一般人頂多只能聯想到「異體輸血」(也就是把別人的血輸進自己體內),可能會不小心因此感染到一些傳染疾病,但是往往會忽略到「自體輸血」(也就是先把自己的血液抽出來,日後再輸回自己體內)也可能會產生風險:散出血液中的癌細胞藉由自體輸血而再次回到病人體內。另一方面,施打紅血球生成素也有可能與癌症復發有關連性,這些都是跨領域研究的人不見得會注意到的誤區!

 

因此,建議同學在第一次進行跨領域研究的時候,務必要找到「關鍵的人」幫忙加入團隊,嘗試找出你沒有看到的「盲點」!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