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內科部 腎臟系 江長城 醫師
猶豫不決,阻礙了自己向前的動力。
其實自己是個常常猶豫不決的人,之前就有在網路上滑過新思惟的網頁,看著《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以及《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的網頁課程介紹,覺得這些課程似乎能增進自己的能力,但是卻被許多念頭阻礙,像是「平常工作都這麼累了,假日想好好休息一下……」、「課程費用三萬塊,會不會根本 C/P 值超低,上完發現錢白花了……」。
在醫院工作,其實有論文發表的需求,但是從以前到現在,從來沒有人系統性的教授關於臨床研究和論文寫作的「眉角」。先前曾經參加過醫院教學部開的研究課程,不過課上到一半就腦袋當機(被統計那些專有名詞搞到很崩潰啊),獲得的總是一些前輩、學長姐零碎的口耳相傳,聽完後還是懵懵懂懂。
先前也有被指派拿著資料去跑統計(年會口頭報告用),印象中,耗費許多時間搜尋 Google 和 YouTube,下載統計軟體試用版直接試誤學習,花了一堆時間,終於跑出幾個醜醜的圖表來交差了事。(時間久了,早就忘記當初統計是怎麼做的!)
課程內容完全超乎期待
終於,這次下定決心刷卡報名,想說先上一個課程嘗鮮一下,如果不錯再報名其他課程。上課前一天才匆匆忙忙安裝 MedCalc,看完指定論文和課前問答,抱著緊張又期待的心情,隔天坐六點多的高鐵北上。
上課後,覺得三位講師傳授的內容都十分受用。
吳昭慶醫師的部分:首先講述論文各部分(標題、摘要、圖表)要注意什麼,才不會被 editor直接三振出局,進入 reviewer 的階段,以實際例子說明,十分清楚、直接。接著講述投稿中最耗費心神和時間的 revision,一樣用例子來說明 revision 的心法和小技巧,避免功虧一簣。
最後,則是提醒我們臨床研究、論文發表的初衷,上課是學習發表技術,重點還是從自己本身的臨床工作中,尋求相關的問題、主題,進一步設法設計實驗和執行,最後的目的是希望研究和論文能幫助到其他人的臨床工作,促進醫學的進步。
吳青陽醫師的部分:先講述 reviewer 審稿時,會注意論文的哪些部分,以及主題和研究設計的原則。接著,則用打棒球比喻寫論文,十分貼切和傳神。最後依然不忘提醒我們,不要好高騖遠,「先求有,再求好」,一步步累積自己的研究結果。
蔡依橙校長的部分:蔡校長的講課,就像是聽補教名師授課,清清楚楚地解釋統計互動實作的背景知識,統計製圖的講評,十分讓人受用。
互動實作的突破,讓我不再被統計束縛。
覺得對自己幫助是最大的,是互動實作的過程。有著手冊上 step by step 的帶領,讓自己從統計軟體操作的泥沼中掙脫出來,有問題也可以直接請現場助教指點迷津,不用浪費時間在「試誤學習」。可惜的是手腳還是慢了點,只勉強練習完,來不及參加統計製圖大賽。
但有了這次美妙的學習經驗,《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就是我下個目標了!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