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很多人知道,我不斷超越自己。

 

作者:陽大附醫 家庭醫學科 林安民 醫師

 

 

clip_20161224_768

 

 

醫界狀況不明,資源又被把持……

 

我目前是家醫科主治醫師第二年,正就讀研究所,同時參與科技部計畫與院內計畫,先前也參加過《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並且已有論文刊出。所以我可以用研究生、新思惟之友及投稿過往人的角色做經驗分享。

 

已經發佈之論文,是部內與個人寫作時機吻合,投稿動機因應而生,當時的想法,可以參考過去那一篇。我認為,那最像近年住院醫師的徬徨情況,「醫界狀況不明,大老掌握多數學術資源與制訂規則,在看似渾沌的職業生活,寫論文是個不得不的作業與過程。」

 

 

想爬到高峰,看得更高,分享更多。

 

然而,我研習有興趣之健康促進與運動訓練之後,也順勢接下醫院之體重控制班業務。眼前,將會有很多簡報機會,我不想讓台下的人打瞌睡或玩手機。

 

因此,為了寫論文與上課簡報而開始參與新思惟的課程,不只個人技巧的傳授,同等重要的是蔡校長常常在系列課程最後的講題,「今天學的,將如何讓專業人生更上層樓?」說明了穿透力展現專業,讓人見識你的能耐;「走向國際:用系列研究 讓世界看見你」課中提到,論文寫作,是為了推動醫療的進步。我反思問自己:「為什麼我們覺得唸書、念 paper 很理所當然,但是卻從來不認為自己做得到呢?」、「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自己只能 by order,就照著書上寫的工作就好了?」

 

於是我下定決心要致力於臨床病患、醫院職場與社區居民之健康生活形態,而其核心乃是良好飲食與肌力訓練。我不只要有效傳達我已知的好東西給大家,而且還要爬上高峰,把我所看到的事情,再講給大家聽。

 

 

根據興趣,萌生研究靈感。

 

我萌發了研究靈感,因為現行醫療環境跟運動訓練之連結,無論是醫師之養成或實務,可以說是「完全空白」。我考慮了研究資源,於是申請了研究所甄選,也很順利的應徵上,指導教授對於我的主題簡報呈現,印象非常深刻,我很高興能夠和學校最厲害的公衛行為科學老師一同研究。

 

如果遇到好老師,不是光給你計畫而已,而是平時能和研究室同樣有學習熱忱的大夥兒,切磋研究方法,並且在付諸實現的時候,老師亦實地參與我的文獻回顧、假說推論、結果闡述。如果有人能帶你,那你會很快進入狀況。

 

但在研究所在職專班,其實很難跟同儕深交,我這一年半來,宜蘭臺北兩地跑,再加上有時候約教練課上課(或是被上課),研究所上課內容與回家作業,都必須在最短的時間消化、整理,然後考試或上台。某種程度來說,研究所課程對於臨床醫師,比較像是「給你舞台展現你的現有訓練成果」,而非「現在我要好好鍛鍊你」。「研究生」不是「學生」,所以對於「臨床研究與發表」一直有興趣。

 

 

技巧解說簡潔,不費力就能記住。

 

此外,我也還想再看已經有許多篇文章發表的醫師分享心得,今天學到技巧最多的就是「一圖入魂」的影像處理,讓素材變成適合閱讀的圖,不但體恤 reviewer,也使得文章專業度與意義能充分發揮。

 

在互動實作時間,這方面的練習也有很充分的 step by step 指引。而「第一印象」與「完美結尾」,昭慶醫師以自己的文章為例,點清楚過去我曾傷腦筋之部分,因為過去我在討論處會過於武斷,但是又沒有證據支持,認為可以講自己想說的話,只要不要變成讀書會就好,於是就曾被 reviewer 說:「This paragraph is assumption.」之類的話,吳昭慶醫師在這方面的講解都很清楚簡潔,寫作的原則與架構,能夠不費力的記住。

 

這一年來,我告訴我自己「我要成為火影,而且是超越歷代火影的火影!」我秉持「exercise is medicine」的工作哲學從事實務與研究,然後「要讓很多人知道」。所以我會將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帶入臨床,也將把肌力與體能訓練融入生活。創作,是這過程的紀錄,而這股創作之火,早已燃起。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61224 (六) 第九梯次 並標籤為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