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可以獨立寫作,是這時代的生存之道。

 

作者:匿名

 

 

01_innovarad_20221016_10_CLIP_20221016_0780

 

 

先前上過新思惟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累積了一些投稿經驗後,這次來主要是想了解外科體系、非常態分佈研究以及學習文章意見回覆的部分,過程中獲益匪淺,兩個課程相輔相成,先了解論文寫作架構,再了解期刊審稿眉角,自己覺得這樣的上課順序很不錯。

 

 

在畢業的時間壓力下,靠自己最實在。

 

因為目前就讀研究所,深刻感受到指導教授給的研究資源十分有限,會寫文章的老師不見得願意教學。而在以畢業為目標的需求下,等老師看過稿、一改再改,甚至光共同作者的意見就分岐;加上學校對 OA 期刊的歧視,只能投稿傳統期刊需要等待龜速審查的時間,心想一切真的太慢了,可能靠自己還是最實在。

 

所以,最後決定和同樣沒有國際期刊發表經驗的同學合寫、互相幫忙,文章也很幸運的獲得了 major revision 的機會,但面對審稿者的意見回覆也真的是戰戰兢兢,連送出後都很擔憂自己的回覆是否穩妥,因此這次課程意見回覆的部分,是我蠻想學習的一大塊,也非常感謝吳昭慶醫師無私的分享自身投稿及審稿經驗,同時也提供了範本供我們參考。

 

 

透過講師分享,開始有新的文章構想。

 

此外,如何創造畫龍點睛的標題摘要與結論,吳昭慶醫師舉了很多文章的實例,讓我也開始思考目前正在進行中的研究是屬於哪一種,該如何勾勒下一篇文章的樣貌。記得在課程中吳醫師有提及研究雖為小樣本,但若臨床應用上有顯著的重要性也是非常值得投資的,這點我在偏臨床的期刊深有所感。在自己手邊嘗試的期刊,真的可以感受到,以臨床為導向的期刊,在審閱速度上較偏學術為導向的期刊快,也更重視臨床的實際應用性及可行性。

 

互動實作的部分跟我上次版本不同的,在於改成黑白版本,能更為多數期刊接受,提醒自己去注意製圖過程的一些疏失,並重拾一些軟體在之前使用過好用的功能,MedCalc 真的是蠻好上手又能製出美美圖的統計軟體!

 

 

給與我一樣,初起步的研究初學者一些建議。

 

其實我是覺得菜鳥不管身處城鄉,都是在缺乏資源的沙漠,有時候自己做研究都會一直懷疑自己,這真的是我未來想要走的路嗎?我常常笑笑跟別人說,做研究是要有錢、有閒(時間)、有資源、有人脈,也曾聽過有國外博班畢業又回臨床的醫師直接說:學術不能當飯吃啊!

 

臨床、學術相輔相成很重要,合作夥伴也非常的重要,但現階段的我,只能勉勵自己把基礎打好,建立自己的人脈及資料庫,希望慢慢的就能水到渠成了!

 

我很同意做研究的目的在於促進醫學進步,相信每位學者、醫者在學術與臨床的付出,都是能創造社會整體更大的價值!

 

最後很謝謝新思惟一整天的課程安排以及貼心的服務,很有充電的感覺,繼續加油出發!Office Hour 對於新手是很不錯的服務,有需要我也要來試用看看!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221016 (日) 第二十一梯次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