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到 reviewer 的心坎裡

 

作者:三軍總醫院 精神醫學部 葉大全 醫師

 

 

01_innovarad_yehtc_CLIP_20181104_0455

 

 

都有論文發表了,為何還要來參加?

 

目前約莫十幾篇 SCI 已發表,同時仍有幾篇原著論文在 under review。說到為什麼要來參加新思惟的工作坊,許多同儕也都對我的動機感到非常有興趣。

 

工作坊開始之際,蔡校長也問我相同的問題,課中聽到吳青陽醫師用棒球打擊的比喻,我笑了,因為我也回了蔡校長一樣的話,但我講的是籃球,「有點像投籃,不知道怎麼就學會投進籃下擦板,除了偶爾投進以外,我還想提高命中率。」(其實我是想像 Stephen Curry 一樣投進三分球,偶而再來個高難度大號 Logo shot!)

 

「或許聽聽 reviewer 和 editor 怎麼說文章,讓我們知道 reviewer 的審稿重點,可能對你會有幫助!」蔡校長這麼回答。

 

如果在我還在剛入門的時候參與這個課程,或許陣痛期不會這麼長,整體在課程設計相當令人舒服,MedCalc 的無痛學習,可在操作時減少對統計的畏懼,相對就保有對寫作的熱忱。

 

 

課後我自己歸納出的重點

 

  1. 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 和 discussion 都各有其重點,在文章段落不要失焦。
  2. Editor 要身負重任,需要判斷值得被刊登的文章,請用吸引 editor 目光的方式過第一關。
  3. Reviewer 時間不多,revision 就是給機會了,快逐一禮貌地 告訴 reviewer 不要 reject 這篇文章的理由。

 

這是科學文章,不是莎士比亞。但文獻的發表過程,我們要重視的層面,或許不是我原本想的那樣,做科學研究以外,也要花一點巧思在發表文章的技巧上,長得秀外慧中,也必須要會穿搭技巧,才能讓人一眼看出我們的好。

 

 

做出自己的個人品牌

 

會前,瀏覽過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Spine 的首頁,知道這是神經外科領域相當著名的期刊,能請到國際一流的專家用淺顯易懂地方式剖析,對於想在研究發表上耕耘的我,可說是獲益良多!我對兩位講者的心路歷程相當有感,特別在追求醫學知識的專注 / 專業程度,將目標放在推進醫療進步上,而我們新手的起手式,應該選擇長久可以經營的主題,慢慢做出自己的個人品牌。

 

我想,寫文章的箇中滋味,大家都非常清楚。回想起過去土法煉鋼地開始灌 EndNote、SPSS 和鑽研統計等等,不知道怎麼一回事就學會了寫文章(「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階段,該怎麼處理文獻,該怎麼歸納,闡述、統合及討論)。從 case report 一步一步地升級,慢慢對文章有一些心得後,也開始進入瓶頸,這也就是為何現在來參加的原因(「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階段,投稿開始不順,覺得處處碰壁,有時候覺得思緒很亂不知道在寫什麼!)

 

 

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經過這次的工作坊,對許多大師能非常淡定地產出文章的境界,可以略見一二。帶著收穫回家後,希望之後也可以在新思惟的快訊中看到我順利發表。

 

每個人的 learning curve 不同,會歷經不同的學習障礙,這堂工作坊的優勢在提供一個具象化的過程。先告訴你國際期刊上接受的文章重點在哪裡,先求達到這樣的水準,當我們習得這樣的技巧後,才能錦上添花,寫到 reviewer 的心坎裡,因此才會有更大的機會在國際上告訴別人我們的研究。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81104 (日) 第十三梯次 並標籤為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