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而我已經準備好了。

 

作者:中山附醫 口腔顎面外科 陳怡孜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陳怡孜醫師團隊,使用動態植牙導航系統,以保留下齒槽神經之個案報告,獲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刊登!

 

 

Meta-analysis_20181124_0907

 

 

在醫院,或在學校教職的工作,的確會有發文章的壓力,幸好幾年前,就到新思惟上課接受薰陶,使得我後來在投稿文章時,能較為平常心,並保持著一些敏感度。

 

譬如急迫需要參加一些國內外的學術活動,不管是 poster 或 oral presentation 的情況下,也要盡可能讓自己轉化成文字投出去,目標不用太大,有標的就有機會成功。

 

(婷編按:恭喜陳醫師跨出「最辛苦的第一步」後,能接連順利發表,想知道學校總是沒教的投稿技巧,歡迎回顧陳醫師當時於課後寫下的心得,這也是陳醫師第一次參加的新思惟課程。)

 

 

平時保存素材,回顧時找到發表機會。

 

前陣子很幸運的,醫院有植牙導航系統可運用,顧名思義,主要就是使用在植牙手術上,正好想利用該植牙導航系統,來偵測相對應位置的功能,我們便用來嘗試在各種齒槽骨相關的手術上。

 

也是從去年開始,努力想把特別的手術過程,用影片的方式記錄下來,最初的想法是為了教學,也為了某些不知道何時會用的情況,有留就有希望(?),於是我買了三軸。而為何沒有買 GoPro,是因為太貴了,而且我還只是個拍影片的初學者,也不確定這股熱情會維持多久。

 

剛好,去年年底這台導航的台灣代理商辦了場論壇,我受邀分享臨床經驗,順便整理了幾個特別案例,認真研究之後,發現近幾年居然沒有人發表過類似的應用,於是想說,不然乾脆就來投投看,頂多被退稿而已(笑)。

 

 

瞭解自己的優劣勢,挑選適合的期刊。

 

有前輩曾和我建議,這類導航相關的影像資料可以發表 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但在研究這本雜誌的過程當中,發現有點難親近,一方面醫院並沒有訂購,再加上文章下載較困難,後來我還是選擇自己領域中最常搜尋最常點閱的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JOMS),也找 guideline 來研究。

 

因為設定是新的手術輔助,想以類似於 short communication 的模式來投稿,剛好 JOMS 也有 perspective 的類別,便立刻著手將故事寫出來。其實這些想法,從化成文字到投稿,大概 1 個月而已,因為手邊資料夠齊全,先前也已有 presentation 的鋪陳。(說真的,醞釀做出一個 oral presentation,講出一個好故事,反而花的時間比較多。)

 

當時的想法是,我必須要比別人快,否則我可能就會被 reject,再加上 JOMS 也有些文章將影片放成 supplementary data,綜合以上,我應該有機會能成功(不知道哪來的自信)

 

 

Revision 過程波折,總算順利以影片投稿。

 

投稿初期,困擾我很久的是,因為 perspective 的文章只能附上一張圖片,而且我無法在 guideline 中明確看到投稿影片的方式,但我還是傻傻的投出去。大概 2 週後,我收到了 reviewers 的回覆,信的內容主要是告訴我,文章可以接受,但希望我附上相關的影片。

 

開心驚訝之餘,便開始了我和 reviewers 的 email 往來,主要表達的是我無法在出版社的投稿系統上傳影片,他們回答我,說這個問題要問出版社。接著是和出版社的信件往來,他們原先仍然沒能給我上傳的方式,後來他們才回覆我,請我先加連結在文章中,讓 reviewers 能看到影片就好。

 

於是我先行上傳到自己的雲端後,再將連結貼上文章,當成 supplementary data,沒想到立刻收到 accepted 的回覆!這過程,真的讓我這種初次嘗試用影片投稿的人,學到了一個經驗。

 

最後,一路以來,謝謝新思惟的啟發。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70618 (日) 第十梯次,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