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0 篇、1 篇、5 篇、15 篇,到長庚醫學研究獎。

 

作者:嘉義長庚醫院 耳鼻喉科 蔡明劭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蔡明劭醫師參與團隊「嗜中性白血球與淋巴球比值」作為頭頸部鱗狀細胞癌預後評估標記的研究,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相關文章:[快訊] 蔡明劭醫師獲得 2018 長庚體系年度研究大獎,《長庚醫學研究獎》臨床組青年獎!

 

 

01_TsaiMS_share_07

 

 

這三年來的研究路在走過「艱困期」、「起飛期」、「持續成長期」後,很榮幸於 2018 年獲得《長庚醫學研究獎 臨床組青年獎》的肯定。

 

 

得獎是過往三年努力的肯定

 

《長庚醫學研究獎》是長庚體系年度研究大獎,由中研院院士級的頂尖學者擔任審查委員,評比依據為論文品質、數量、重要性、深度和廣度。若該院區申請者皆未達得獎標準,評審委員可讓得獎者從缺。

 

授獎典禮在院務委員會上由嘉義長庚醫院林志鴻院長親頒,可見醫院的重視程度。能獲此榮耀、我深深感激。感謝長庚體系對明劭的肯定,感恩師長對我的提攜與指導,頒獎典禮上我內心感動不已。

 

 

用心觀察成功者做到哪些事

 

回首來時路,我曾在學術的黑暗長廊裡迷惘盤旋,而後是如何從 0 篇、1 篇、5 篇、15 篇逐步累積,並獲得《長庚醫學研究獎》呢?

 

根據我自身經歷,以及觀察新思惟幾位研究成功起飛、進而在學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的傑出校友,我發現學術成功者有一些共通點,分享於下。

 

 

課後立即運用

 

我參與的第一場新思惟活動是 2015 年 7 月的《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因課程內容好、實用性高讓我課後立刻決定把《健保資料庫工作坊》《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統合分析工作坊》通通上好上滿。

 

若是學完不用,三個月就會忘一半,因此課後最重要的是盡快學以致用。建議拿出手邊正進行的研究,或投稿失敗而荒廢的稿件,又或者想辦法找一個主題開始起鍋造飯。

 

個人觀察,親身經歷幾次的投稿與審稿流程,有機會在課後 1 到 2 年內獲得刊登。藉由反覆的思考與實作,還能把老師傳授的功夫內化、進而舉一反三,創造出自己的學術洞見與哲學。

 

 

團隊合作多於單打獨鬥

 

跨領域、跨方法學的研究,需要不同領域的專家共同合作。在這講求效率與專業分工的時代,與其一個人窮其畢生精力把各領域專長練到精通,還不如集結各領域的人才一起合作。

 

合作初期可能會有雞同鴨講的情形,但只要願意投入時間討論與協調,通常在一年內就能讓團隊運作上軌道。新思惟的研究傑出校友們,大多是以團隊模式進行分工合作,集結不同領域人才做卓越的研究。

 

 

沉浸式的研究環境

 

環境對學習語言非常重要,要做好研究、環境也很重要。嘉義長庚醫院耳鼻喉科在徐正明主任領導下,學術氣息相當濃厚。日常會議上、平日見面,都是醫師討論學術、激盪研究想法的時間。

 

長庚體系內的健康資訊流行病學研究團隊每週的例行會議,常舉辦研究講座與生物統計課程,協助了許多研究者往前邁進。跨科別、跨院區的研究合作是開拓視野、精進實力的好機緣,博士班也提供了每週和老師討論基礎研究、每週做實驗的機會。身處在這樣沉浸式的研究環境,幾乎每天都在做研究。

 

下班回家後,打開電腦想放鬆一下,臉書就跳出新思惟快訊,傑出校友柳瑞明醫師又刊登了三篇 SCI,青年才俊黃暉凱醫師又登上 impact factor > 5 分的期刊……。天啊!自己想耍懶一下都不行。

 

明劭有幸與許多傑出的新思惟校友結為好友,即使大家領域不同、但對研究的熱情與堅持卻是那麼一致。研究路上大家彼此借鏡、互相打氣,這種感覺太美妙。這是我在參加新思惟課程之初,不曾想到的珍貴收穫。

 

 

心中懷有夢想,但身體相當務實。

 

每次參加醫學會,在眾多講者啟發下、腦洞大開,心裡都會產生 10 個以上的研究想法。然而對剛起步的研究者,該如何選定主題呢?

 

全部主題都做,因資源分散、恐難成功;以最大格局做最偉大的主題,恐怕還沒等到成功之日、心中的研究火苗早已磨滅。

 

即使懷有遠大夢想,但研究剛起步時,我建議選擇「最容易成功的主題」,做手邊資源做得到、能力所及的,而不是偉大、昂貴、好高騖遠的研究。

 

Level 1 的起步者,首要任務是活下去,有好的開始才能獲得協助與補助。持續進行研究並累積成果,待能獲取更多資源後,再著手進行更大型、更長期的研究計畫。

 

 

成功起飛之後,試著研究聚焦。

 

受限於資源與機會,起步時的研究主題未必適合做為長期經營的方向。因此成功起飛後,需要重新思考未來要專注的方向,試著讓研究聚焦。貪多嚼不爛,主題太過發散、東一篇西一篇,很難在一個領域做到頂尖。

 

我選擇聚焦於頭頸腫瘤、睡眠呼吸中止症、嗓音手術領域,運用不同研究工具時而旁敲側擊、時而直搗核心,探究科學現象與背後的確切機制。

 

聚焦,才有機會在領域專精,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

 

 

把研究當成事業認真經營

 

在我初涉醫學研究時,某位學術傑出好友對我說:「研究要成功,一年至少要有三篇第一作者論文,持續不斷地發表。如果只想著三年有一篇應付醫院規定就好,那不如別浪費時間,因為一定失敗。」

 

受到朋友這番話的激勵,我下定決心玩真的。這三年來我把研究當成事業認真經營,每週安排固定時段做研究,每天推進研究進度。回頭一望,至今已累積 16 篇論文。

 

據我觀察,論文發表這件事,確實是分布不均,有人一篇難求、有人每年 5 到 10 篇。這是因為從 0 到 1 所需的能量很大,沒有決心是很難跨越的。唯有動機超強、持之以恆,把研究當成事業認真經營才能成功。成功後,信心、實力、經驗會持續提升,也就有能力將論文產量維持在高檔。

 

以上是我的幾點觀察,也許這些成功者的共通點能讓起步者更容易跨過門檻。明劭在此祝福各位朋友,學術研究之路順順利利,捷報連連。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50726 (日) 第五梯次,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