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聽院內舉辦的研究課程,說做研究一定要有對照組,但我們外科很多創新,不管理論或實際患者預後,一看就是比較好。特別去設計對照組,有倫理疑慮,臨床上不太可能耶。那我們臨床型的外科醫師,不就少很多題材可寫?

 

答:(蔡依橙)

 

 

CLIP_20220417_0303

 

 

放心,外科系的期刊,對於「沒有對照組」的寬容性比較大。也就是說,外科系研究,有個獨特的領域,是內科沒有的。

 

像是 Blalock-Taussig shunt 好了,你不做這個 shunt,很多先天性的小孩就養不大而死掉了,沒有長大的機會。如果你今天開始做這個救命手術,的確不可能要求小朋友分組,一組不治療,一組做 BT shunt,對吧!

 

這種創建全新治療,解決以前根本沒辦法解決的問題,你只需要把自己做的新手術,整理一下,把大家會在意的預後跟各種臨床細節整理一下,single-arm 就有機會刊登。

 

但這是建立在「這個疾病你不治療,預後大家都知道很爛」這樣的前提之下。等於說有一個潛在的對照組,大家心裡都知道的,不治療的 5-year survival 就幾乎是 0%,但你的治療後,竟然 60% 的人都活下來了,這種 single-arm,外科系期刊都會考慮登。

 

不過,這種 single-arm 的論文,還是要看人臉色,萬一審稿的時候遇到不識貨的審閱者,還是可以簡單的用「沒有對照組」這樣的理由退你稿。

 

有沒有其他方法呢?有,有兩種常見的解決方法。

 

第一種,是用時間當對照組。假設你 7 月開始做這個手術,做到 12 月,共半年。你可以拿沒有這個手術前,1-6 月的資料作為對照。也就是說,上半年是對照組,下半年是實驗組。

 

這種方法當然不是隨機分派研究,而且上下半年有可能因為季節的關係,一開始病人端就有選擇偏誤。但是,有個不是很完美的對照組,總比都沒有對照組好。你只要在最後的 limitation 說明一下就可以。

 

第二種,是拿你這個 single-arm,去分兩組。例如,你可以看看你的治療中,男性女性的預後有沒有差別,50 歲以上跟 50 歲以下預後有沒有差別,開刀的時間,快的一半跟慢的一半有沒有差別,失血量多的一半跟少的一半有沒有差別。

 

這樣就能用同樣的資料,做出有對照組的研究,也能超越簡單的描述性統計,提出更進一步的統計和意義。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學員提問 並標籤為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