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周遭沒人能指導論文,如何找院外資源或導師,帶自己寫 paper?建議念研究所嗎?

 

 

CLIP_20211017_0104

 

 

答:(蔡依橙)

 

 

沒人指導

 

首先呢,要給同學心理支持一下。「沒有能夠指導論文的老師」,在所有的醫學中心地區醫院,都是常態。就算老師有論文,人家也不一定想教你;就算想教你,方法也不見得對,效果往往很有限。所以不用難過,大家都是這樣的。

 

至於院外資源,我們就老實說吧,社會是現實的,要先想的是,「人家為什麼要教我?」以及「我能提供人家什麼技能交換?」除非遇到把教學當成自己的使命感,而且還沒燃燒殆盡的老師,否則期望其他醫院的人能幫忙自己,我自己看過的成功案例非常之少。

 

 

逆境的意義

 

事實上,我起步的時候比你還慘,我遇到不是很理想的老師,觀念錯誤,花了我好久時間,甚至還懷疑過自己。科內學術風氣普通、住院醫師根本不能申請研究資源。但是,經過努力與學習,我還是在學術上起飛了,而且學會了:辨認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非事事想要仰賴老師。

 

這段故事其實蠻淒苦的,我也覺得沒道理一代又一代,都得經過這樣沒效率的學習,所以才開設課程,把正確的學習方向,構建成互動教學。

 

在工作坊中,我們將直接由已經學術起飛,都有數十篇論文的研究者,與您分享。放心,之前的校友很多,不管是地區醫院、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都有大量文章發表。

 

 

研究所的角色

 

國內研究所主要的意義,在於頭銜本身,我問過很多人,包括新思惟的研究課程講師們,幾乎沒有在研究所學會寫論文的,多是自學。而每個人去念的原因不一樣,有的是科內就是要求,有的是頭銜不想輸人,有的是博士可以直接申請助理教授。

 

這是台灣高等教育的一個問題,研究所的課程設計,並沒有針對「培養一個獨立研究者」做優化。如果一時難以接受,您可以多問問有念的人,聽聽真實聲音,會發現實情的確如此。

 

 

最新課程

 

 

本篇發表於 學員提問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