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吳青陽醫師團隊,關於中央靜脈導管材質與其功能表現之研究,獲 PLOS ONE 刊登!

 

 

01_PLOSONE_WuCY_24

 

 

文章介紹

 

吳青陽醫師團隊,對於中央靜脈注射座的長期預後很有研究,這次他們想要探討的是,在血管裡頭的這段導管,如果是由不同材質構成的,其功能預後會不會有所不同。

 

研究回顧了 2012 到 2018 年在林口長庚的 3144 位患者,其中 1226 位使用矽膠導管,1679 位使用 PU 材質。兩組患者的確在進入血管、手術年份、手術方式、有效期間、患者追蹤狀態有所不同。如果控制住進入血管的話,併發症與功能異常比例,兩組並沒有不同。進一步做個案匹配後,比較其累積併發症的 KM 曲線,統計上也沒有差異。

 

作者總結認為,只要安裝得宜,沒有不正常的外力或對管路弱點的擠壓,矽膠與 PU 都是很好的材質。

 

 

恭喜吳醫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快訊]吳青陽醫師團隊,關於中央靜脈導管材質與其功能表現之研究,獲 PLOS ONE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梁宗榮醫師團隊,關於經口內視鏡甲狀腺切除手術後的皮膚感覺改變研究,獲 World Journal of Surgery 刊登!

 

 

01_WJS_LiangTJ_13

 

 

文章介紹

 

梁宗榮醫師的專長為內視鏡甲狀腺手術,其中一個常見的作法,就是從口腔內、下嘴唇後方、牙齒前,往下清出空間後,到甲狀腺處做手術。不過這個路徑上,是有可能傷害到部分神經的,於是梁宗榮醫師想測量看看,經口內視鏡甲狀腺手術,到底會不會造成感覺異常,以及如果有的話,是否會隨著時間恢復。於是有此研究。

 

研究收入了經口內視鏡甲狀腺手術的患者共 51 位,並在手術前、手術後兩天、手術後一周、手術後一個月、手術後三個月、手術後半年,做相關的感覺主觀回報與客觀測試。

 

結果發現,多數患者的確回報有感覺異常,其中下巴最常見,其次是下唇、上頸部、下頸部等,術後第二天最多,不過三個月後都會好。比較容易有較久的感覺異常者,為男性和老人。約 27.5% 的患者會有流口水現象,也在一個月左右就好了。客觀感覺測試部分,術後兩天也的確有部分患者有異常,但在一個月時都恢復了。

 

整體來說,經口內視鏡甲狀腺手術,的確會造成感覺異常,不過本研究所測試的各種指標,都是暫時的,也在 3 個月內會恢復。

 

針對自己熟悉的主題,持續的探究各種細節做記錄,並在固定幾本雜誌耕耘,是很精準的經營模式,梁醫師的策略與執行都很不錯,值得新進者學習!

 

 

恭喜梁醫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梁宗榮醫師團隊,關於經口內視鏡甲狀腺切除手術後的皮膚感覺改變研究,獲 World Journal of Surgery 刊登! 已關閉迴響。

收到 reject 意見後,怎麼修改 paper 來獲得青睞?

 

作者: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泌尿科 柳瑞明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柳瑞明醫師團隊,關於幽門螺旋桿菌與攝護腺癌患者死亡風險之研究,獲 Cancer Medicine 刊登!

 

 

00_cancer-medicine_share31

 

 

很高興又能分享論文的心得。在書寫心得的過程中,重新梳理每一次論文從發想到寫作、投稿到 revise、最後順利刊登的歷程,感覺自己成長收穫了很多,也希望能幫助到閱讀心得文章的朋友們。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收到 reject 意見後,怎麼修改 paper 來獲得青睞? 已關閉迴響。

[快訊] 柳瑞明醫師團隊,關於幽門螺旋桿菌與攝護腺癌患者死亡風險之研究,獲 Cancer Medicine 刊登!

 

 

meta-analysis_award_20170311

 

 

文章介紹

 

亞洲人的胃癌多、胃潰瘍多,但攝護腺癌相對西方人來得少,柳醫師與其團隊,對於這樣的發生率差異有興趣,思考是否有可能與幽門螺旋桿菌的盛行率有關,尤其幽門螺旋桿菌的存在,可能影響男性激素的活性,於是有此研究。

 

研究鎖定臺灣健保資料庫中的攝護腺癌經雄激素剝奪治療的患者,並根據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分成兩組。經傾向分數配對後,找出 3022 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與 6044 位無感染者做比較,結果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的確總死亡率跟攝護腺癌死亡率都較低,雖然比例僅為 0.90 與 0.88,但統計上的確有差異。

 

使用大型資料庫,對於懷疑可能有關的疾病做探勘,可以找出潛在相關的因子,也能提供給基礎研究者更多資訊,對於日後拆解更大的謎團會有幫助。

 

 

恭喜柳醫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柳瑞明醫師團隊,關於幽門螺旋桿菌與攝護腺癌患者死亡風險之研究,獲 Cancer Medicine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吳爵宏醫師團隊,關於使用震波治療痙攣之文獻回顧,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01_JCM_WuCH_31

 

 

文章介紹

 

痙攣,往往是因為上運動神經元病變造成的。中風後的患者,可能在四週內就會出現,即使長期來說,中風倖存者在一年後,也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會產生痙攣。

 

過去最常見的治療,是注射肉毒桿菌素,不過最近使用震波治療的文獻與臨床經驗也越來越多。

 

震波治療,是使用類似超音波的探頭,對目標肌肉作刺激,只是震波頻率比超音波低很多。吳醫師與其團隊,預計針對這個議題作文獻回顧,協助剛想了解這個領域的新進者,能快速掌握相關知識。

 

本文回顧了震波治療痙攣的可能機轉,包括一氧化氮生成、降低運動神經元興奮度、誘發神經肌肉傳導功能異常、直接造成組織特性改變等。治療的部位與效果、技術參數,應用在中風後的上肢與下肢、腦性麻痺患者、多發性硬化患者,均有回顧。短期來說,震波效果不錯,但功能恢復方面則仍待觀察。與主流肉毒桿菌素注射的比較,以及並用,也有著墨。

 

本文有趣的地方在於,作者群包括了美國、土耳其、臺灣的學者,是多國學者的合作發表。文中並有自行繪製的示意圖,很有意思。

 

 

恭喜吳醫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吳爵宏醫師團隊,關於使用震波治療痙攣之文獻回顧,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