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校長好,上次投稿,因為有填上適當的 suggested reviewer,而加速不少投稿上的時間。這次我要投的,是歐洲這領域最大學會的雜誌,不知道要怎麼尋找友善的 reviewer。
答:(蔡依橙)
關於 suggested reviewer 的幾個重點,以下分享。
首先,其實多數的 editor 並不會用你寫上去的 suggested reviewer,畢竟他也擔心你會不會都串通好的。他一定會自己先從資料庫找人來審。但如果找到有點挫折,都沒人要答應時,他就會考慮用你的名單。
問:校長好,上次投稿,因為有填上適當的 suggested reviewer,而加速不少投稿上的時間。這次我要投的,是歐洲這領域最大學會的雜誌,不知道要怎麼尋找友善的 reviewer。
答:(蔡依橙)
關於 suggested reviewer 的幾個重點,以下分享。
首先,其實多數的 editor 並不會用你寫上去的 suggested reviewer,畢竟他也擔心你會不會都串通好的。他一定會自己先從資料庫找人來審。但如果找到有點挫折,都沒人要答應時,他就會考慮用你的名單。
問:校長好,這次又是跟作者有關的問題 😆。九月的時候收到期刊 invited review,主題跟規劃已經被編輯初步接受,內文部分我也快寫完了,不過,因為這篇文章真的只有我一個人單獨完成,沒有跟別人合作,也沒有請助理、合作夥伴、學生幫忙。
請問校長,文章可以只掛單一作者嗎?因為現在的學術氣氛,好像都流行「掛很多位作者」,我這樣只有一個作者會不會很奇怪?要去找些人來湊多點作者嗎?
答:(蔡依橙)
如果你真的就不想掛別人,單一作者也可以。
單一作者可能會引起問題的點在於,過去曾有科學造假慣犯,他的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好幾篇是單一作者,整個系列被證明都只是造假後,大家才驚覺,一個 trial 牽涉的人多,尤其還收 multi-center 資料,怎麼可能一個人完成。
作者:馬偕紀念醫院 精神科 / 兒童身心科 黃郁心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黃郁心醫師團隊,關於青少年自傷之研究,獲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刊登!
青少年自傷是自殺的危險因子之一,也代表着相對比較嚴重的精神病理狀態,影響成年後許多身心適應狀況,也是臨床常見的問題,盛行率約百分之四到三十,因此一直是值得關注的主題。
這研究很感謝數個學校的協助,招募了北部五千多位就讀高中職的青少年個案,包括城市、郊區與鄉村的學校。進行方式是利用網路問卷讓青少年在學校的電腦上填答,並且有抽取部分青少年由醫師進行診斷性會談。
問:校長好,我最近投一篇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被退稿,審閱意見說,題目不要直接寫 RCT,因為我的 sample size 不夠。請問我投別本期刊前,需要改標題嗎?
答:(蔡依橙)
我個人的話,不會改。
退稿時的審閱意見,我都是參考用,如果我也覺得有道理,我就先改,以免下一個期刊審到也看到一樣的弱點。但如果他說的我覺得沒道理,那我就根本不動。
像是說我個案不夠(我就是個案不夠才投你這樣的雜誌啊)、沒有用更高級的機器做(我的醫院就只有這台不然怎麼辦呢),這種我根本覺得亂挑剔的,就完全不理他,直接用原本的版本投稿到下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