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詹雅婷醫師團隊,有關透過機器學習建立人工智慧模型區分良性和惡性卵巢腫瘤研究,獲 Insights into Imaging 刊登!

 

 

01_III_JanYT_04

 

 

文章介紹

 

詹雅婷醫師團隊想要發展一個人工智慧(AI)模型,利用影像組學(radiomics)和深度學習(DL)功能,從 CT 影像中區分良性和惡性卵巢腫瘤。

 

研究共納入 149 位經病理學確認的卵巢腫瘤患者,其中包括 185 個腫瘤,並以 7:3 比例將其分為訓練集和測試集。

 

所有腫瘤均從手術前的增強 CT 影像中手動分割。利用 radiomics 和 DL 方法提取 CT 影像特徵,建立五個不同組合特徵集的模型,並使用機器學習(ML)分類器,將良性和惡性腫瘤進行分類。在測試集中,將模型的性能與五名放射科醫生進行比較。

 

結果顯示,在五個模型中,表現最佳的是採用 radiomics、DL 和臨床特徵組合的集成模型。該模型達到 82% 的準確度、89% 的特異度和 68% 的敏感度。

 

與資淺放射科醫生的平均結果相比,該模型具有更高的準確度(82% vs 66%)和特異度(89% vs 65%),敏感度差異不大(68% vs 67%)。

 

在模型的幫助下,初級放射科醫生的平均準確度(81% vs 66%)、特異度(80% vs 65%)和敏感度(82% vs 67%)均有所提高,接近於資深放射科醫生的表現。

 

詹雅婷醫師團隊開發的 AI,可以高度準確區分良性和惡性卵巢腫瘤。這個模型在卵巢腫瘤評估中,明顯提升了經驗較少的放射科醫生的能力,有助於指導婦科醫生為這些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策略。

 

 

恭喜詹醫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快訊] 詹雅婷醫師團隊,有關透過機器學習建立人工智慧模型區分良性和惡性卵巢腫瘤研究,獲 Insights into Imaging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問:ChatGPT 真的可以當作論文作者嗎?怎麼正確運用 ChatGPT 於學術寫作上?

 

 

 

 

QA83

 

 

問:校長好,最近很多人開始使用 ChatGPT 來協助寫論文,有些人拿來英修,有些人甚至就直接大膽地用它寫出來的 introduction 或 discussion 去投稿,我想問的是,你建議的 ChatGPT 學術用法是怎樣做呢?

 

另外,目前期刊對於 ChatGPT 的使用態度是怎麼樣的?我需要把 ChatGPT 列為作者,或是做出什麼宣告嗎?還是就都不用提?因為我看到有報導說,某雜誌社的某期刊,接受了一篇文章,作者之一是 ChatGPT,甚至還寫上 ChatGPT 的聯絡方式;但也有人說,雜誌社明訂不可以讓 ChatGPT 作為作者。現在的資訊好混亂,很令人無所適從,想請校長幫忙給點建議。

 

答:(蔡依橙)

 

同學問的問題很詳細,而且都是實際上會遇到的困難,表示你真的開始使用,而且也有在思考細節,非常好。

 

首先是 ChatGPT 的使用。站在作者的角度,我會建議各位將他用在語言編修是最理想的,像是中文變成英文,或甚至中英文混雜的草稿變成學術英文,學術英文你還可以指定要用英式英文還是美式英文,或者是高級期刊的英文口氣,都可以。這部分沒有問題,他很強。讓你的文章在英修前就人模人樣,英修老師也能更進一步的幫你做科學論文語境調整。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 , | 問:ChatGPT 真的可以當作論文作者嗎?怎麼正確運用 ChatGPT 於學術寫作上? 已關閉迴響。

問:科內的長輩跟我說,OA 是一個商業上的騙局,叫我們要投傳統期刊,否則以後雜誌社收掉,學術研究成果也會消失,真的嗎?

 

 

 

QA_72

 

 

問:科內的長輩跟我說,OA 開放取用其實是一個商業上的騙局,是來詐騙需要論文發表的研究者,這種明顯不公不義的事情之後會消失,叫我們要投傳統期刊,否則以後刊登在 OA 期刊的文章,隨著雜誌社收掉,就這樣消失了,非常不划算。想問學長的是,如果期刊消失或下架之後,我的學術研究成果也會消失嗎?

 

答:(蔡依橙)

 

這個問題有蠻多的認知錯誤,我慢慢一個一個說明。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 | 問:科內的長輩跟我說,OA 是一個商業上的騙局,叫我們要投傳統期刊,否則以後雜誌社收掉,學術研究成果也會消失,真的嗎? 已關閉迴響。

研究者都該來上一次新思惟,讓投稿之路更順利。

 

作者: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 林昭旭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林昭旭醫師團隊,關於臺灣孕婦維生素 D 缺乏與碳水化合物攝入之相關性研究,獲 Medicina-Lithuania 刊登!

 

 

CLIP_20220417_0834

 

 

從很久以前,我就想參加新思惟舉辦的課程了,科內同仁課後都是讚譽有加,想著上課用費不便宜卻仍然受到眾人青睞,一定要來親自體驗一下。

 

再者,在前一篇論文投稿至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時,經過兩次 extensive revision 最終才被 accept,在 revision 卡關的過程中,看到新思惟課程宣傳中提到「如何讓 revision 幾乎全被 accept」,想說這個技巧一定要學會,因此犧牲兒科醫學會年會活動,毅然決然報名參加《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這堂課。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20417 (日) 第二十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 , | 研究者都該來上一次新思惟,讓投稿之路更順利。 已關閉迴響。

[快訊] 廖先胤醫師團隊,有關慢性疼痛與憂鬱症患者的針灸臨床療效和免疫效應之研究,獲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刊登!

 

 

01_BBI_LiaoHY_05

 

 

文章介紹

 

憂鬱症和疼痛常常共病,並且有著相同的生物學機制。針灸常被用於治療疼痛和憂鬱症,但對於這兩種狀況的針灸治療,其穴位的選擇不同。廖先胤中醫師團隊想要了解,針對疼痛穴位,以及針對憂鬱症穴位治療,其療效差異與免疫因子變化的不同。

 

共有 47 名患者經雙盲分配、交叉和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廖先胤醫師團隊對患有共病慢性疼痛和憂鬱症的患者,進行了疼痛和憂鬱症特定針灸干預,並測量臨床反應和促炎症細胞因子。

 

針對疼痛的特定穴位,並沒有比針對憂鬱症的特定穴位,在 Brief Pain Inventory 的得分上看到顯著的優勢;同樣的,針對憂鬱症的特定穴位,也沒有比針對疼痛的特定穴位在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的得分上有顯著的優勢。

 

針對疼痛的特定穴位,甚至比針對憂鬱症的特定穴位,在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第二版的得分上表現得更好。針對憂鬱症的特定穴位,對於降低憂鬱相關的 interleukin (IL)-6 level,與針對疼痛的特定穴位效果相當。

 

針對憂鬱症的特定穴位,與針對疼痛的特定穴位之間的 IL-1β、腫瘤壞死因子(TNF)-α 的變化,也沒有顯著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沒有符合預期的假設,即疼痛特定穴位和憂鬱症特定穴位之間,沒有顯著的療效差異。而且,疼痛和憂鬱的生物機制可能存在共通之處,因為針刺不同的穴位對於這些疾病相關的炎症標記物,沒有明顯的影響。

 

 

恭喜廖醫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 [快訊] 廖先胤醫師團隊,有關慢性疼痛與憂鬱症患者的針灸臨床療效和免疫效應之研究,獲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刊登!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