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吳青陽醫師團隊,關於腫瘤護理人員透過 3D 模擬訓練以提升使用植入式靜脈導管意願之研究,獲 Seminars in Oncology Nursing 刊登!

 

 

01_SON_WuCY_25

 

 

文章介紹

 

植入式靜脈導管無法直接被護理人員肉眼辨識,只能透過手動觸摸來識別。這種缺乏可視性的狀況,可能導致臨床流程操作不當。為了減少這些操作風險,吳青陽醫師團隊設計了一個互動視覺訓練課程和 3D 模擬器供參與者使用,並給予問卷評估課程的效果。

 

從 2020 年 8 月至 2021 年 12 月,團隊找來了 159 名接受互動視覺訓練課程,並在課程前後填寫問卷的護理人員。透過比較課前和課後問卷,評估課程的效果。

 

互動視覺訓練課程包括護理人員的維護講座和 3D 模擬器上的實際操作。問卷結果顯示訓練課程提升了護理人員對操作技術的共識,也增加了使用正確方式沖洗植入式靜脈導管的意願。

 

吳青陽醫師團隊,對於癌症照護的各種細節非常注重,尤其對於植入式導管的研究,從結構到臨床照護,持續對每個環節做深度優化,並以國際期刊發表作為記錄,值得學習。

 

 

恭喜吳醫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吳青陽醫師團隊,關於腫瘤護理人員透過 3D 模擬訓練以提升使用植入式靜脈導管意願之研究,獲 Seminars in Oncology Nursing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林鼎彥助理教授團隊,關於 SERS 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設計、製造和應用之回顧,獲 Micromachines 刊登!

 

 

01_micromachines_LinDY_03

 

 

文章介紹

 

永續和安全的食品是全球重要的議題,在檢測方面需要有良好的敏感性和實用性,且符合成本效益的工具。

 

然而,傳統的食品安全檢測標準化學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譜(HPLC)、氣相色譜(GC)和串聯質譜(MS),有成本高和測試時間長的缺點,阻礙專家獲取足夠資訊,以確保食品的安全。

 

此外,食品安全檢測,例如生物檢測法,由於樣本的瑕疵,通常會導致偽陽性或偽陰性結果。

 

到目前為止,食品安全分析目前仍依賴於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聚合酶鏈反應(PCR)、HPLC、GC、紫外可見光譜法和質譜法,所有這些方法都需要長時間培訓合格的食品安全檢測實驗室操作員,阻礙了發展快速食品安全檢測系統的機會,尤其是在偏遠地區或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

 

林鼎彥助理教授團隊透過文獻回顧,發現近年來,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已成為食品安全檢測的首選工具之一,可以克服過去幾十年來面臨的困境。SERS 相對於色譜質譜分析具有便利攜帶性、非破壞性和較低成本等優勢。然而,SERS 在食品安全檢測應用方面遇到許多挑戰,如定量準確性、複製性不佳和大分子檢測的不穩定性。因此,SERS 成為全球檢測食品安全的工具的仍不普及。

 

林鼎彥助理教授團隊回顧了 SERS 當前的設計,彙整所有未來可能面臨到的需求和挑戰,希望提高相關領域對 SERS 的興趣,並促進未來 SERS 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

 

 

恭喜林老師!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林鼎彥助理教授團隊,關於 SERS 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設計、製造和應用之回顧,獲 Micromachines 刊登! 已關閉迴響。

2023 / 10 / 15(日)活動內容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Clinical research and publication hands-on workshop

 

2023 年 10 月 15 日(日)9:00a – 4:40p

台北捷運忠孝復興站旁 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

吳昭慶醫師 / 黃志生醫師 / 蔡依橙醫師

 

 

2021_banner

 

 

年輕的臨床研究者剛起步,往往缺乏資源、沒有題材、不懂統計,即使好不容易東拼西湊寫出一篇論文,卻總是迎來一次又一次被 reject 的挫折。與其花時間一錯再錯,不如找老師從頭學過。最近有校友分享親身經歷,當手上資源突然中斷,唯有自己學會的技能,是真正無法帶走的,最終歷經波折成功發表

 

新思惟提供架構清晰的寫作方式,以「發表 SCI 論文」為目標,從論文怎麼寫作、reviewer 怎麼審稿、revision 怎麼回應,到臨床研究如何建立自己的資料庫,令人心生畏懼的統計實作,課堂中更是帶著您親手完成!透過講師豐富的投稿經驗來解析,給您最務實的起步建議,讓論文發表不再遙不可及。

 

【校友佳績】2022 年新思惟研究課程校友發表共計發表超過 1000 篇!把握機會,讓發表成真!

 

  • 從審閱者角度,學會正確的標題與摘要寫法,避免一眼就被退稿。
  • 學會又快又有效的寫論文,不靠靈感靠結構,能夠持續穩定產出。
  • 統計不好別擔心,當天讓你在親手跑出統計,做出 SCI 等級圖表。
  • 讓 revision 有高機率能夠被 accept,讀懂 reviewer 真正想表達的。
  • 研究環境不夠好?其實大家都是,教你整合手邊資源,順利起步。
  • 想不到研究主題嗎?不知道怎麼累積研究資源嗎?讓我們教你。

 

由具有國際頂尖期刊 editor 經驗,長期評估大量稿件的吳昭慶醫師,與實際從中小型醫院學術起步,並產出系列論文的黃志生醫師,搭配多次獲得研究獎項,並在國際學會擔任顧問的蔡依橙醫師,一同講授。

 

最適合初學者的入門課程,為你而開。

 

 

20221016_feedback_01

 

20221016_feedback_02

 

 

馬上報名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31015(日) 第二十三梯次 | 已標籤 , , , , , , , , , , , , , , | 2023 / 10 / 15(日)活動內容 已關閉迴響。

2023 / 10 / 15(日)課程記錄

 

 

 

 

 

 

 

2023 / 10 / 15(日)活動內容

2023 / 10 / 15(日)課程講者

2023 / 10 / 15(日)報名截止

2023 / 10 / 15(日)課程滿意度與手寫回饋

2023 / 10 / 15(日)課程照片記錄

2023 / 10 / 15(日)「統計製圖大賽」得獎作品

 

 

 

 

最新活動

 

 

發表於 20231015(日) 第二十三梯次 | 已標籤 | 2023 / 10 / 15(日)課程記錄 已關閉迴響。

[快訊] 陳柏成與許智維醫師團隊,使用機器學習模型預測中風後憂鬱症之研究,獲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刊登!

 

 

01_FP_ChenPC_14_HsuCW_17

 

 

文章介紹

 

中風後憂鬱症(PSD),是缺血性中風後的一種嚴重心理疾病,若能早期檢測和診斷,對於及時治療和改善患者預後相當重要。本研究是利用實際數據來開發機器學習模型,以預測中風後憂鬱症。

 

陳柏成與許智維醫師團隊,收集 2001 年至 2019 年期間台灣多家醫療機構,從 61460 名缺血性中風患者中建立數據模型。團隊使用這些數據訓練機器學習模型,並通過中風後不同時間點(30、90、180 和 365 天),測試其特異性和敏感性來評估其性能。

 

研究結果顯示,機器學習模型有潛力作為預測中風後憂鬱症的工具,並識別出幾個與 PSD 相關的重要特徵,包括年齡較大、身高較高、中風後體重較低、中風後舒張壓較高、中風前無高血壓但中風後有高血壓(新發高血壓)、出現中風後的睡眠 / 清醒障礙、中風後的焦慮症狀、中風後的偏癱,以及中風期間較低的血尿素氮。

 

作者認為,機器學習模型在預測 PSD 有極大的潛力,也能提供臨床醫師及早檢測出高風險中風患者的憂鬱症,最佳化後續照護。這項研究除了對精神病學領域做出了貢獻,還展示了人工智慧在心理健康預測和管理中的應用。

 

 

恭喜陳醫師與許醫師!

 

 

論文寫作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50726 (日) 第五梯次, 20170618 (日) 第十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快訊] 陳柏成與許智維醫師團隊,使用機器學習模型預測中風後憂鬱症之研究,獲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刊登!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