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馬瑄孝醫師團隊,使用新型 iPACK 技術於全膝關節置換術,有效降低嗎啡使用與失血量之研究,獲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刊登!

 

 

01_JOSR_MaHH_20

 

 

文章介紹

 

全膝關節置換手術(TKA)是治療嚴重膝關節炎的常見方式,能有效減輕疼痛並恢復關節功能。然而,術後疼痛控制一直是個挑戰,影響病患的復原速度和生活品質。傳統的「iPACK 技術」可有效減輕膝後疼痛,但通常需要術後透過超音波引導進行,增加醫療資源需求和病患的不便。

 

馬瑄孝醫師團隊嘗試一種新型的「iPACK 技術」,讓外科醫師能夠在手術中直接施行,減少對額外設備與專業人員的依賴。

 

本研究回顧分析了 600 位單側 TKA 病患的數據,依年齡與性別配對分為兩組:一組在手術中除了原本就會打的關節周圍止痛針(PAI)之外,還用了這個新型的 iPACK 技術;另一組就只有打關節周圍止痛針。

 

主要評估指標為術後疼痛程度(VAS 評分)、嗎啡使用量,以及術後關節活動度(ROM)。此外,也記錄了常見的副作用如噁心、頭暈、便秘、腸胃出血等,並觀察兩週內的不良反應。

 

研究結果顯示:

 

  • 疼痛與嗎啡使用量:iPACK 組的病患在術後 24、48、72 小時的嗎啡使用量明顯較少,且較少出現嗎啡相關副作用(如便秘、頭暈)。但兩組在疼痛評分(VAS)上沒有顯著差異。
  • 關節活動度:iPACK 組在術後 24 小時內的活動度較好,但 48 小時與 72 小時,兩組無顯著差異。
  • 出血量:iPACK 組病患的術中失血量較少,可能與局部麻醉劑的血管收縮作用有關。
  • 安全性:兩組在神經損傷或其他嚴重併發症上的發生率無顯著差異。

 

這篇研究結果顯示,新型的 iPACK 技術能有效降低術後嗎啡使用量,減少術中出血,並在早期恢復期內改善關節活動度,且不會增加嚴重併發症的風險。這項技術不需要額外的超音波設備或麻醉醫師參與,因此適用於資源有限的醫療環境,為 TKA 術後疼痛管理提供了新選擇。

 

 

恭喜馬醫師!

 

臨床醫師要怎麼找主題?從臨床上還是從平常閱讀的 paper?

 

其實我們最不缺的就是靈感,因為其實我們,就像我們臨床上會遇到非常多不一樣的問題,然後讀 paper 也會有發現,就像你剛剛提到,有一些他說可以繼續研究的東西,但是回歸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我們到底有沒有辦法去回答這樣子的問題。」(點擊連結,觀看完整回覆。)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80624 (日) 第十二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 [快訊] 馬瑄孝醫師團隊,使用新型 iPACK 技術於全膝關節置換術,有效降低嗎啡使用與失血量之研究,獲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王博醫師團隊,關於經動脈栓塞術治療冰凍肩的臨床療效之研究,獲 Kor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刊登!

 

 

01_KJR_WangB_06

 

 

文章介紹

 

肩關節沾黏性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又稱「冰凍肩」)好發於 40 歲以上的成年人,會出現嚴重疼痛與活動受限等症狀,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傳統治療方式如復健、類固醇注射或水擴張術(hydro-dilatation),雖然可以改善,但往往需要長時間治療,且效果不一。近年來,醫學界開始探索「經動脈栓塞術(TAE)」作為替代治療的選項,透過導管將藥物注入肩部異常增生的血管,來減少發炎與疼痛。

 

為了評估 TAE 治療冰凍肩的效果,王博醫師團隊收集了 25 位患者的數據,其中 14 位為女性、11 位為男性,平均年齡為 54.9 歲。這些患者經過 3 個月以上的保守治療,肩膀疼痛仍未改善,因此接受了 TAE 治療;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和治療 3 個月後,都接受磁振造影(MRI)檢查,並記錄疼痛指數、肩部活動度與日常功能。

 

研究結果顯示,TAE 在治療冰凍肩方面具有顯著效果:治療後 1、3、6 個月,患者的疼痛指數從 7.0 分降至 1.2 分;肩部活動度明顯提升,前屈角度從 98.0° 提高到 152.4°,外展角度從 79.2° 提高到 149.6°。MRI 結果也進一步支持 TAE 的療效,關節囊發炎與異常血管增生明顯減少,腋窩關節囊增強訊號從 64% 降至 24%,旋轉間隙的發炎訊號也顯著下降。

 

對於長期受冰凍肩困擾的患者來說,TAE 可能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替代療法,未來有機會成為標準治療之一。

 

 

恭喜王醫師!

 

傳統期刊審稿時間長,但退稿率高;Open Access 審查快,又容易被醫院、學校針對,到底該怎麼選?資深研究者分享多年投稿心法,教你如何在時間壓力下做出最佳選擇,讓論文投稿事半功倍。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90901 (日) 第十五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快訊] 王博醫師團隊,關於經動脈栓塞術治療冰凍肩的臨床療效之研究,獲 Kor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刊登! 已關閉迴響。

犯過錯才知道,稿件排版和期刊策略超重要!

 

作者:柳營奇美醫院 藥劑部 翁騰崧 藥師

相關文章:[快訊] 翁騰崧藥師團隊,關於 venetoclax 相關副作用之統合分析,獲 Expert Opinion on Drug Safety 刊登!

 

 

00_FB_wengts_meta-analysis_20240324_0188

 

 

由高分往低分投?初學者常犯錯誤

 

在開始投稿本文時,首選目標依舊是 MDPI,堪稱目前最快速能刊登的 Open Access 期刊社。有了之前刊登的經驗,想著反正我就從 IF 高的開始往下投,運氣好被接受就算賺到,被 reject 也覺得剛好而已。

 

那時的我是這麼想的,完全把上課時講師們說過的話完全忘記,一開始從高分投,不出所料 2-3 天就收到 reject,繼續往下投 reject again,再繼續往下持續 reject、reject,頓時感覺不妙,目前投的期刊分數應該已經算低了,怎麼還是 reject?直到整個 MDPI 都丟完了,才發現我太天真了,比想像中的還難投……

 

(橙編按:因為他們系統都看得到前面同集團雜誌退稿的原因,通常第一個失敗,後面成功的機會不高。如果想增加被接受機會,可考慮即使退稿,重新投稿時還是做 revision 修正跟意見回覆,類似 reject and resubmit,只是 resubmit 到 MDPI 的另一本期刊。這樣可以有效 reset 編輯部對這篇文章的想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81104 (日) 第十三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 , , , , , | 犯過錯才知道,稿件排版和期刊策略超重要! 已關閉迴響。

問:有 revision 機會,但回覆之後都成 reject?

 

 

 

officehour_130

 

 

答:(蔡依橙)

 

因為你的回覆方法不對了。

 

你如果問資深研究者的經驗,他們都會跟你說,除了頂尖期刊之外,多數的期刊,人家只要給你 revision,不管是 minor 或 major,基本上就是要給你過了,只是看你怎麼回應而已。

 

在這一關,厲害的研究者送出 reply 後,幾乎都會被 accept,95% 通過率很正常。但像同學這樣都 revision 成 reject,幾乎是 0% 通過率,就很可惜。應該是回覆策略上出了問題,錯過了被接受的機會。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Office Hour | 已標籤 , , , , | 問:有 revision 機會,但回覆之後都成 reject? 已關閉迴響。

[快訊] 郭亮增醫師團隊,關於亞洲族群肩關節生理偏移參數之磁振造影研究,獲 Diagnostics 刊登!

 

 

01_diagnostics_KuoLT_20

 

 

文章介紹

 

郭醫師團隊的研究主要探討亞洲族群的肩關節生理偏移參數,透過磁振造影(MRI)為健康族群建立參考數據。肩關節的生理偏移參數(SOPs)在肩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過去鮮少有針對亞洲族群的研究,因此研究針對 500 位平均年齡為 55.9 歲的患者進行分析。

 

研究中測量了五項肩關節的重要參數:肱骨偏移(HO)、關節盂偏移(GO)、外側關節盂肱骨偏移(LGHO)、肱骨軸偏移(HAO)及皮質偏移(CO)。結果顯示,男性的各項參數皆明顯高於女性,且年輕族群的數值普遍高於年長者。唯一在左右肩膀中呈現顯著差異的是肱骨軸偏移(HAO),右肩數值高於左肩,可能與慣用手及日常使用習慣有關。

 

研究發現,隨著年齡增長,五項參數均有下降的趨勢,顯示年齡對骨骼結構有明顯影響。此外,研究中未發現骨關節炎患者與非骨關節炎患者之間有顯著差異,顯示這些參數可能在疾病初期仍保持穩定。

 

這篇研究透過 MRI 分析亞洲族群的肩關節解剖參數,建立了健康肩關節的生理參考數值,有助於醫師在肩關節置換手術或治療肩部疾病時,能更準確地評估患者的關節狀況、選擇適當的手術策略和植入物設計。研究結果也發現性別、年齡和肩側的顯著差異,提供臨床參考,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並降低術後併發症的風險。

 

 

恭喜郭醫師!

 

投稿過程中經常會收到審閱者的提問,新思惟整理了校友曾遇到的問題、大家常有的疑惑,有論文正在投稿中的朋友,也許正好能回答到你,一起來看!

 

 

臨床研究 / 醫學論文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40823 (六) 第二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郭亮增醫師團隊,關於亞洲族群肩關節生理偏移參數之磁振造影研究,獲 Diagnostics 刊登!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