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 10 / 15(日)課程照片記錄

 

 

00_FB_20231015_CLIP_0356

 

 

越來越多年輕醫師願意在學術生涯早期投資自己,選擇來參加研究課程,讓自己盡早順利起步,成功發表人生第一篇,以因應日後的專科考試或升等條件。

 

謝謝你們安排這麼實用的課程,讓理論與實作可以接軌。各醫院這麼看重論文,但在產出論文的路上,卻要大家自行摸索,實在是一件奇怪的事。

 

在過去受到的教育中,學到的統計是以「理論」為主,而非「實際應用」。我們都看過大量難懂的公式與細節,然後,上完課,對統計只留下懼怕的印象。新思惟的互動實作規劃,透過精準的題目設計,以及隨時支援的講師助教,一步一步陪著您克服統計門檻,親手做出國際期刊水準的統計圖表!

 

謝謝蔡校長和新思惟團隊清楚的講解研究所需的要件,及清楚的 MedCalc 操作圖示,覺得學到很多!

 

課程不講高深理論,以發表為導向、從應用切入統計,由三位講者分享第一手的實戰經驗,從論文怎麼寫作、reviewer 怎麼審稿、revision 怎麼回應,到臨床研究如何建立自己的資料庫,尤其從投稿者到審稿者的角度來分析,透過講師內化整理成經驗教學,以初學者最容易起步的方式,帶領各位突破研究路上的層層關卡,朝發表自己的論文前進。

 

謝謝新思惟團隊提供如此精實簡潔的課程,讓論文小白的我看到一些可為之的努力方向。其中,課程間以互動實作來製作統計圖表,更能讓我們深刻地學習圖表之應用。Thanks~ : )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31015(日) 第二十三梯次 | 已標籤 , | 2023 / 10 / 15(日)課程照片記錄 已關閉迴響。

2023 / 10 / 15(日)課程滿意度與手寫回饋

 

 

01_20231015_radar

 

 

寫論文,最終的目標都是被接受,「只要給我機會 revision,95% 以上都是被 accept。」這是講師們論文投稿的實戰經驗,我們用一天的時間,帶你進入這個境界。

 

課程以發表為導向、實戰作核心,提供最佳的助力,無論是資深研究者,或者新進初學者,都能搬開研究路上的大石,突破學術困境。讓各位學術起飛更為順遂,是我們持續努力的目標!

 

感謝各位給籌備團隊的匿名回饋,各項分數都在 4.83 以上,甚至有 5 堂課分數達到滿分 5 分,謝謝大家的肯定。

 

這次報名的同學們,有以下特色:

 

  • 年齡標準差 6.04,平均年齡 32.5 歲,創下開班以來最年輕的梯次。課程專為初學者量身規劃,內容易懂好吸收,無論年齡或資歷深淺,均能輕鬆上手。提前讓自己擁有寫作能力面對各種挑戰,絕對是有好無壞的。
  • 以醫院服務或訓練的醫師為大宗,主治醫師比例佔 33%,住院醫師比例則為 58%。現況是,在熱門科別,PGY 帶著學術成績應徵住院醫師,機會更大。因此許多醫學生、年輕醫師,選擇在繁忙訓練之餘,學會學術寫作技能。把握機會,拚出 SCI 和升等
  • 至少一篇「第一作者 or 通訊作者」文章的學員佔 25%。根據 2022 年的校友成績統計,課後成功從零起步的同學共 110 位,其中 54 位為住院醫師或實習醫師,佔將近一半為 49%。新思惟運用多年的教學經驗,在課程安排上,考量到個別學員的吸收程度、理解能力,並且兼顧傑出夥伴的實戰需求,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來授課。
  • 老朋友與新朋友各佔一半。無論年輕伙伴或是資深朋友,都能在一天之內,融入新思惟節奏,快速掌握學術研究的關鍵要素,是團隊的工作重心,也是課程設計所考量的要素。
  • 本次的學員組成:督導、PGY、住院醫師、主治醫師。新思惟的研究課程,協助諸多校友突破困境登上 PubMed,讓文章擺脫菜鳥味,不斷有論文登 PubMed,甚至還有學員從 author 到 reviewer,再到成為 academic editor從專科重考生,到分院小主管……,各個專業領域如藥師物理治療師大學助理教授等傑出校友,也都陸續傳來佳音,期待課後您也能捎來好消息。

 

 

關於內科系的研究課程,歡迎參考我們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從統計內容到講師,都是針對內科領域所打造,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內科論文常用的 5 種統計法,一樣會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投稿期刊選擇策略、研究計畫申請、甚至連寫論文的時間規劃安排,通通都有。

 

 

對統合分析、網絡統合分析,或者個案報告、技術發表、文獻回顧等不同文體有興趣的朋友,我們也有相應的課程喔!主題不同,一樣高品質、一樣好口碑、一樣充實內容!

 

 

來到工作坊上課,不但不會感到無聊疲累,還覺得內容易懂好吸收,好多學員參加論文課程,也對講師上課簡報感到驚喜,為什麼新思惟的簡報跟演講可以如此清楚有效的傳遞知識呢?如果你想知道好簡報的秘訣,歡迎參考以下兩種工作坊。

 

 

臨床做得很好,研究也發展不錯,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網路個人品牌可以幫助你!

 

 

關於課後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每週一次,專屬於新思惟工作坊校友的線上 Office Hour,提供課程校友線上諮詢,陪著學員走完成功發表的最後一哩路!

 

 

以下是參加者們的匿名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研究如何改進。

 

謝謝您,我們會繼續努力!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31015(日) 第二十三梯次 | 已標籤 , , , , , , , | 2023 / 10 / 15(日)課程滿意度與手寫回饋 已關閉迴響。

2023 / 10 / 15(日)「統計製圖大賽」得獎作品:李彥緯醫師、柳侑昇醫師

 

 

00

 

 

這個梯次最特別的是,有很多在生涯初期的 PGY、住院醫師甚至醫學生來到課堂,他們因為對 3C 產品的熟悉,所以操作上並沒有明顯的問題,課程的統計概念以及學術寫作核心技術,對他們來說則非常有用。

 

另外幾位同學則是在生涯發展到中期左右想要更上層樓的夥伴來學習,這些同學多數是新思惟課程的校友,他們覺得之前上的課很有幫助,想要再進一步突破,於是繼續來上課程。

 

我們的課程設計對於初學者起步以及生涯中期想要更上層樓的夥伴們,都有很明顯的幫忙,也很高興同學們都給予很正向的評價。

 

以下我們針對同學們上傳的內容,所看到可以再進一步建議的細節做分享。然後一起來欣賞兩位最優秀得獎同學的作品。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31015(日) 第二十三梯次 | 已標籤 , | 2023 / 10 / 15(日)「統計製圖大賽」得獎作品:李彥緯醫師、柳侑昇醫師 已關閉迴響。

[快訊] 蘇祐立醫師團隊,關於組織變異對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轉移性尿道上皮癌患者之預後影響研究,獲 BMC Cancer 刊登!

 

 

01_BMCC_SuYL_12

 

 

文章介紹

 

儘管純尿道上皮癌(pUC)的治療指引已經確立,但變異型尿道上皮癌(vUC)的患者仍在面臨有限的有效治療選擇。對於 vUC 患者,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的療效依然存在不確定性,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因此,蘇醫師團隊進行了一項回顧性的多中心研究,以探討 ICI 在台灣 pUC 或 vUC 患者中的療效,團隊使用單變量邏輯迴歸分析評估整體反應率(ORR),並使用 Kaplan-Meier 分析,來檢視整體生存(OS)和無進展生存(PFS)。此外,採用了單變量和多變量 Cox 比例風險模型來進行數據分析。

 

研究最終納入了 142 名患者(116 名 pUC、26 名 vUC),與 vUC 患者相比,pUC 患者的 ORR 稍微更高。在所有患者中,12.9% 的 pUC 患者在接受 ICI 治療後達到完全缓解(CR),而 vUC 患者則沒有達到 CR(p = 0.05)。

 

當比較 pUC 或 vUC 患者時,無論是 PFS 或是 OS,都沒有顯著差異。在分組分析中,接受第一線 ICI 治療之 pUC 患者的 OS,明顯優於 vUC 患者。由此可知,單獨使用 ICI 是一種對於轉移性 vUC 患者可行且有效的治療方法。

 

 

恭喜蘇醫師!

 

除了提供學員寫作與統計的基礎能力,新思惟更提供課後 Office Hour 的管道,而投稿過程中常遇到的 revision 問題,便是校友們經常會向校長詢問的,如最近剛有同學來問的「如何看待 major revision,是否代表有機會能被 accept?」新思惟不只教大家研究必學的知識與技術,更協助學員課後卡關時能解決問題,邁向成功發表之路。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41108 (六) (午晚班) 第三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 [快訊] 蘇祐立醫師團隊,關於組織變異對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轉移性尿道上皮癌患者之預後影響研究,獲 BMC Cancer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梁宗榮醫師團隊,評估頸部二次手術治療慢性腎臟病患者之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效果,獲 World Journal of Surgery 刊登!

 

 

01_WJS_LiangTJ_15

 

 

文章介紹

 

慢性腎臟病患者常見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可能導致心血管併發症,提高死亡風險。這時,副甲狀腺切除術被視為一種有效的干預手段,可以改善症狀並減少心血管死亡風險。然而,一些患者在初次副甲狀腺切除術後,可能會出現復發或疾病持續的情況,尤其是在頸部區域,由於難以探查,二次手術具有很高的併發症率,因此具有挑戰性。

 

梁宗榮醫師團隊想評估,在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慢性腎臟病患者,進行頸部二次手術的效果。研究收入了 26 名患者,針對這些患者的手術情況、手術後的生化指標變化以及術中甲狀旁腺激素測量的結果都進行了分析。

 

從這項研究可以看出,頸部二次手術是一種有效的治療選擇,其中有 21 名患者成功切除。另外,根據過去的研究發現,手術過程中甲狀旁腺激素(PTH)的下降幅度與手術切除是否成功有關。而這項研究中,觀測術中甲狀旁腺激素(PTH),下降超過 70%,可以預測切除手術成功的機會很高。然而,73.0% 的患者在二次手術後,出現了嚴重低鈣血症。

 

整體來說,二次手術是具有挑戰性且併發症發生率較高的選項,且醫師的手術能力、疾病的嚴重程度和醫療管理,都會影響手術的成功機率。但對於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來說,仍然是一種有效的治療選擇。

 

「內視鏡甲狀腺手術」是梁宗榮醫師的專長,過去梁醫師針對這個領域,從手術方式到技術創新,都曾發表過相關論文,證明了他在「內視鏡甲狀腺手術」領域的卓越技術,也協助世界各地的醫師,快速上手這個技術。

 

 

而有醫療行為,就有研究的空間,收集過去的文獻,整理對病患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持續精進自己在專長領域的技術,讓醫療的過程更順遂,是很好的研究切入點。

 

 

恭喜梁醫師!

 

 

臨床研究 / 技術發表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41108 (六) (午晚班) 第三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梁宗榮醫師團隊,評估頸部二次手術治療慢性腎臟病患者之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效果,獲 World Journal of Surgery 刊登!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