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蘇祐立醫師團隊,關於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轉移性泌尿上皮癌病患,其 BMI 對存活影響之研究,獲 Cancer Medicine 刊登!

 

 

01_CM_SuYL_13

 

 

文章介紹

 

部分研究指出,體重較重(BMI 較高)的病人在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治療後,生存期反而比較長,這種現象被稱作「肥胖悖論」。而蘇醫師團隊決定探討這種現象在轉移性泌尿道上皮癌(mUC)病人中,是否同樣存在。

 

團隊回顧了在台灣兩家醫院裡,接受過至少過一次 ICI 治療的 mUC 病人資料,並且進行了分析,包括年齡、性別、癌症的位置、治療次數和 BMI 等資訊,主要重點為患者的總生存期(OS)和無病生存期(PFS)。研究分析的 215 位病人資料,其中有 128 位是男性,平均年齡是 70 歲。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在 BMI 較高(≥25 kg/m2)之病人的平均生存期,比 BMI 較低的病人長(21.9 個月對比 8.3 個月),而 BMI 高低對於無病生存期並沒有顯著影響。團隊也發現,BMI 較高且肥胖的 mUC 男性病人在接受 ICI 治療後,生存期可能會較長。因此,研究顯示肥胖與 ICIs 治療的 mUC 患者的生存期延長可能有關,不過仍需進一步的研究來確認其關聯。

 

 

恭喜蘇醫師!

 

一篇論文如何從抵達 reviewer 手上,到成功發表刊登或被 reject,中間經歷了些什麼、為什麼有些稿件卻被壓著許久?那些幕後的細節,由蔡校長和大家分享。而如何做出令審閱者順眼的圖文排版,提高論文的接受率和速度,在我們的課程中也都會提到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41108 (六) (午晚班) 第三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快訊] 蘇祐立醫師團隊,關於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轉移性泌尿上皮癌病患,其 BMI 對存活影響之研究,獲 Cancer Medicine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秦家翊醫師團隊,關於年幼兒童心室中隔缺損,經導管封閉術後長期後遺症風險因素之研究,獲 Circulation Journal 刊登!

 

 

01_CJ_ChinCY_02

 

 

文章介紹

 

心室中隔缺損中的一種亞型 perimembranous VSD(pmVSD),可透過「經導管封閉」的手術來治療,但是手術後可能會有一些併發症,例如「殘餘分流」和「主動脈逆流」(AR)。秦家翊醫師團隊想要找出引起併發症的風險因素。

 

團隊分析了 2011 年至 2018 年間,接受經導管封閉手術的 63 名兒童的醫療紀錄。這些兒童的年齡在 2 到 12 歲之間,他們的 pmVSD 病情都不嚴重,肺部到全身的血液流量比例小於 2.0。研究結果顯示,手術的成功率高達 98.4%,並且沒有緊急手術、永久性高度房室阻塞或死亡的情況。

 

但是如果心臟缺損的部分大於或等於 4.5 公釐,那麼手術後持續存在殘餘分流的風險就會顯著增加。使用較大的封閉裝置(大於或等於 1.5 公釐)可能有助於減少殘餘分流。此外,年齡小於 4 歲的兒童以及患有特定類型 pmVSD 的兒童(心室中隔出口型缺損),在手術後主動脈逆流惡化的風險較高。

 

因此,對於心臟缺損部分大於或等於 4.5 公釐的 pmVSD 兒童,進行經導管封閉手術時需要特別小心,以防止手術後持續存在殘餘分流。同時,對於年齡小於 4 歲的兒童,臨床上在考慮進行 pmVSD 封閉手術的好處時,也必須評估主動脈逆流的風險。

 

 

恭喜秦醫師!

 

Revision 要怎麼應對,如何讀懂審閱者的要求?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快訊] 秦家翊醫師團隊,關於年幼兒童心室中隔缺損,經導管封閉術後長期後遺症風險因素之研究,獲 Circulation Journal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馬瑄孝與楊鎮源醫師團隊,比較不同術式進行關節鏡輔助下修復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之文獻回顧,獲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刊登!

 

 

01_JOSR_MaHH_19

 

 

文章介紹

 

關節鏡下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TFCC)撕裂傷修復有兩種主要的手術方法:錨釘縫合(SA)和尺骨縫合(TOS)。

 

這篇系統性回顧研究是針對關節鏡輔助下的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撕裂傷修復的療效進行分析,比較關節鏡下使用錨釘縫合與尺骨縫合兩種手術方式的臨床結果。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位於手腕關節,提供手腕穩定性,受傷後會導致手腕疼痛及活動受限。如果保守治療無效,通常會建議接受手術修復。

 

馬醫師與楊醫師團隊回顧 26 篇相關文獻,總計 904 位患者,平均追蹤時間 6-106 個月。兩種手術方法,患者術後在疼痛評分、手腕功能評分、握力都有顯著進步。併發症發生率雖然尺骨縫合組較低(6.6% vs 8.8%),但再次手術率兩組相近(1.9% vs 1.0%)。

 

綜合以上研究結果,無論是使用關節鏡下尺骨縫合(TOS)或是使用關節鏡下錨釘縫合(SA),都能顯著改善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撕裂後的手腕功能、疼痛和握力,且再次手術率低。但手腕活動度的進步仍無法確定,未來仍需進一步的研究比較這兩種術式的優劣性。

 

 

恭喜馬醫師與楊醫師!

 

想引用之前的研究做比較,挑選文獻有什麼訣竅?有病人手術前後的比較,但是沒有對照組,還能寫成一篇論文嗎?來聽聽講師們怎麼說。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71126 (日) 第十一梯次, 20180624 (日) 第十二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快訊] 馬瑄孝與楊鎮源醫師團隊,比較不同術式進行關節鏡輔助下修復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之文獻回顧,獲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刊登! 已關閉迴響。

【長期心得】從 Intern 時期跌跌撞撞,到住院醫師發表 4 篇 original。

 

作者:眼科 施恩潔 醫師

 

 

GRSP_20191020_1403

 

 

回想一開始的論文發表,真的是從跌跌撞撞開始摸索起的。

 

 

在專科住院醫師之前,學好寫作技能,你會感謝那時期自己的努力。

 

大學的時候沒有想過要寫 paper,直到大七的時候,有同學說聽說我有在寫 paper,來找我問研究的事情。那時候想說,「人家以為我在寫 paper,結果其實都沒寫,有點尷尬」,所以開始找臨床老師寫論文。

 

很幸運的,沒多久就拿到一個 case report。但根據老師指導的方向開始動筆以後,總覺得自己好像沒抓到重點,連 reference 排版都只會用手工排版。那時候第一篇 case report 的 reference 才十幾個,我排了一個晚上還沒排完。看著自己參考的 paper,動不動幾十篇 reference,「怎麼可能全部都手工排版,太累了吧。」

 

上網查才發現有 EndNote 這樣的書目管理軟體,去圖書館上課,花了一個晚上排好 reference,覺得非常有成就感。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90901 (日) 第十五梯次, 20211017 (日) 第十八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長期心得】從 Intern 時期跌跌撞撞,到住院醫師發表 4 篇 original。 已關閉迴響。

[快訊] 郭亮增醫師團隊,透過 Delphi 法辨認並排序醫學教育遊戲化元素之研究,獲 Medical Education Online 刊登!

 

 

01_MEO_KuoLT_19

 

 

文章介紹

 

遊戲化在醫學教育中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其關鍵因素仍不太清楚。郭亮增醫師團隊想要找出醫學教育中遊戲化的關鍵元素優先順序清單。

 

本研究採用兩階段方法,包括 Delphi 方法和質性訪談。19 位在遊戲化醫學教育方面具有專業知識的醫學教育者參與了 Delphi 方法。擁有三年以上遊戲化醫學教育經驗的專家組成了專家組。專家們被要求使用李克特五點量表對遊戲化元素進行評分,通過至少兩輪尋求共識。對於關鍵因素的共識事先定義為 ≥ 51% 的受訪者將一個因素評為「重要」或「非常重要」。在質性訪談階段,有 10 位專家就這些關鍵遊戲化因素的應用提供了回饋。

 

18 位參與者(11 名男性和 7 名女性)完成了本研究的整個 Delphi 過程。經過兩輪調查後,所有因素達成了共識。有 13 個因素獲得了 4 分以上(37%),達到了醫學教育中遊戲化的關鍵因素的標準。前五個關鍵因素有:教學目標整合、遊戲規則、迅速的反饋、公平性和得分。這 13 個遊戲化醫學教育的關鍵因素,進一步歸納為兩個主要類別:遊戲化設計原則和遊戲機制。

 

郭亮增醫師團隊的研究發現,成功的遊戲化有三個關鍵:與教育目標的整合、在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中應用遊戲化,以及在機制和原則之間取得平衡。未來可進行涉及學習者的研究,以檢驗這些關鍵因素在遊戲化中的功效。

 

 

恭喜郭醫師!

 

主題要怎麼找?是來自臨床上遇到的問題,還是讀 paper 時得到的靈感?來聽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郭亮增醫師團隊,透過 Delphi 法辨認並排序醫學教育遊戲化元素之研究,獲 Medical Education Online 刊登!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