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彰化秀傳醫院 神經內科 徐敏獻 醫師
撰寫課後心得之前,我想先以一首《仿忘情水》作為開場:
曾經年少愛作夢,不寫 paper 很輕鬆,等到之後才明瞭,沒有論文沒地位。
驀然回首已無閒,身不由己沒資源,就算寫 case report,改千遍不能厭倦。
如果你不曾心碎,實際寫投稿你就了解,當我打開郵件,revision 不下百回,總是又接到訊息 reject。
啊~如何讓論文 accept,不一定需寫千言,三圖兩表先寫,摘要結論大絕,revision 就在眼前。
如何讓論文 accept,勿忘還有新思惟,提供高手經驗,避開誤區地雷,讓你別再被 reject。
做研究,已經是評斷醫師的必備工具!
曾經一直以為,這輩子會安份的做個小鎮醫生。但隨著時空變遷,慢慢知道終究只是個理想。除非自己開業,若要一直待在區域醫院裡,儘管住院病患照顧的再好,門診病患檢查業績再多,還是會被醫院管理階層或是醫研部門逼著走上「為了配合醫院評鑑的研究(不寫論文就將減薪)之路」。
之前因蔡校長之故,很早就注意到新思惟國際如火如荼般進行中的課程,但怕門檻很高的關係,不敢擅自報名。直到醫評研究之路,也如火如荼的開始(減薪)之後,對於新手醫師來說是個挑戰;而對半老鳥醫師(但研究零分)的我來說,或許是個改變自己老油條想法的契機。於是,我來到了「新思惟國際」。
一開始查閱課程內容,發現講師以外科系為主,本以為會不符合身為內科系的期待,處於「鴨子聽雷」的狀態。但上完課發現,這正是我所需的,猶如講師們的開宗明義閳言:醫學研究六大能力、先求有再求好;從個案少的研究初心者等級開始,記得自己的動機,規劃逐步達成的目標,或許比較不會讓自己有好高騖遠的幻想。
不管初心者或老鳥,都能各取所需。
感謝昭慶醫師的分享,一步一步從 editor 的內心真實 os 開始,講到 revision 時,與對方該如何往來應對,最後總結國外的研究學者,為何能夠獲得學術上的尊重,重點就是在領域上專注的程度。
感謝青陽醫師的分享,不吝惜的將自身與國外 reviewer 交手的經驗全部公開,講到研究如何從無到有,並且別小看個案報告等,儘管目前是一個資源稀少、台灣醫療界超飽和的時代,重點是同質性的重要。
最後是傳說中的蔡校長講解統計互動實作時間,讓完全是統計等級如同一張白紙的我,經歷只不過兩個多小時的按表操課,也能做出一張張名稱既嚇人又饒舌的統計圖表:Mann-Whitney test、Wilcoxon test、Kruskal-Wallis test,甚至還包括常在夢中 聽到的 ROC curve analysis 及 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 等。看到自己親手在電腦上畫出熱騰騰的統計圖表存檔,還是忍不住會說出一聲:what’s amazing!(翻譯:這是什麼巫術?)
給不知從何下手的初心者,一個開始的鑰匙;給已有些許經驗的半老鳥,提供翻過小小學術研究山頭的最後一哩路。或許大家都能夠各取所需。
最後的最後,也別忘了新思惟之友平台的蔡校長及眾多校友們交流分享,就算只是吐吐苦水,但什麼叫做:高手在民間、俯拾即是皆高手。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