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紹
脛骨下端骨折通常呈螺旋狀或粉碎狀,需要經由手術以達到適當的復位和固定,而治療選項包括:外固定、鋼板固定和骨髓內釘固定。其中,鋼板固定雖然可以比骨髓內釘達到更好的軸線控制,但即使使用了微創鋼板骨折固定(MIPO)技術,仍會有相關的軟組織併發症。相較之下,骨髓內釘固定是對軟組織的損傷最低的微創手術。
然而,傳統的髕骨下方入路,在置入骨髓內釘的過程中,膝蓋需要處於彎曲位置,這使得骨髓內釘難以控制軸線和正確固定位置。近年來由於技術的進步,在膝蓋半伸直姿勢從髕骨上方置入骨髓內釘的方式已獲得骨科醫師的廣泛接受。
目前醫療界對於脛骨下端骨折骨髓內釘手術的最佳做法仍存在爭議,於是楊鎮源醫師團隊透過統合分析,比較髕骨上方(suprapatellar,SP)和髕骨下方(infrapatellar,IP)兩種做法何者成效較佳。他們搜尋了 Cochrane CENTRAL、MEDLINE 和 Embase 數據庫,以系統性回顧四篇研究,共計 586 名接受骨髓內釘治療脛骨下端骨折的患者(SP 組 302 名,IP 組 284 名)。結果發現,術後 12 個月,與 IP 組相比,SP 組在疼痛上幾乎沒有差異,並且具有稍好的膝關節功能以及更好的踝關節功能;此外,SP組軸線不良的機率較低,開放性復位的機率較低和手術時間較短。
楊鎮源醫師團隊的研究結果顯示髕骨上入路具有更多優勢,是治療脛骨下端骨折時優先選擇的骨髓內釘技術。這篇文章也為骨科醫師和醫療團隊在處理時,提供決策的支持實證。
恭喜楊醫師!
最新活動
期刊介紹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創刊於 2000 年,2021 年 impact factor 為 4.239,在 Orthopedics 領域排名為 Q1(16/86) 期刊。
楊鎮源醫師與新思惟
- 華山論劍、高手過招的體驗(2015/8/22 @ GRSP)
- 思考傳遞核心,為演講注入靈魂。(2016/5/14 @ MECA)
- 新思惟醫學演講大賽演講王(2016/5/14 @ MECA)
- 5 項突破讓我不再畏懼寫作(2016/9/3 @ MEPA)
- [快訊] 楊鎮源醫師參加 3rd AOTrauma Asia Pacific Scientific Congress & TK Experts’ Symposium,英文演講獲得好評!
- [快訊] 楊鎮源醫師參加 3rd Pan Asia Orthopedic Trauma Symposium 東亞骨創傷高峰論壇,英文演講獲得好評!
- 千金可買早知道,千金可買寸光陰!(2016/11/27 @ PATI)
- 楊鎮源醫師所參加的《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第十一梯次
- 新思惟返校日:後悔沒有早點來學新技能(2022/2/12 @ Meta-analysis)
- 楊鎮源醫師所參加的《個案報告、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第五梯次
- [快訊] 楊鎮源醫師團隊,使用關節鏡經骨中央凹足跡修復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之研究,獲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European Volume)刊登!
- [快訊] 楊鎮源醫師團隊,關於治療先天性脛骨假性關節症之文獻回顧,獲 Children 刊登!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