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北榮總 放射線部 薛富聲 醫師
面臨在醫學中心中繼續晉升的競爭壓力下,臨床能力固然重要,但論文發表數量相對於臨床能力更是日益被強調,這應該是論文發表是一項較容易量化之指標。
許多同儕、師長都去新思惟,那來試試吧!
看著許多同儕、前輩們能在自己擅長、有興趣的領域,陸陸續續將研究成果整理出來進而發表,內心除了欣羨也燃起應該好好開始自己的研究。
然而醫學領域博大精深,小小住院醫師如我,除了將背景知識更新到最尖端之外,還有許多臨床事務占據許多時間,被瓜分剩下的時間相對零散無法有效利用,一時燃起的熱情,也常被一陣陣襲擊而來的無力感所凍結,面對研究主題搜尋、方法、研究該怎麼進行、熟悉又陌生的統計領域……該如何開始,是最困難的一步。
第一次知道新思惟,約莫是在我還是醫學生時期,一開始只覺得課程訂價昂貴,且不適合當時的自己去參加,也沒有太過深入認識。但隨著自己開始進入臨床,也看到一些認識的同儕甚至師長們去參加,且成績有目共睹,雖然網路上總有正反兩面評價,但還是興起了給自己一次機會的想法,期望能透過參與課程獲得經驗及能力,讓自己更快踏入學術的殿堂。
「讓新進研究者得以快速存活」沒錯,這就是我要的!
誠如蔡校長開場所說,進入臨床如同深陷叢林,一個名為學術發表的叢林,經過醫學訓練的我們,不會是初生之犢擁有不畏死的精神,相反的是,因為知道前方叢林的寬廣幽深,而畏首畏尾、害怕犯錯不敢前進。因此蔡校長開宗明義就告訴我們,此次課程的內容,在於讓我們知道如何生火以及蓋出叢林中得以安眠的小木屋,相當符合我參加這次課程的需求。
隨著課程進展,吳昭慶醫師、吳青陽醫師從 editor 及 reviewer 的角度,鞭辟入裡的解說學術發表的潛規則,以及許多細微但重要的訣竅,有邏輯且調理清晰的分析論文各個組成重點,令人受益匪淺。
課程中一再強調,醫學是一門科學,講究邏輯、條理,論文發表不是空口說白話、甚至文不對題,而是說話有本、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非常符合我們醫學教育中被灌輸的精神。講者們都將自身經驗,錘鍊成非常精簡但重要的課程內容,可謂微言大義,雖然我尚未開始踏入學術發表的階段,但聽聞三位講者深入淺出描述自己如何從零開始,讓我也不再那麼擔心挫折的發生。
做研究,是為了走出屬於自己的獨特道路。
今天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莫過於吳昭慶醫師說的,「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醫學發展永不止盡,如果能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將所學歸納整理出來分享給其他人,進而促進醫學的發展,哪怕只是很微小的一步,也是非常值得開心的一件事。
總結此次上課心得,我認為新思惟的課程不是譁眾取寵、不是陽春白雪、不是期待你變成一個夢想家,而是非常務實、有邏輯的引導我們,去思考關於學術發表的目的、潛規則以及方法,深入「叢林」、「從零」開始,不再害怕一時興起對研究的熱忱會無疾而終,我想就是這堂課帶給我的體悟。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