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李宜哲醫師團隊,關於腹膜透析應用於末期腎臟病合併急性冠心症與肺水腫之研究,獲 Renal Failure 刊登!

 

 

01_RF_LeeYC_08

 

 

文章介紹

 

末期腎臟病(ESKD)的腹膜透析患者,若發生急性冠心症(ACS)及肺水腫,臨床醫師通常會改用血液透析,因為它能迅速移除體內多餘水分,快速改善呼吸困難。然而,血液透析在短時間內抽水過快,對心臟和血壓的衝擊較大,容易導致低血壓或心律不整。相比之下,腹膜透析脫水雖較緩慢,但血流動力學相對穩定,對循環不良或心臟功能差的病人可能更安全。

 

李宜哲醫師團隊想瞭解,這些已經長期使用腹膜透析的病人,在急性發作時是否一定得轉換血液透析,還是能調整處方,繼續依靠腹膜透析?

 

李醫師團隊從義大醫院 2015 至 2021 年的病例中,回溯分析 13 位正在接受腹膜透析的末期腎臟病人,共計 15 次「急性冠心症合併肺水腫」的住院事件。研究收集了患者年齡、共病、心臟衰竭嚴重度(Killip 分級)、腹膜透析處方調整細節及其有效性,並評估了臨床預後。

 

結果顯示,15 次發作中有 11 次(73%)靠腹膜透析,即可有效控制水分與呼吸困難,不需轉換為血液透析;僅有 4 次因脫水不足而暫時改行血液透析。大部分病人屬於中度嚴重(Killip II–III 級),平均 ICU 住院約 4 天,整體院內死亡率為 20%,其中部分與敗血症或嚴重心因性休克有關。

 

李醫師團隊認為,對於已經使用腹膜透析的病人,遇到急性心肌梗塞與肺水腫時,並非一定要改行血液透析。只要透過個別化調整處方與嚴密監測,腹膜透析在大多數情況下仍能安全有效地控制病情。然而,對於病情惡化或需要快速大量脫水的患者,血液透析仍是必要選擇。

 

 

恭喜李醫師!

 

在寫論文時,疾病的定義要不要寫清楚?關鍵在於「和研究結論的關聯程度」。如果該疾病是研究的重要變項,甚至可能是危險因子,就必須把定義交代完整。舉例說明…….一起來看看講師怎麼說。

 

 

 

 

最新活動

 

 

期刊介紹

 

Renal Failure 創刊於,2024 年 impact factor 為 3.0,在 Urology & Nephrology 領域排名 Q1(32/133)。

 

 

李宜哲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41108 (六) (午晚班) 第三梯次,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