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黃志生醫師
寫論文如蓋房子,初學者都想靠靈感,從頭開始一句一句寫,但這就像是用土塊跟石頭砌房子,即使做得出來,不夠快,也搭不高。
專業的寫作者,不靠靈感,靠架構。把一整篇論文 4000 字左右,從問答題,變成填充題。清楚的知道自己每一段該寫什麼,照著填進去就行。精神好可以寫,精神不好也可以寫,有靈感可以寫,沒有靈感也可以寫。這才是穩定產出的秘訣。
許多初學者,在初步收集好資料,統計也有初步成果後,開始寫內文,卻發現一卡關就是半年,寫出來的東西自己也不喜歡,更沒有信心。
黃志生醫師,以同一個臨床資料庫,切出不同的次族群,連續發了三篇 SCI 文章,順利獲得三家不同雜誌社接受,其寫作方法相當穩定,且可傳承,也很容易學習。
課程中將會分享,每個段落常見的錯誤是什麼、每個段落的最佳寫法是什麼、整篇論文四大段落應該先寫哪邊,除了告訴你答案,也會清楚說明為什麼這樣做最好。
與其連續卡關好幾個月,不如直接聽高手分享,回去照著做,先把鋼骨架構全部搞定,再作簡單的檢查與修飾,就成為你獨一無二的論文。快速,且品質好。
順帶一提,獨立寫作的能力,是最適合初學者發展的,因為在醫院總有許多傑出的研究團隊,手上有好幾個主題已經收好資料,只是沒人有時間可以寫成論文。也就是說,有規模的研究團隊,缺的常常不是主題,也不是資料,而是又快又好的「寫手」。
所以,如果你有獨立寫作的能力,就能「靠行」大團隊,以寫手的身分存活下來。畢竟寫手的貢獻度大,寫個幾篇,一定有重要作者可以掛。而且你還不用自己送 IRB、寫計畫申請經費、經歷收案流程。
在這個擔任寫手的早期過程中,你也將更理解,日後自己可以怎麼收資料,往哪個方向做研究。選擇繼續跟團隊合作,或逐漸考慮自立門戶。
好好聽聽這堂課,成為可靠的獨立寫手,讓自己更有利用價值。
學員評價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