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攻略與做圖技巧,投稿兩週後就被 accept!

 

作者:台中慈濟醫院 放射腫瘤科 陳冠文 主任

相關文章:[快訊] 陳冠文醫師團隊,回溯研究並分享乳癌術後 IMRT+SIB 放射治療成果,獲 Translational Cancer Research 刊登!

 

 

Meta-analysis_20190309_0265

 

 

在歐美為主的 LinkedIn 上得到機會

 

機會,會從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來。這篇文章,是從「LinkedIn」開始的。

 

一次跟旅美高中同學的聚餐之後,認識了 LinkedIn 這個網站。轉換工作後,心態慢慢轉變,從原本排斥宣傳的心理,慢慢覺得自己的個人品牌需要被看見。在 2017年 9 月參加過《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講座後,便著手開始整理自己的 CV,把它放到 LinkedIn 網站上。然而,LinkedIn 的主要使用者似乎以歐美為主,台灣的使用者感覺並不活躍,因此自己並沒太將這件事放在心上。

 

就在 2017 年底的最後一天,我在 LinkedIn 上收到了一位來自美國的學者傳來的私訊,詢問是否有意願加入 International Geriatric Radiotherapy Group。順著他附的連結上網查詢,再到 Research Gate 查了一下,發現竟是一位已經執業 20 年的資深醫師,而且 SCI 超過 100 篇!

 

我很快的回覆信件,加入了 International Geriatric Radiotherapy Group,透過對方的協助,也把自己的資料放到網站上,算是建立起了這個弱連結。

 

約莫一年之後,再次接到 Dr. Nam 的來信,信中詢問是否能對年老乳癌患者的放射治療做特定專題撰寫,眼看機會難得,我沒思考很久,把手上有的材料盤點一下,就衝動地答應了。

 

 

用 MedCalc 的處理圖像,簡潔又省時。

 

然而答應了之後,才是問題的開始。給定的期限是三個月,包含資料收集、整理、統計、寫文章,中間卡著一個國際會議,還有臨床跟行政工作。而坦白說,開始動手之前,自己並不是很有信心,畢竟過往投稿經驗有限,也不確定產出的文章內容是否能達到對方的要求。

 

接下來的幾個月,就開始利用上班跟回家之後的零碎時間慢慢整理著 Excel 檔案,逐步查著病歷跟資料,把檔案裡的格子一個一個填滿,再用 MedCalc 慢慢的把圖表生出來。整理資料的過程其實非常繁瑣,常常覺得資料東漏西缺,無法很有效率的在短時間內快速完成,因此經常會無法持續進行,也一直讓我想起當初在新思惟講座上,蘇祐立醫師分享的經驗與心情:「在研究成功之前,所有整理資料的孤獨與寂寞,只有研究者自己最清楚。」因著這樣的正能量,才讓自己可以更勇敢也更無惑的向前。

 

不得不說 MedCalc 的介面處理圖像非常簡潔,只要簡單的做細部微調,圖片看起來就能賞心悅目。表格的部分,在 instruction 中就開宗明義的宣示不要加入垂直的線條,再配合上課所提示的重點,把數值對齊,就能快速的完成大半,省去許多摸索的時間。

 

 

按照攻略投稿,兩週就被接受了!

 

在把圖表跟文稿都完成後,接著我把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從頭到尾看了一次,然後按照之前在《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的殘存記憶跟「最高指導原則:讓 editor 覺得舒服」來處理。先把每一項可以先行 check 的細項都先檢查好,並標記在信件的最前方,例如總字數,running title 格式,要求的行距,圖片解析度格式等。在圖片的檔名也標記了圖片的解析度。但心裡其實是七上八下,也作好可能要大改大修的心理準備。

 

幸運地,在二週之後,就接到編輯部的回信,文章被接受了。

 

Dear Dr. Chen,

 

It is our pleasure to receive the above-referenced manuscript dedicated to the focused issue “Radi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in advanced age". It has been reviewed favorably and discussed in the editorial office, and we are happy to inform you that we would like to accept it for publication in Translational Cancer Research in its current form for its high quality. Congratulations!

 

 

課程內容不過時,課後 3 年應用仍非常順利。

 

這是自己頭幾篇從資料收集、撰寫、投稿都不假他人之手的文章,但這次的經驗跟感觸特別深刻。心裡知道這篇文章稱不上什麼「high quality」,頂多只是中規中矩,但能平順的發表,心裡真的很感激了。比起前幾次的東修西改,這次的經驗順利的讓我驚訝。

 

雖然上完課經過了快三年,才有一點小小成績,步調似乎非常緩慢,跟其他人比也算不上什麼特別的成就,但我想如果沒有經過這一系列的課程跟講座,以及「新思惟之友社團」持續的刺激,或許根本看不到這樣的自己。

 

謝謝很多人的協助幫忙,以及神隊友老婆抵擋小孩攻勢,還附贈免費英修兼資料 debug,最後要感謝校長在低潮時刻的精神支持,跟新思惟團隊的努力。如果不是 MedCalc 跟教戰手冊,我想我應該還在摸索的路上。

 

最後的最後,謝謝校長介紹「大器可以晚成」這本書,那讓我有了更多的勇氣,相信自己可以用自己的步調持續走下去。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