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直接、最有臨場感的模範教學

 

作者:林口長庚 教學部 吳柏毅 醫師

 

 

CLIP_20211017_1166

 

 

這日,天色微微亮,便驅車前往台大集思會議中心,參加新思惟國際舉辦的《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第二度探訪新思惟,即便坐在同樣的教室、同樣聞著咖啡香(僅有冷氣似乎沒有上次冷,可能是初秋的緣故),但心情已不若第一次如劉姥姥探訪大觀園般擔驚受怕,且依然能被精實的課程內容所震懾。

 

(釔編按:吳醫師曾參加《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並獲得「統計製圖大獎」。)

 

 

非醫學中心,也藏著論文研究高手。

 

於見習醫學生時期,我就曾在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上過黃志生老師的課。猶記得,當時同學們課餘討論,無意間發現老師在 NEJM 期刊上獨立發表有關於 Fournier’s Gangrene 的文章。不禁令我們驚嘆,即使非醫學中心,也依然藏著論文研究高手,而這次我幸運地得以一窺老師背後的心路歷程。

 

即便仍在住院醫師階段的我,選擇待在忙碌的醫學中心接受高強度的訓練,和已經是主治醫師、待在中型醫院的老師,面臨到的環境大不相同,我依然能從老師分享的心得中得到啟發。

 

例如新思惟這門濃縮了前輩們經驗的「課程就是用錢買時間」;又或者現階段指導老師給我的資料庫,其實是有機會撰寫出不只一篇文章的,我應該把握機會深掘;以及了解到在中小型醫院全然不同的生活模式,為日後的生涯規劃做打算。

 

 

被 accept 的關鍵技巧,是最精彩的亮點。

 

北榮吳昭慶老師分享的「Revision 全被 accept 的關鍵技巧」,是我認為全天課程中的最精彩的亮點!即便投出稿件這件事對我來說,尚是一個有點距離的目標,但只要在這條路上前進,遲早有一天會遇到和 editor 書信往來的時刻。

 

昭慶老師以親身所經歷出發,讓我們看到第一線 editor 所提出挑戰的回應技巧。從「照單全收」,到耐心地「是的,可是」,再到極端情況萬不得已的「非常上訴」,無疑是最直接、最有臨場感的模範教學。

 

在蔡校長帶領的「互動實作」的環節,對於統計方法和 MedCalc 已經不是那麼陌生的我,卻依然花費了大量時間在圖形細節的調整,在看過得獎者的作品,配上老師的講評後,依然發現其中有些眉角是我沒注意到的。自覺我的作品其實已經不差了,但大家精益求精,依然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擺脫論文投稿的徬徨無措

 

從老師們的口中,我了解到在過去資訊不充足(沒有新思惟),臨床研究需要自行摸索、孤軍奮戰的時代,老師前輩們或多或少繞了不少遠路。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這次的課程,一大部分是在告訴我們寫作各段、統計、回應 revision 等容易犯什麼錯誤,都是在提醒我們初學者少走彎路,並能早日學術起飛。感謝新思惟的老師們,無私地把我們的路點亮,讓我們不需要害怕在論文投稿的夜色黑幕中踽踽獨行、徬徨無措,而能堅定地依著燈塔指引出來的方向,勇往直前。

 

老師們,辛苦了!而我期許自己,在論文生涯的這架飛機上,可以早日起飛遠航!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211017 (日) 第十八梯次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