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增進臨床進步,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

 

作者:郭綜合醫院 職業醫學科 廖再緯 醫師

 

 

cut_CLIP_20150726_409

 

 

以前的我完全沒有做研究的動機

 

這一年來身旁的許多好友不停地參加新思惟國際的各項課程,加上追蹤蔡校長臉書也一段時間了,一直以來都想要報名,終於這一次因為其他醫師的轉讓,第一次有了參與新思惟課程的機會。

 

「臨床研究與發表」這個課程如果回到五年前的我,應該是一點關係都沒有,從訓練開始就是在區域醫院,家庭醫學的學習過程中雖然廣泛,但對於醫學主題並沒有深刻性的延展,加上風氣使然,「臨床研究與發表」與我應該是沒有任何的關係。

 

 

讀研究所發現自己對研究有興趣

 

在訓練職業醫學的過程中,讀了研究所,跟著流行病學的老師學習,從研究方法、研究設計、統計,甚至自己學習語法進行健保資料庫的碩士論文,才覺得對於研究有了些概念,自己對於論文也有了見解與喜好。沒錯,是有趣的,雖然過程真的有點痛苦。

 

 

想要擁有說服別人的勇氣

 

很多人來到新思惟都是卡關,我也不例外,但或許因為我的環境沒有研究的壓力,也一直認為沒有研究的資源,就算是碩論通過,也沒有把它轉變成論文投稿的動力,因為我沒有說服別人的勇氣,告訴別人自己的研究是有價值的。

 

雖然指導教授跟口試委員都認為研究做得很好,但逃避變成了最簡單的出口,理由不外乎是我做研究收入也不會再增加、也不是想再讀博士、也不想再爬到更高的位置。

 

 

增進臨床的進步也是我的熱情所在

 

研究與論文雖然常因為專科考試、醫院要求、長官要求,讓大家在一團混沌當中自行前進,產出了許多回頭看,真的不知所云的產物。抱怨個案難收、研究難進行、無法做出有意義的研究是身旁最常聽見的,但是我一直認為,只有價值才是研究的核心,論文只是把研究具體化,表達出來。所以做有意義的事,才是進行研究的關鍵,不論這個意義大或小,但是就是一步一步地向前進。

 

昭慶醫師說得很好,做研究寫論文,讓臨床更加的進步,而臨床的進步就是我們所追尋的核心技能與社會存在價值。

 

 

蔡校長的細膩度讓我反思自己

 

其實我也要坦承,現階段我最需要上的課真的是醫學論文及寫作工作坊,但是這一次的新思惟初體驗,給了我不小的震撼與反思。

 

首先是蔡校長,追蹤蔡校長的文章已經一段長時間,我知道活動辦得很好,我也知道內容很豐富,我也知道校長論文多,可是親身體驗之後,蔡校長的細膩度與嚴謹度,讓我深刻的反思,這就是為什麼自己只能夠這樣。

 

成功的人很多,但是一個成功的人能夠聚集更多成功的人,帶領著其他人一起往前走,這就很少見。利他與夥伴關係,正向能量的匯集,也是讓我非常佩服的部分。

 

 

找到屬於自己的研究價值

 

第二是昭慶醫師,因為同學的關係,早就聽說過他的大名,一個非常會產出paper 的學長,沒想到,這麼年輕,更沒想到的是,他也卡關過。我也有同學寫 paper 就是從 R2 開始規律產出,當然我一直覺得是因為他很優秀,語言能力好。

 

但我真的沒有想到這麼一個高產出的醫師,竟然在 fellow 也卡關過,而且一卡也是兩三年。昭慶醫師並沒有先設定好一個領域,他也是在產出中,進入了系列性的研究,找到了研究的價值,在固定領域中更深刻的耕耘,才有今天的成果,他的分享讓人知道了這條路上的價值,讓臨床更進步,推進醫學的進步。

 

 

專注細節,讓自己更成熟。

 

在眾多強者當中,自己對事情的處理與態度應該要更為嚴謹,每天一點一點的專注在細節上,雖然沒有人強迫我進行研究,但應該要勇敢的走出去,讓自己更成熟,希望有天回過頭,已經到了另一個地方。

 

 

課程讓我對未來有更深的體認和方向

 

其實在課程內容中提到的都是非常細微的重點,尤其是從 reviewer 端的看法,很多人都會教授論文的結構,但昭慶醫師手把手的範例示範,對於結構重心還是有許多的幫助,基本上我上課的時候都思考著,我要怎麼大翻修我的論文,再去投稿,精簡、意義、核心。對沒寫過論文的人幫助很大,已經有寫論文的人體認更深。

 

這樣的課可以讓我在前一晚跟兒子作戰到 3 點,隔天高鐵上台北,還能夠維持專注到下午 4:30,只因為完全沒有多餘的廢話。

 

後記,真正的心得在隔了一天,腦袋清醒後才越來越清晰,不知道是不是當天太衝擊,讓我頓時陷入一整片的迷惘當中,心情沮喪到無以復加,但是想想找尋到價值,並且在過程中有許多人一起前進,心情就漸漸開闊了起來,謝謝校長。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50726 (日) 第五梯次 並標籤為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