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目一新的課程完全滿足我的需求

 

作者:和信醫院 李子豪 醫師

 

 

cut_CLIP_20150726_129

 

 

終於上到讓我耳目一新的新思惟課程

 

從新思惟開始不久就我就從臉書偷偷 追蹤這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團體,也對蔡校長的大膽及創新感到無比的佩服。這次好不容易狠下心來刷卡報名 上課,真的讓人覺得新思惟會有這麼多的瘋狂的粉絲 忠實的支持者不是沒有原因的。

 

 

國外也沒有如此系統性的工作坊

 

我於國內醫學院畢業後,曾在台灣當過一年的內科住院醫師,接下來旋即前往美國 Duke University Hospital 接受三年的內科住院醫師訓練。

 

在 Duke 當然有那種在住院醫師時代就可以發 Circulation (impact factor 14.4)、Blood (impact factor 10.45) 的變態 強者。但說老實話,我覺得整體來說,在住院醫師時代做研究的風氣並沒有比台灣強盛。而且大多數的研究也還是採取由 mentor 指導的一對一傳統師徒制,沒有像新思惟如此系統性的工作坊。

 

 

過去花了很多時間自我摸索

 

而我也很幸運的,在住院醫師時代就在恩師的庇蔭 指導下有了三篇 PubMed,而且分屬 original article、case report 及 review 三個不同的文種,但由於我之前沒有做研究的經驗,加上恩師實在太過繁忙,在撰寫這幾篇文章的過程中可以說花了很多時間在自我摸索。

 

回國當主治醫師之後,由於工作的醫院沒有醫學中心 / 大學醫院豐厚的資源,而且需要面對如何開始自行選擇研究主題及方向的問題,所以臨床研究的部分一直滯步不前。

 

 

工作坊的課程完全滿足我的需求!

 

這個工作坊在規畫上,完全滿足了像我這種醫學研究入門者的需要,論文書寫的每個段落重點,到研究方向規畫及如何回應 Reviewer,都是我自己之前最容易「卡關」的地方。而更難得的是可以由兩位「素人」起家的傑出青年研究者,來為大家傳授之前用自己的「血汗」學來的心法,可以讓年輕的研究者功力大增一甲子,省去不少寶貴時間。

 

若我出國前有先上過這樣的課程,相信在研究發表上應該可以有更好的表現。而且在內容方面,兩位講師在講課時不只是提綱挈領的幫大家抓出最重要的重點,同時也舉了許多生動的例子幫助大家吸收。口條和完美的簡報投影片,可以說讓課程絕無冷場。

 

 

期待能與學員有更多互動和合作

 

若要說這場研討會有何可以改進的地方,除了午餐沒有提供龍蝦之外,我會建議實作圖形的部分所佔的時間比例似乎過重,也和課堂前半段所講的主要內容(內文的書寫)關連性較弱。在有強大的手冊圖解的情況下,或許可將圖形實作時間縮短,作不完的部分可以成為回家作業

 

又建議可以將原本列為回家功課的 abstract 及 title 改寫也列入現場實作,畢竟這才是上午上課的重點。另一個我覺得可以增加的項目是 English scientific writing,可以指出一些英文書寫常見的錯誤,或給我們一些用詞上的建議。

 

另外由於課程安排緊湊,不管是參加者之間的互動或是與講師的討(鞭) 論好像都略嫌不足。若能依據分科安排座位,開始上課前每人用半分鐘自我介紹,且稍微增加每堂課中的休息時間,或許能夠增加參加者的互動,也或許能夠促成將來學術上的交流與合作。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50726 (日) 第五梯次 並標籤為 ,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