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 外科部 溫梓丞 醫師
第一次聽到新思惟的課程,是在醫學生時代,由骨科學長帶回來的經驗分享。隨著值班數慢慢增加,肝越來越不新鮮,也沒有辦法再逃避住院醫師需要有點學術產能,以免以後升了主治醫師,還是不會寫 paper,老是被點名坐領乾薪。
這些日子以來,身邊漸漸有不少朋友、同事,都加入了新思惟的行列,不論上課堂數是多是少,總覺得上過課的同事們眼神都發著光。
仔細看了這個年度新思惟開的幾個主要課程後,對於有點知道應該要怎麼寫論文,但臨床敏銳度尚不完全成熟,也沒有自己病人的住院醫師,最適合的,就是本次報名的《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眼睛閉著卡也就刷下去了呢(欸)。
幾個相當印象深刻的點,大略整理起來。
清楚點出新手會遇到的障礙
講師們不會拖泥帶水,所有的鋪陳都是有目的要導引學生,一路抵達講師準備好的重點整理,但這些生動活潑的鋪陳,也有助於幫助記憶。
重點整理的部分,毫不猶豫地直指問題的核心,就像經驗老到的外科醫師,閉著眼睛都知道 plane 在何方,每次下刀位置都不同,但總是能迅速撥出安全的道路,直接不拐彎抹角,把實際問題呈現在課堂上,真是大快人心。
講師不藏私,經驗分享誠意滿點。
說一個好故事很難,把自己的故事講出來更難,把自己的悲慘故事,講得富有教育意義,真的是超級難。很感謝各位講師不但不藏私,還直接把屍體擺出來,歡迎大家直接踩著過橋,誠意滿點。
架構明確,循序漸進。
這一次課程,感覺到講師們很用心設計整體架構,對於聽眾的需求掌握精準,因此學習上並不會因為時間長而產生邊際效應。實作方面,也不會因為動作較慢就影響到最後的成果,課程設計讓大家可以各自跟著自己的進度前進,例如我才開始實作沒半小時就飢腸轆轆,想先吃便當也是完全沒問題,時間的安排相當自由。
講師課程的部分,跟著寫 paper 的時間軸,從一開始發想,訂定題目與實驗方法,統計選擇,結果分析與製圖製表,最後寫出來投稿後的 reviosion PK 大戰,很合乎邏輯的就照著架構安穩地前進,非常喜歡各位講師把論文寫作過程一一呈現在大家面前。
即時回饋,電腦苦手也跟上腳步。
傳說新思惟的小班工作坊最厲害的就是互動實作了!由於自己是第一次參加,互動實作對我而言並不熟悉,需要花不小的精力一邊看講義一邊摸索新軟體,同時又要注意許多製圖的細節。這時有助教的幫助感覺非常安心,問題也可以獲得快速解決,對於從小就是電腦苦手的我而言,非常合適。
經過這次的課程,在被加了快速成長劑之後,能夠讓第一次寫論文的我,不再擔心焦慮,也能夠穩穩當當,找到自己在學術研究上安適的位子!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