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探討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與飲食失調的統合分析,獲 Prostaglandins, Leukotrienes & Essential Fatty Acids 刊登!
當初因緣際會之下產生的題目,沒想到竟然會協助我們建立起海外的友誼,也是我們開始建立起國際團隊的里程碑。
當初會開啟 omega-3 系列研究,主要是因為受台灣在這領域耕耘已久的蘇冠賓教授邀約,開始我們的第一篇 omega-3 研究,這才啟發了我對 omega-3 的興趣,也注意到另外一條異於傳統的路線:精神營養學。
營養不只是營養
傳統精神醫學,著眼於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異常,包括血清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等,而傳統精神科藥物,也都是根據上述理論而開發出來的。但是我們都知道,目前臨床上還是有許多難以處理的疾病,飲食疾患(eating disorder)就是其中之一。
事實上,我們連飲食疾患真正的病因都還沒有明確的定論,更遑論所謂的「有效治療」!目前相關臨床治療指引(clinical guideline)提供的建議,也是處於證據力不充分的階段。
Omega-3 這類的脂肪酸,目前已經在精神科研究廣為流行,根據目前已知的研究發現,omega-3 並不單純只是人體所需營養而已,還包含了抗氧化與維持腦細胞膜穩定的角色。因此,omega-3 的缺乏會造成腦神經細胞發育的缺損!
當然,除了傳統精神科重大疾病之外,也開始有少部分研究發現,飲食疾患的患者好像有 omega-3 不足的現象,但也有研究發現 omega-3 過多的結果,因為每篇研究的 sample size 都太小,所以沒辦法斷定哪一邊才是正確的!
統合分析不只是統合分析
我們常說,統合分析只能觀察到現象,不能解釋背後的原理。但是,這就代表統合分析在科學上的貢獻微乎其微嗎?我們就只能這樣故步自封嗎?
在我們這篇 omega-3 與飲食疾患相關性的統合分析研究中,我們得到了和「假說」完全相反的結果:在假說裡面,我們假設了飲食疾患的 omega-3 濃度是較低,而 omega-6 是較高(因為 omega-3 對人體是有益的物質,而 omega-6 則沒有好處)。
但是,最後統計結果卻發現恰好相反:飲食疾患患者體內的 omega-3 濃度,反而比一般人更高,omega-6 相對而言反而更低!
就如同我在「奇怪且不合理的統計結果,該放棄?或是繼續堅持?」這篇心得裡所提到的,當我們確定資料輸入都正確無誤,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提出全新的觀點:或許,omega-3 濃度的變化,是來自於體內失衡營養狀態的代償結果、也或許這些飲食疾患患者體內的 omega-3 相關代謝基因本身就和一般人不同,而直接 / 間接導致了飲食疾患、又或許是,飲食疾患患者並不像傳統精神疾病是高氧化環境,而是處於低氧化環境。
因此,統合分析並不代表我們無法為未來的研究提出全新觀點,相反的,我們更能夠站在實證醫學的制高點,眺望未來可行的新路線!
研究不只是研究
當然,研究的結果固然能夠為我們帶來發表(以及新思惟獎勵金),另一方面,透過整個研究討論的過程,我們更能擴展自己的視野:無論是知識上的視野、或是人際上的視野。透過這篇研究,我們的海外研究團隊終於正式啟航!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