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許智維醫師團隊,關於 mABs 與 AchEIs 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效果與安全性比較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reven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刊登!

 

 

01_JPAD_HsuCW_24

 

 

文章介紹

 

許智維醫師團隊想要比較新型的「抗類澱粉單株抗體(mABs)」和現行常用的「乙醯膽鹼酶抑制劑(AChEIs)」做直接比較,找出哪種藥更有效、風險更低,特別是針對不同基因型與病程階段的病人。

 

許醫師團隊從五個醫學資料庫中,挑選雙盲隨機對照試驗,研究對象是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阿茲海默症的病人,而且治療時間至少要 6 個月以上。

 

研究發現,在效果方面,相較於不吃藥(安慰劑),只有「mABs」看起來有比較減緩一點點認知功能退步的速度。而「AChEIs」在這次分析中沒有看到明顯延緩退步的效果。

 

雖然新藥 mABs 比 AchEIs 在減緩認知退步上略好一些,不過,這些改善幅度尚未達到「臨床上有意義的差異門檻(MID)」,也就是說,雖然統計上有進步,但病人和家屬未必會明顯感受到。

 

安全性方面:除了 mABs 有潛在的「類澱粉蛋白相關成像異常」(ARIA)風險外,其他像是需要停藥、發生嚴重副作用或死亡的機率,兩類藥是差不多的。

 

關鍵風險:如果您帶有「ApoE4」這個基因,使用 mABs 發生腦部水腫(ARIA-E)的風險會大幅增加,尤其是帶兩個基因的同型合子,風險比沒帶基因的人高了五倍以上。這個風險跟藥物療效無關。

 

根據研究結果,許醫師團隊認為,mABs 確實比 AChEIs 能稍微延緩病情惡化。不過,mABs 的價格高昂、使用風險也較高,尤其對有 ApoE4 基因的患者,因此治療時需要非常謹慎地權衡這「有限的可能效益」與「明顯的潛在風險」,基因檢測的結果也變得非常重要。

 

 

恭喜許醫師!

 

為什麼一定要學統計才能寫論文?臨床上的觀察很重要,他是一個傾向、一個直覺。但如果想要細緻化,並用數字說服人,後面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統計不只讓你的論點更強,甚至還能協助你把事情想得更清楚。

 

 

論文寫作 / 臨床研究 / 統合分析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70618 (日) 第十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 , , , , | [快訊] 許智維醫師團隊,關於 mABs 與 AchEIs 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效果與安全性比較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reven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張詒婷醫師團隊,關於術後快速康復(ERAS)治療方案對食道切除手術三年存活率及治療結果之研究,獲 BMC Anesthesiology 刊登!

 

 

01_BMCA_ChangYT_05

 

 

文章介紹

 

近年來,「術後快速康復」(ERAS)治療方案在各種手術中的好處已經被廣泛證實,但對於食道癌手術的影響研究還不夠深入。張詒婷醫師團隊比較了接受食道切除手術的病人,使用和未使用 ERAS 方案的三年存活率差異。

 

研究團隊回顧分析了 2017 年 1 月到 2022 年 1 月間,124 位接受計劃性食道切除手術的病人資料。研究排除了有遠端轉移或同時患有下咽癌需要咽切除術的病人。2019 年 4 月之前的病人接受標準治療,而 2019 年 4 月之後的病人則採用 ERAS 治療方案。

 

研究使用多變項 Cox 迴歸分析來找出影響整體存活率的預後因子,並透過 Kaplan-Meier 存活分析和對數等級檢定來評估存活關聯性。

 

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有 58 位病人,ERAS 組有 66 位病人。在多變項分析中,ERAS 組的三年整體死亡率明顯較低。而晚期病理癌症分期和術前同步化放療是獨立的負向預後因子。

 

Kaplan-Meier 存活分析更清楚地顯示,ERAS 組的三年存活率明顯高於對照組。進一步的子群體分析發現,ERAS 方案對於術前白蛋白濃度低於 4 g/dl、晚期病理分期,以及年齡小於 65 歲的病人特別有益。

 

除了存活率的改善,ERAS 組的加護病房住院天數也明顯較短(平均減少 2.3 天),總住院天數也較短(平均減少 4.9 天),而術後併發症的發生率在兩組間則沒有明顯差異。

 

這項研究證實,ERAS 治療方案不僅能縮短食道癌手術病人的加護病房和住院時間,更是三年整體存活率的獨立正向預後因子。研究認為 ERAS 可能透過加速病人康復,讓病人能更好地接受和完成重要的術後腫瘤治療,進而間接改善長期存活率。不過,研究團隊建議需要更大規模的前瞻性研究來進一步驗證這個結論。

 

 

恭喜張醫師!

 

用比較高階的統計方法處理數據,能投到高分期刊嗎?MedCalc 可靠嗎?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快訊] 張詒婷醫師團隊,關於術後快速康復(ERAS)治療方案對食道切除手術三年存活率及治療結果之研究,獲 BMC Anesthesiology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張俊鴻醫師團隊,關於 D-氨基酸氧化酶抑制劑對思覺失調症患者症狀和認知功能影響之統合分析,獲 Schizophrenia 刊登!

 

 

01_ schizophrenia_ChangCH_22

 

 

文章介紹

 

D-氨基酸氧化酶抑制劑(簡稱 DAOI)在治療思覺失調症和認知功能障礙方面,展現了潛在的治療效益,不過目前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為了更清楚了解 DAOI 對思覺失調症症狀和認知功能的治療效果,張俊鴻醫師團隊進行了這項統合分析研究。

 

研究團隊透過 PubMed、Cochrane 系統性回顧資料庫,以及 Cochrane 中央臨床試驗註冊資料庫,搜尋所有評估 DAOI 治療思覺失調症的雙盲隨機對照試驗,並納入截至 2024 年 11 月發表的相關研究。研究對象都是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的患者,研究團隊使用隨機效應模型來分析 DAOI 的治療效果。

 

這項統合分析總共納入了 5 項臨床試驗,包含 530 名參與者。其中 4 項試驗使用苯甲酸鈉,1 項試驗使用 luvadaxistat。所有研究都採用正性與負性症狀量表(PANSS)來評估臨床症狀,其中 4 項研究同時評估認知功能。研究團隊比較患者在接受 DAOI 治療前後的臨床和認知改善情況。

 

分析結果顯示,DAOI 在改善思覺失調症症狀方面確實比對照組更有效。具體來說,DAOI 能顯著降低 PANSS 總分(標準化平均差異為 -0.270)、PANSS 正性症狀分數(標準化平均差異為 -0.399)、PANSS 負性症狀分數(標準化平均差異為 -0.171),以及 PANSS 一般精神病理分數(標準化平均差異為 -0.180)。

 

進一步的次群組分析發現,使用苯甲酸鈉的試驗顯示出特別顯著的治療效果。更令人鼓舞的是,DAOI 在改善認知功能方面也展現出明顯的療效(標準化平均差異為 0.359),而且研究發現女性參與者比例較高的試驗,治療效果似乎更好。

 

這項統合分析的結果顯示,DAOI 可能對改善思覺失調症患者的臨床症狀和認知功能都有幫助。不過研究團隊也提醒,未來還需要更多大規模的臨床試驗來進一步確認這些發現。這為思覺失調症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特別是對於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方面。

 

 

恭喜張醫師!

 

找到統合分析的主題了,可是每篇論文的量表略有不同,要怎麼選?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快訊] 張俊鴻醫師團隊,關於 D-氨基酸氧化酶抑制劑對思覺失調症患者症狀和認知功能影響之統合分析,獲 Schizophrenia 刊登! 已關閉迴響。

Lancet 讀者投書爭議有感 / 用 AI 該注意的事

 

 

 

OfficeHour_135

 

 

 

作者:蔡依橙

 

最近熱議的那篇 Lancet 讀者投書,整個過程實在很令人感慨。

 

跟學術比較不相關的討論,我這邊就跳過了。我能理解,剛起步的研究者,希望自己名字登上頂尖期刊的心情。但這個案例剛好可以說明,刊登出來白紙黑字後,是會被全世界檢驗的,包括自己的本國同行,大家連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都會去看。

 

 

AI 的建議用法與注意事項

 

這讓我想到的是,最近有越來越多的新手同學開始使用 AI 工具,包括萃取資料、文獻引用等等,簡單下個指令都能瞬間噴出大量文字與資料,但我個人對這些進階的應用領域比較保守。

 

我認為,目前 AI 工具最可靠的是翻譯,但即使是翻譯,之後我一定會全文自己仔細看過。偶爾還是會有錯,而那些錯通常來自於給 AI 的中文就已經不精確。這個領域的可靠度,可以到 99% 左右。

 

但直接請 AI 去做文獻引用,這個正確率雖然最近有提升,但大概就是從全部亂講,到四成亂講的程度。也就是 60% 左右的準確性。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 , , , , , | Lancet 讀者投書爭議有感 / 用 AI 該注意的事 已關閉迴響。

[快訊] 盧彥廷醫師團隊,半夏厚朴湯與西藥對梅核氣患者相關療效之研究,獲 Journal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刊登!

 

 

01_JCMA_LuYT_05

 

 

文章介紹

 

梅核氣是一種喉嚨有異物感但不會疼痛的症狀,一半以上的人都曾經歷過。這個症狀在傳統中醫稱為「梅核氣」,常用半夏厚朴湯治療。盧醫師團隊進行了單盲隨機對照試驗,共有 92 位診斷為梅核氣的患者參與,目的是比較「單純西藥」和「西藥加半夏厚朴湯」的治療效果。

 

研究將患者分成兩組:A 組(西藥加半夏厚朴湯)和 B 組(西藥加安慰劑),所有患者都填寫了中醫體質問卷、咽喉反流指數、格拉斯哥愛丁堡喉部評分、貝克焦慮量表和貝克憂鬱量表。耳鼻喉科醫師也透過內視鏡檢查評估反流發現評分(RFS)。

 

研究結果顯示,梅核氣患者最常見的中醫體質為氣虛(41.3%)和痰溼(35.9%),若包含體質傾向,則氣虛(63.04%)和氣滯(54.35%)最為常見。兩組患者在治療後,RFS、咽喉反流指數、格拉斯哥評分、焦慮和憂鬱指數都明顯降低。特別是 A 組(合併治療)在第 2 週和第 4 週的 RFS 評分顯著低於 B 組(僅西藥),顯示半夏厚朴湯能有效改善咽喉發炎和形態病變。

 

研究中使用的西藥包含非 drowsy 抗組織胺(敏飛達)、胃藥(法莫替丁)和祛痰劑(乙醯半胱胺酸),這組合能有效緩解梅核氣不適。加入半夏厚朴湯後,在反流發現評分上更有顯著改善,而且肝腎功能檢測證實這種合併療法是安全的。

 

結論表示,西藥能有效緩解梅核氣症狀,而加入半夏厚朴湯能更明顯改善客觀檢查指標,且不會造成肝腎副作用。這項研究證實了中西醫結合治療梅核氣的效果與安全性,為臨床醫師提供了治療的實證依據,也為患者帶來更多元有效的治療選擇。

 

 

恭喜盧醫師!

 

中醫一直以來是個人化醫療的樣子,似乎與學術研究中強調量化、客觀數據化的目標相反,當你在臨床上治療有成果,想要分享到國際,並在學術上發展,不知道如何進行,歡迎參考蔡校長的建議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60619 (日) 第七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盧彥廷醫師團隊,半夏厚朴湯與西藥對梅核氣患者相關療效之研究,獲 Journal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刊登!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