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黃國揚醫師團隊,運用邊緣運算與機器學習預測拔管成功率以提升醫療 AI 穩定性之研究,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01_SR_HuangKY_08

 

 

文章介紹

 

對於那些需要依賴呼吸器,來維持生命的重症患者來說,何時能成功脫離呼吸器(拔管),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醫學判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黃國揚團隊嘗試結合「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這兩項先進技術,讓電腦透過學習大量的醫療數據,開發了一套能「即時預測病人是否能順利拔管」的人工智慧系統,目的是幫助加護病房的醫師做出更準確的決策,減少拔管失敗帶來的併發症與醫療資源浪費。

 

這次研究透過「邊緣運算」技術,直接在病人身旁的裝置上,即時分析呼吸器的數據(像是潮氣量、呼吸頻率、氣道壓力等),不需等資料送回中央伺服器再計算,這樣可以大幅降低延遲、減少資料傳輸量高達 83.33%,也提升整體系統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黃醫師團隊使用了兩種常見的機器學習演算法來訓練模型:Random Forest 和 XGBoost。結果發現 XGBoost 的表現普遍較好,不論在準確率還是計算速度上都比較優異。

 

這項技術的好處是,僅需呼吸器上的數據,不必另外蒐集生命徵象,也不需更換呼吸器型號,只要能連上網路即可使用,有助於未來在不同醫療機構快速推廣應用。

 

黃醫師團隊認為,這項結合「邊緣運算 + 機器學習」醫療 AI 系統的研究,能有效幫助臨床醫師做出更即時、準確的拔管決策,進而提升病人康復機率,減少醫療負擔,是智慧醫療在重症照護上的重要突破。

 

 

恭喜黃醫師!

 

現今技術成熟的大環境下,如何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找到創新應用的方法?重點就是不能只在自己的圈圈,有時候跨一個領域,整個加乘效果會滿大的。一起來看講師怎麼說!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40705 (六) 第一梯次 | 已標籤 , , , , , , , , , , , | [快訊] 黃國揚醫師團隊,運用邊緣運算與機器學習預測拔管成功率以提升醫療 AI 穩定性之研究,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已關閉迴響。

Preliminary study 投稿一直被退?你可能忽略了這三個關鍵!

 
 

 

OH137

 

 

問:校長好,團隊預計做一個稍大型的研究約 60 人,我們想把初步的 11 人先做發表,之後的主論文就能引用這篇。不過目前的 11 人小規模結果,投稿一直不順利,該怎麼辦?

 

答:(蔡依橙)這是典型的 preliminary study 作法。如果想要順利的話,要考量以下幾點。

 

一般來說,審閱者一定會質疑,為什麼你個案數這麼少就跑來發表,畢竟 11 個案例,即使 p 值有意義,power 一定不太理想。

 

所以,通常 preliminary study 會被接受,有幾個重要關鍵: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 , , , , , | Preliminary study 投稿一直被退?你可能忽略了這三個關鍵! 已關閉迴響。

PGY 沒老師、沒資源,要怎麼在學術界活下來?

 

 

 

01_OfficeHour_139

 

 

答:(蔡依橙)

 

積極的幾位 PGY,進度飛快!

 

最近這幾個月的 Office Hour,有五位 PGY 很常來。

 

他們從上完課,有了概念並操作第一次後,認真的照我們的建議去做,然後找題目。

 

遇到困難就來問,所問的問題,從「令人有點擔心」到「其實同學雖然沒信心,但其實自己的直覺都是對的」,也就是真的從零基礎,逐漸走到懂得學術圈語言跟文化的狀況。

 

 

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其中三位已經完成論文投出,另外兩位也快了。

 

所完成的,有傳統統合分析,也有網絡統合分析。

 

跟我們設定課程時規劃的一樣,這兩個課程都很適合初學者。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 , , , , , , | PGY 沒老師、沒資源,要怎麼在學術界活下來? 已關閉迴響。

問:整理了一篇論文,高分期刊都退稿,說我的研究新穎性足夠,但個案數太少。該往低分期刊投嗎?會不會沒人看見,沒辦法發揮影響力?

 

 

 

officehour_138
 

 

問:校長好,我為了要升主治醫師,整理了一篇 original 投稿,但目前挑戰了約 8 分與 6 分的傳統知名期刊,都被退稿。退稿的理由,都是說我的研究新穎性足夠,但個案數太少,雖然 p 值顯著,但 power 太低。請問我該照退稿建議,再收幾年的個案,讓研究的人數多兩倍,還是該繼續往低分期刊投就好?但登在低分期刊會不會沒人看見,沒辦法發揮影響力?

 

答:(蔡依橙)

 

同學好,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要升主治醫師」這個前提,所以我會建議,以現有的狀況,快點找願意收的期刊刊登就好。OA 也可以考慮。以下說明為什麼這麼建議的理由。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學員提問 | 已標籤 , , , , | 問:整理了一篇論文,高分期刊都退稿,說我的研究新穎性足夠,但個案數太少。該往低分期刊投嗎?會不會沒人看見,沒辦法發揮影響力? 已關閉迴響。

[快訊] 黃國揚醫師團隊,以深度學習物件偵測技術進行肺癌早期偵測的研究,獲 Frontiers in Medicine 刊登!

 

 

01_FIM_HuangKY_07

 

 

文章介紹

 

肺癌的早期診斷和精確分類對於病患的治療與存活率非常重要。目前,電腦斷層掃描是偵測肺癌早期的重要工具,因為它比傳統胸部 X 光更能發現早期病灶。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在醫學影像分析領域,展現了許多突破性的應用。

 

黃國揚醫師團隊進行這項研究的目的,是希望利用人工智慧(AI)中的深度學習物件偵測技術,來幫助醫師更早、更準確地診斷肺癌,尤其是透過電腦斷層(CT)影像分析,達到輔助判讀的目的。

 

黃醫師團隊使用的是一個公開的醫學影像資料庫「Lung-PET-CT-Dx」,透過訓練五種不同版本的 YOLO 模型(YOLOv5、v8、v9、v10 和 v11),比較它們在偵測肺癌病灶的能力,評估哪些模型在「定位腫瘤」和「判斷癌症類型」方面表現最好。

 

結論顯示,YOLOv8 在各項指標中表現最優秀,達到:

 

  • 精確率(Precision)90.32%
  • 召回率(Recall)84.91%

 

這代表模型在判斷肺癌是否存在及分類方面都相當準確,可以作為輔助醫師診斷的工具。

 

YOLOv8 的優勢在於其架構更佳、特徵擷取能力更強,且不需使用預設的框架(anchor-free),讓影像判讀更為靈活。

 

總結來說,黃醫師團隊認為,將 AI 深度學習模型應用在肺癌的早期偵測是可行的,未來有望成為臨床診斷上的有力幫手,協助醫師更快速、更準確地判斷病情,提高病患的存活率與生活品質。

 

 

恭喜黃醫師!

 

有同學問到,在臨床上遇到有興趣的題目,如何構築系統性的流程,能夠分階段逐步完成乃至發表?想要讓臨床研究「可行」,並想好每個環節怎麼處理,來看看蔡校長怎麼說

 

 

臨床研究 / 論文寫作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40705 (六) 第一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黃國揚醫師團隊,以深度學習物件偵測技術進行肺癌早期偵測的研究,獲 Frontiers in Medicine 刊登!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