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依橙
ChatGPT 還是目前的文字之王,只是他的幻想真的比較嚴重,而且個性太順從,使命必達,很少會說你是錯的。我通常用來寫內文,在正確的知識框架下,生出我想寫的內容。
Perplexity 雖然基於網頁搜尋,但你如果仔細去檢查過他附的連結,會發現所引用的網頁跟他提出的論點不見得有關。也就是說,他雖然基於網頁,但依然會有 AI 幻想。
作者:蔡依橙
ChatGPT 還是目前的文字之王,只是他的幻想真的比較嚴重,而且個性太順從,使命必達,很少會說你是錯的。我通常用來寫內文,在正確的知識框架下,生出我想寫的內容。
Perplexity 雖然基於網頁搜尋,但你如果仔細去檢查過他附的連結,會發現所引用的網頁跟他提出的論點不見得有關。也就是說,他雖然基於網頁,但依然會有 AI 幻想。
心電圖判讀一直是醫學教育的重點,但對許多醫師來說仍是個挑戰。馬偕紀念醫院進行了一項創新的教學研究,比較三種不同的心電圖教學方法。
雖然醫學生從很早就開始學習心電圖判讀,但要準確解讀 12 導程心電圖對很多人來說還是很困難。傳統的課堂講授方式似乎效果有限,因此研究團隊想試試看其他的教學方式會不會更有效。
團隊找了 76 位 PGY-I(第一年住院醫師)參與這個為期三年的研究。這些住院醫師被隨機分成三組來接受不同的教學方式。第一組是傳統的課堂講授,也就是一般我們熟悉的老師在台上講、學生在台下聽的方式。第二組是「自己畫心電圖」的方法,讓學員親自動手畫出心電圖的波形。第三組則是結合了翻轉教室概念的「自己畫心電圖」方法,也就是學員先自己預習,課堂上再進行互動討論並練習畫心電圖。
所有參與的住院醫師都拿到相同的學習教材,也都聽了相同的理論課程。研究團隊在教學前後都進行了測驗,用問卷的方式來評估大家的學習成效。
研究發現,不管是單純的「自己畫心電圖」還是搭配翻轉教室的「自己畫心電圖」,這兩組的學員在筆試成績上都比傳統講授組表現得更好。這顯示讓學員親自動手畫心電圖,確實能幫助他們把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結合起來,提升對心電圖模式的認識能力。
研究結論是「自己畫心電圖」這種教學方式對提升心電圖判讀能力很有幫助,可以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不過團隊也提到,這個方法要正式應用到日常教學中,還需要在更大規模的學員群體中進一步驗證效果。
恭喜李醫師!
制定標題和設計實驗,兩者之間有先後順序嗎?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作者:蔡依橙
這個端午連假,我也在寫論文。
最近因為 ChatGPT 又更聰明了一些,連我這種寫了 60+ 篇 SCI 的人,寫作流程都有很大的改變。大概半年前,我是口述中文,用 Word 聽寫功能,然後手打字修一下內容,成為中英文夾雜的草稿後,請 ChatGPT 改成英文。
一開始其實翻譯偶爾會錯,但幾個月後翻譯幾乎不會出錯。就看一次,確認是自己的意思,是可以壓上自己名字的內容,就能用。但現在,我是真的把他當一個很懂英文又積極的助理。
作者:柳營奇美醫院 藥劑部 翁騰崧 藥師
相關文章:[快訊] 翁騰崧藥師團隊,關於低劑量 Venetoclax 合併抗黴菌藥物治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療效與安全性之研究,獲 Oncology Letters 刊登!
終於,這篇文章總算來到投稿階段。回想這一路的準備過程,從主題設定、資料蒐集、統計分析到撰寫、修正,過程實屬不易。尤其因為曾多次遭到拒稿,這次在選擇期刊時,我格外謹慎,也開始思考:「什麼樣的期刊,才最適合這篇文章?」
起初還是忍不住考慮了一下 MDPI 系列的期刊。不可否認,MDPI 的審稿速度極快,對於急著發表、有時間壓力的研究者而言是一大誘因。然而,有投稿經驗的朋友應該都了解,傳統學術期刊雖然也會在官網標示平均或中位數的審查時間,但這畢竟只是統計數據,實際狀況仍有很大變數。有時候一篇文章卡在 reviewer 那裡幾週甚至幾個月都是常有的事,特別是遇到假期、編輯更換、或是稿件過多時,速度會大幅延遲。
因此我除了看數據,也會實際翻閱近三個月已發表的論文,觀察「投稿日 vs 接收日」,推估出實際審稿週期。
翁騰崧藥師團隊探討了一種新的血癌治療藥物 Venetoclax 的療效。Venetoclax 是一種口服的 B 細胞淋巴瘤 2 抑制劑,主要用來治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由於這個藥物會與某些酵素產生交互作用,當病人同時使用抗黴菌藥物時,必須調整 Venetoclax 的劑量。
研究團隊回顧分析了 2015 年 1 月到 2021 年 12 月間,在單一醫院治療的 45 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的資料。他們比較了使用低劑量 Venetoclax 合併抗黴菌藥物的病人,與接受傳統化療方案(包括 I3A7、LDAC 和 I2A5 方案)病人的治療成果,主要觀察指標包括無疾病惡化存活期、整體存活期,以及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
研究結果顯示,在整體存活期方面,I3A7 化療方案(使用 Idarubicin 12 mg/m2 靜脈注射第 1-3 天,加上 Cytarabine 100 mg/m2 連續靜脈輸注第 1-7 天)的效果最好,中位數存活期還沒有達到統計上限。相比之下,Venetoclax 組的中位數存活期是 10.7 個月,低劑量 Cytarabine(LDAC)組是 4.7 個月,而 I2A5 組(較短療程的化療方案)只有 2.3 個月。
在無疾病惡化存活期方面,I3A7 組同樣表現最佳,達到 29.0 個月,而 Venetoclax 組是 8.0 個月,LDAC 組 2.1 個月,I2A5 組僅 0.9 個月。
關於副作用,所有治療組都常見嚴重的血液學不良反應(第 3 級或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心血管事件和嚴重的腫瘤溶解症候群只在 Venetoclax 組出現,發生率分別為 14% 和 7%。
總結來說,低劑量 Venetoclax 合併抗黴菌藥物的治療效果雖然不如標準的 I3A7 化療方案,但比 LDAC 和 I2A5 方案來得好。Venetoclax 的感染風險相對較低,這對免疫力低下的血癌患者來說是個優點。不過,使用 Venetoclax 時必須特別注意心血管併發症和腫瘤溶解症候群的風險,尤其是有相關病史的患者更需要密切監控。
恭喜翁藥師!
喜歡的主題、累積多年的資源,沒辦法登上 Q1 期刊,升等路上相對弱勢,怎麼辦?來看看講師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