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林家如醫師團隊,使用 DynaMesh®-PR4 治療女性骨盆腔器官脫垂的研究,獲 Diagnostics 刊登!

 

 

01_diagnostics_LinCJ_02

 

 

文章介紹

 

治療女性骨盆腔器官脫垂(POP),俗稱「子宮下垂」,一直是具有挑戰性的手術。過去常用經陰道的網片植入物進行治療,但是會有一些併發症如網片外露或感染。聚偏氟乙烯(PVDF)網片比較穩定,也比較不會引起組織反應。林醫師與其團隊想透過這篇文章探究,使用改良式陰道網膜手術 DynaMesh®-PR4 進行 POP 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收入接受改良式陰道網膜手術 DynaMesh®-PR4 的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林醫師團隊更在文章中,詳細介紹了手術完整過程,包含手術技術和術後護理。術後追蹤 3 年的時間,在 27 名患者中,其中有 85% 成功解決脫垂問題,只有 14% 又脫垂但都沒症狀。併發症很少,1 人有無症狀的網片外露。

 

這篇文章證實,這種改良式陰道網膜手術,手術時間時間短、出血量少,術後疼痛不嚴重、復發率也低、功能改善良好,是一個治療女性骨盆器官脫垂的不錯選擇。

 

要成功發表臨床研究,除了擁有特定疾病治療方式的能力,您還需要具備紮實的寫作技巧,讓醫學專業的同行一目瞭然,對您的研究感到興趣!此外,回顧過去文獻中少提及的治療方式,正是一個極具潛力的臨床研究主題,值得深入研究並寫作發表。

 

 

恭喜林醫師!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90310 (日) 第十四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快訊] 林家如醫師團隊,使用 DynaMesh®-PR4 治療女性骨盆腔器官脫垂的研究,獲 Diagnostics 刊登! 已關閉迴響。

[快訊] 葉威志醫師團隊,阿茲海默症患者潛在癲癇樣放電與失智症的精神行為症狀關聯之研究,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刊登!

 

 

01_IJGP_YehWC_07

 

 

文章介紹

 

在阿茲海默症(AD)患者中,失智症的精神行為症狀(BPSD)高度普遍,給照顧者帶來負擔。隨著 AD 病程的增長,BPSD 和潛在癲癇樣放電(SED)的發生率也增加。然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仍然不明。葉威志醫師團隊想要探討 SED 和 BPSD 之間的聯繫。

 

研究納入了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的 AD 患者。進行 EEG 檢測,持續 13 分鐘,以檢測 SED。透過 NPI 問卷評估 BPSD。比較了 SED 患者和非 SED 患者之間的 BPSD 次綜合症發生情況。

 

總共有 263 名符合入選標準的成年患者,納入了本研究。患者的平均年齡為 80.2 歲,約有 62% 為女性。17.1% 的患者在 EEG 上出現 SED。在這個群體中,冷漠呆滯是最常出現的 BPSD 次症候群。

 

在具有 SED 和不具有 SED 的患者之間,BPSD 的患病率沒有顯著差異然而,SED(+)組的易怒次症候群的 NPI 評分顯著較高。此外,額葉的潛在癲癇樣放電與過度活躍次症候群(包括易怒)的發生率明顯較高。

 

葉威志醫師團隊的研究發現,SED 可能不是 BPSD 的直接原因,但 SED 的存在可能影響了 BPSD 的表現。

 

 

恭喜葉醫師!

 

要讓臨床研究「可行」,最重要的是哪個步驟,才能避免寫出別人已經發表過的研究與主題?請參考以下 QA: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葉威志醫師團隊,阿茲海默症患者潛在癲癇樣放電與失智症的精神行為症狀關聯之研究,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刊登! 已關閉迴響。

當審閱意見出現第五種結果:Reject & Resubmit

 

作者:高雄榮總 一般外科 梁宗榮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梁宗榮醫師團隊,評估頸部二次手術治療慢性腎臟病患者之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效果,獲 World Journal of Surgery 刊登!

 

 

MEPA_20190525_0234

 

 

投稿後,最煎熬的是等待雜誌社回覆的那段時間,最緊張的則是收到回覆信要打開的那時刻。

 

記得有個前輩說,因為歐美時差的關係,雜誌社的回覆信常常在台灣半夜的時候寄到電子郵件信箱。如果半夜起來尿尿順便滑手機,隨手把信打開那就睡不著了!

 

被退稿的話,心情不好睡不著;被接受的話,則是開心得睡不著;忍住不打開,心中又癢癢的,也睡不著。

 

所以結論就是:晚上不要亂滑手機、亂收信。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41108 (六) (午晚班) 第三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當審閱意見出現第五種結果:Reject & Resubmit 已關閉迴響。

跟著新思惟,輕鬆能變成投稿達人。

 

作者:臺南市立安南醫院 – 委託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經營 蔡宜蓁 督導

 

 

01_innovarad_YTTsai_20231015_CLIP_0654

 

 

想快速獲得投稿技巧,新思惟從來不讓人失望。

 

這是第二次參與新思惟的工作坊,而一如既往地,講師們展現了他們在學術發表方面的卓越水準,能在短時間將重點彙整並融會貫通講授,將重要內容提煉並生動地傳達,透過行雲流水又不失詼諧幽默的表達課程重點,這背後必然有深厚的學術底蘊和實戰經驗。

 

不愧是新思惟的專業論文課程,總能讓學員在短時間內,掌握繪製 SCI 投稿圖表的專業技巧,讓新手建立了信心。期望不久的將來,我也能把自身經驗,依循講師的傳授重點,將臨床數據發表成自身專業領域的研究文章。

 

 

原來寫論文不困難,連審閱者要什麼都弄懂了!

 

對於剛起步的臨床研究者而言,往往面臨資源匱乏、題材不足、統計不熟等種種困難,即使辛苦地寫出一篇論文,也可能一次次遭遇拒稿的挫折。作為一名醫院臨床工作者,如何撰寫一篇令審閱者一眼難以拒絕的學術文章,對初為研究新手的我的確不易,尤其極具經驗的投稿者,也很難將他們投稿經驗轉化成外顯且高結構化的知識,再讓新手依樣畫葫蘆,節省在學術路上跌跌撞撞的顛簸。

 

但,新思惟講師們做到了!他們不僅將腦袋的知識結構化,教會我們如何從過去的投稿經驗,萃取有用的重要元素,課堂中再依據重點分解細節步驟,要注意每個步驟的竅門,並且避開雷區,以免惹怒審稿者。這樣的學習方式讓我們充分了解每一個步驟的關鍵,避免一些容易犯的錯誤,這對於研究的成功至關重要。

 

 

透過系統性的教學,一定能面對學術的挑戰。

 

這次工作坊就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透過講師的視角,獲得珍貴的知識技能,可廣泛應用到不同的研究領域,這正是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的高深之處。這次工作坊讓我深刻體會到,投稿學術論文的路上仍需高人指點,透過專業講師的指導,掌握投稿的必要技能。不論是從研究、寫作、審稿到回覆審閱者意見等事項,讓我更有信心地迎接學術挑戰,期待不久的將來,也能在學術路上紮根茁壯。

 

 

最新活動

 

 

發表於 20231015(日) 第二十三梯次 | 已標籤 , , , , , | 跟著新思惟,輕鬆能變成投稿達人。 已關閉迴響。

[快訊] 吳南鈞醫師團隊,關於信號強度係數,檢測主動脈瓣狹窄所致的心肌纖維化及其長期結果相關性研究,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刊登!

 

 

01_IJC_WuNC_04

 

 

文章介紹

 

隨著人口老化,主動脈瓣狹窄(AS)的患病率逐漸增加。即使手術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AVR)不斷進步,但 AS 所導致的不可逆心肌纖維化,仍對治療結果產生不良影響。

 

除了早期診斷外,檢測心肌纖維化對於醫生確定手術的適當時機至關重要,而心臟磁振造影(MRI)被認為是最可靠且非侵入性的方法;不過,它較為費時、可近性有限以及顯影劑的潛在不良影響,降低了其臨床應用。

 

在心臟超音波中,信號強度係數(SIC)是一種衡量心臟內不同組織超音波反射度的指標,現今已有多項研究表示 SIC 值與心肌纖維化之間存在關聯,但是,對於 SIC 是否能反映 AS 患者的心肌纖維化程度並預測心血管死亡風險尚不清楚。

 

吳南鈞醫師團隊為了探討 SIC 是否與心臟功能異常和纖維化有關,於是從臨床的角度進行調查,收集了 2010 年至 2015 年間,接受 AVR 治療的 AS 患者之醫療記錄和心臟超音波影像。在 109 名患者中,有 15 名因心血管原因死亡,平均追蹤時間為 80 個月。雖然在 AVR 後,所有患者的 SIC 均下降,但在手術前 SIC ≥ 0.34 的患者,出現心血管死亡的機率更高。

 

此外,吳南鈞醫師團隊對進行過主動脈緊縮和解緊縮手術的小老鼠做 SIC 測量,用來比較其心肌纖維化程度。結果顯示,在主動脈緊縮後,小老鼠的 SIC 持續上升;而在解緊縮手術後則逐漸下降,這表示解緊縮手術可以逆轉主動脈緊縮引起的心肌纖維化。

 

這篇文章證實 SIC 可應用於檢測心肌纖維化,且在進行 AVR 手術前,SIC 與心血管死亡的風險有關,這對於早期診斷心臟瓣膜疾病和確定手術時機具有重要價值,有助於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後。

 

 

恭喜吳醫師!

 

想要成功發表臨床研究,除了具備基礎的寫作技能外,還需要有能力識別出具體的臨床問題。好的內容,再配合吸睛的標題,讓 reviewer 一眼就喜歡你的文稿!

 

 

 

最新活動

 

 

期刊介紹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的前身是創刊於 1973 年的 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logy,並於 1981 年更名至今。2022 年 impact factor 為 3.5,在 Cardiac & Cardiovascular Systems 領域排名 Q2(62/142) 期刊。

 

 

吳南鈞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發表於 20200412 (日) 第十六梯次,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吳南鈞醫師團隊,關於信號強度係數,檢測主動脈瓣狹窄所致的心肌纖維化及其長期結果相關性研究,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刊登!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