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蔡昇翰與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腎臟下端結石治療方式比較之統合分析,獲 Medicine 刊登!
相信很多朋友在投稿的過程中,最困擾的地方莫過於:「審稿者給了很多很艱澀又幾乎無法做到的建議」,更糟糕的是,「審稿者不只給了這些建議,還把我退稿!」,相信這些都是研究人員必經之痛(好吧,或許也有人一路順遂,不曾被退稿過)。許多朋友都會問我:「前一個雜誌給我那麼多的艱澀建議,又把我退稿,我需要把這些建議都照著修改過嗎?」
冤家路窄?
坦白說,究竟是不是真的要照著前一個雜誌審稿者的建議,逐一來做修改,實在是沒有定論,但是我們可以從幾個疑問點來看待這件事情:
第一,這個領域的專家多不多?這個問題的另外一個延伸問題就是,這個領域懂統合分析的專家多不多?會考慮到這個問題,主要的癥結點在於,如果今天這個文章投稿到另外一個雜誌,會不會也是找這位審稿者來審稿?
當然,這部分要問各位朋友在自身領域行走江湖的經驗,以我個人來說,精神科做統合分析的高手超多,這些高手要全部輪完一遍,大概全精神科的雜誌都投稿過了。更甚者,就連我自己也沒有遇到過「同個稿件,退稿後,又被另外一間雜誌邀請來審這個稿件」的情形。
這些建議真的是退稿的原因?
當我們完成上述第一個疑問之後,再來就是下面這個疑問了:
第二,審稿者真的是因為這些問題而退我稿嗎?誠如我另外一篇文章提到,這些審稿者提到的問題明顯互相矛盾,而真正退稿的原因其實連我自己也知道,就是「前人研究那麼多了,為何還要刊登你這篇文章」,這才是一切的根本,所以審稿者的這些建議相較來說,重要性就沒那麼大了。
有需要完全照著這些建議修改嗎?
其實大家閱讀到這邊,應該就知道我們下面這個疑問的答案會是什麼了:
第三,我有必要照著全數修改嗎?平心而論,如果我們已經預期下次也不見得會遇到這個審稿者,而且這些建議也未必是審稿者的誅心之論,那麼就不見得要非常慎重看待了。當然,如果其中有些建議是非常實用且重要的建議,當然是可以好好參考;但是,如果給的建議非常無稽之談,那麼儘管一笑置之,千萬不要把自己氣到得內傷。
譬如我這篇文章,就曾經得到下面這個建議:「沒有必要在文章後面加上:未來的研究應該要朝著○○○的方向進行修正」,如果大家有仔細閱讀過統合分析的各種 guideline 就會知道,所有的統合分析 guideline 都會要求作者一定要「對未來的研究提出建議」。
另外也有審稿者建議:「你應該要把這家醫院 / 這個國家外科醫師開刀技術的優劣因素考慮進去」,看到這個建議時,我還真的很想寫信給期刊主編,問問這個審稿者是誰,給出這種「神奇」的建議;甚至還收過建議如下:「你沒有考慮到這些病患是否喜歡醫師用這種術式來開刀」,所以你的意思是,這些研究的作者會強調「我們的 outcome 都很好,可是病人不喜歡我們的這個術式,所以每個患者的滿意度都很差」囉?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