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彰化秀傳紀念醫院 小兒部 吳宗樺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吳宗樺醫師參與團隊探討急診病患與醫療人員在鼻腔中帶有 MRSA 狀況的研究,獲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 刊登!
論文發表後的激動,與發表前的無形壓力。
看到自己一字一句完成的論文出現在 PubMed 上,心中難免激動。距離上次參加新思惟《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已兩年有餘,這篇論文的刊登對自己、對參與課程都是不錯的交代。
身為一位區域級教學醫院的年輕主治醫師,面臨的困境和大家一樣,每日都得在臨床業績和教學的要求下賣力工作。雖說本院對願意從事臨床研究的醫師給予鼓勵,但面對醫院評鑑所需,四年一次的論文發表仍是一股隱形壓力。
研究有成果後,如何整理成論文投稿即為關鍵。
我的專長領域是感染,也參與了院內微生物相關研究。團隊成員包含研究員、護理師、檢驗師、感管師等,大家分工合作方能完成研究。醫師多擔任 leader 角色,除了研究規畫、檢體採集、IRB、成果分析統計、團隊協調,更重要的是最終的論文產出。
研究後的論文撰寫,有如大廚面對著各種已初步處理的食材、加上琳瑯滿目的調味劑,端看你要如何呈現這道料理。參加論文寫作課程與觀看 YouTube 阿基師做料理不同的是,每個人手邊的菜色、主題相異,因此課程更像是一本內功心法,譬如如何凸顯文章亮點、如何回覆編輯、與經驗傳授。
以入門者角度給予建議
參加了新思惟的論文寫作課程,就能一帆風順地 paper 一篇篇發嗎?不!別做白日夢了。有些大神級版友,終會發光發熱。我以僅有兩篇 SCI 的入門者角度建議,當你的研究已有成果、只缺論文撰寫時,一定要訂立明確的時間目標,逼自己每日按部就班地完成各個段落。
當論文初稿已有輪廓後,請回顧課程筆記、內容,再次確認能讓作品更好的部分:圖表的細膩處理、精準的標題、引人入勝的前言、與 reviewer 心理戰、漂亮呈現研究亮點等。
唯有自己親自走過一遍,才會知道講者們提供的經驗之可貴。
動機、課後持續實戰應用,都很重要!
每當同事問我,參加新思惟的課程到底值不值得?我總是笑而不答,我認為真正有需求的人、知道自己欠缺何種能力的人,自然會積極地在眾多課程中找尋自己所要的,若只是一味跟著大家報團上課,少了動機,學到的也有限。
上完《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已進入第四個年頭,回顧自己在每年十多場演講教學中、投影片慢慢進步,每次學術海報投稿也能駕輕就熟。
課程之外的那些收穫
課後更多的收穫來自於新思惟平台,看看版友們的人生規劃分享、對於問題的無私回答,感覺很有親切感。
此外閒暇之餘還能看看蔡校長的育兒心得,以及部落格中的旅遊札記、好書推薦、如心靈雞湯般的自我砥礪要求文章等等。我認為這些都是上課之外更大的收穫。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