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軍總醫院 精神醫學部 葉大全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葉大全醫師團隊,針對失智患者出現行為與精神症狀時,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後之死亡風險研究,獲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刊登!
言之有物才是關鍵
自行摸索寫文章,常常是件令人糾葛的事,對於我這種半生手,起筆前往往心中會有個「阻力」出現。過去的學校教育裡,並沒有一堂專門的科學論文寫作教學,特別是我們迫切需要的 SCI 文章,必須使用英文撰寫。
對我來說,我認為跨出心中那一步,特別重要。常常在打開 Word 後就開始擔心文章的篇幅,心中便有壓力,過去不好的經驗一一浮現,這可能跟所接受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我們會擔心「字數」的累積,往往卻忽略了科學性文章重要的是言之有物,並採用世界認可的研究方法,驗證我們想知道的假設。
善用時間與有邏輯的方法
成為一位臨床醫師後,從住院醫師開始會有學術文章的需求,對於好好建構一篇文章,必須有其邏輯和概念的鋪陳,尤其在一天的臨床和行政業務後,要能巧妙地利用塊狀時間,冷靜一天興奮的腎上腺素,隔絕干擾後,才能進入寫作的狀態,這段時間的效率決定了進度。
坦白說,要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變成溝通的語言,確實需要前輩的指導,但我們可以將我們的想法和概念先建構完整,剩下的就是時間和方法而已。
文章主題的挑選
雖然寫文章需要刻意練習,但文章的賣點可以源於自己的臨床經驗,而這議題必須是自己熟悉的內容。以現代臨床醫學來說,會用實證醫學的角度檢視過去文獻的內容,當我們發現證據與現況出現隔閡,就可以用統計的方式驗證,如此,就可以作為文章撰寫的主題。
我建議,可以用此一主題最新一篇的隨機分派研究,去洞悉相關所需要關注的重點。統合分析這種文體經常被忽略,卻時時出現在世界一流的期刊中,這些文章的優點在於,對臨床的敏感度及其結果的呈現非常流暢,可以作為我們未來執行新研究的一個指導原則。
這類的文章,起頭必須是現階段證據的缺陷,在 introduction 將這樣的問題喚起,透過結果的呈現,提供最新的實證。而在與 reviewer 的攻防中,必須很瞭解自己的文章(優點和弱點),並要加強自己能提供的訊息為何值得被接受的論點。有時議題類似的文章出現新觀點,也是相關臨床人士想知道的,這便是我們可以使醫學知識進展的著力點。
接收適當的建議
本篇文章探討的內容起源於過去已經被 FDA 警告過的「抗精神病藥物引起失智症病患的死亡風險」(過去一篇知名期刊的統合分析),而在近幾年,僅有為數不多的隨機分派研究發表,因此這個議題可說是已經定調。
但我們針對隨機分派研究的特徵,進行了新的統計分析,得到一些新的想法,基於臨床的敏銳度,我們認為這可以提供臨床醫師更進一步的訊息。投稿過程中,有許多 reviewer 都提供讓這篇文章更具完整性的建議,這些想法若非不能執行,建議可以照單全收,以增加文章被接受的機會。
最新活動